时间不是被工作占满,就是被各种事占满,睁开眼睛,脑子总不会闲下来。我有一堆问题,几乎没有确切答案。也许,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一部刚刚上映的影片,乌鲁木齐仅有一家影院上线?没人看?还是不挣钱?用我不太聪明的脑袋想一想,应该还是钱的问题,没人和钱过不去。
其实,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人推荐,我不会知道它的存在。世界上有多少我们不认识的人,不知道的事,如同这部电影,不曾遇见。眼界只能看到脑力所及的地方,再远一点点都视为不存在。
带着一堆疑问坐进影院。我不知道观影者是看遍所有档期的电影才来看这一部,还是他们只是来休闲消遣。你看,脑袋总停不下来,问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
影片并不让人省心,导演同样在为观众制造一堆问题和麻烦。
(以下严重剧透)
年轻的女儿与母亲发生争执甩门而去,愤愤留下一句话,“就是被人强奸了,也不用你管”。气头上的母亲说,“但愿如此”。
不幸,女儿的话应验了。当晚,她被人强奸后弃尸荒野,身上浇满汽油,烧成一堆焦炭。母亲几近崩溃,自责为什么诅咒女儿,残酷的现实用无法抹去的事实扎着她的心。这位离异的母亲,未来留给她的只剩下无尽的悔恨。
半年过去了,案情毫无进展,母亲在痛苦煎熬中苦苦挣扎。她想为女儿做点什么,警察抓不住凶手,她能怎么办?
独自一人,抽着烟,看着车来车往的公路,看着汽车在身边疾驰而过,她要为那些“不作为”的警察制造些麻烦。她将公路边的三块广告牌租下来,写上内心无数个夜晚的诉求与呼喊。“爱女惨死,凶手逍遥法外,警察局长,你在干什么?”
电视台曝光了她的故事,舆论给镇上的警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半年案情侦破没有丁点线索,警察局长一筹莫展。所有人都知道,局长是位尽职的局长,身患绝症,没有离岗离位,即使深知将不久于人世。
母亲的极端做法气恼了所有的警员,他们开始给她找茬,以种种理由拘留或打伤她的好友和支持她的朋友。他的前夫也跑来质问她,让她早早撤下广告牌。
此时的警长,因病情极度恶化,作出一个惊人决定,开枪自杀,留下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撒手而去。
案情没有因警长的死出现任何转机。面对警长的离去,母亲,那个内心无比强大的母亲,那个失去爱女的母亲,内心受到无形的鞭挞。
第二天,她收到警长生前写好的一封信。告诉她,他的死与她无关。他很遗憾和抱歉没有侦破这起惨案,抚慰她受伤的心灵。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再工作下去,他不想看到妻子为他痛苦,于是做了一个了断。
夜里,三块硕大的广告牌被人点着,燃起熊熊大火。第二天,母亲坐在三块烧成黑色的广告牌下痛不欲生。问自己,我做错什么?抓住凶手有错?有人为女儿的死付出代价有错?她做了一位母亲能做的,却受到镇上人们的侮辱、打击和报复。
广告牌烧毁了,她的愤怒向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一怒之下,她向警察局投掷了燃烧瓶,等着警察抓她。万没想到,一位路人站出来作证,说她只是路过。一心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的母亲深知自己一旦被抓,女儿的案子再也不会有人追问下去。她默认了路人的说法。
她重新张贴全新的三块广告牌,内容依旧,红色的牌面,黑色的字体,醒目,清晰。母亲不认为自己做错什么,警察没有给她想要的答案,再难她都要撑下去。
同样,观众和那位母亲一样,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故事在等待中结束。这不是我们喜欢的叙事风格,我们喜欢明确的答案,看到真相,结局圆满。没有,没有人给这位母亲她想要的结果,正如导演不会给观众想要的答案一样。
生活,总是有一堆问题等着我们去给出答案。解决这一个,还有下一个,有些事永远没有答案。这个没有答案的结局,更容易让我们照见现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麻烦,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你认为了解了,问题就消失了,你的心结未了,内心永远会被问题占据。
身体被内心的声音牵引着,做着一堆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没有一个是无关群众。生活这场戏怎么拍,只有自己去导,自己去演。没有现成的剧本可以参照,没有现成的故事可以仿效。我们之所以喜欢看电影,大概是在故事里寻找自己的答案,给出有益的参考。没有人可以体验别人的人生,但那些写进电影里的故事却成为遇见未知自己最好的脚本。
《三块广告牌》不是一部带给你轻松愉快的影片,如果你在现实中想要寻找某个答案,不妨去看看。即使没有你想要的圆满,至少会与这个世界达成某种和解。所有的电影都是在演我们自己,可以娱乐人生,也可以思考人生,还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去看一场别人的电影。
我是一个总在提问的观众,如果说能够给出什么好的答案。那就是观照好自己的内心,让它保持平静,即使有过波涛汹涌,之后还能回到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