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在暑期完成一份社会实践报告,我看过了五所学校的实践报告要求,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来说,看到这些任务,感到非常开心,因为这是“职业体验”、“职业探索”重要渠道。
然而,现实是怎样呢?
#作为大学班主任,新学期回来要对学生的暑期实践报告进行分级打分,这是一门必修课程,有2个学分,分优良及不及四等。老师们往往都会给与及格,所以结果就变成了优良及三等。
对于实践报告的真实性,很难一一去核实,其中会有一部分来自于网络。曾经有一位学生推荐为优秀实践个人,核查组反馈:实践报告有网络复制的内容。这位真实参与实践的同学振振有词:“对啊,感悟那一段确实抄了几句网络的!这个有问题吗?人家确实写出了我的想法啊!”我语塞:是偷懒呢?还是真的语言表达弱?感悟都抄袭人家的!
可喜的是,现在由辅导员或专业老师带领了部分学生开始有主题的实践调查,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于社会实践报告的意义,我和一个初中生和一个高中生聊过,他们一致的想法是:真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不就是找个地方盖个章吗?
其中一个是组长,他们成立了微信群,讨论了去福利院看望。组长说:每个组要拍摄照片,PPT,发给班长,班长要做美篇。我说挺好的呀:组织有组织协调能力,制作ppt技能,班长还有制作美篇的技能。组长说:真烦,我说了有什么用?大家都没反应。后来这个事,就不了了之。
另一个高中生,说班里有同学在小区物业盖了章,自己也可以过去试试。于是,去了,办公人员让他擦了一下桌子,扫了一下地,5分钟,便盖了一个章,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任务。
#每次去医院,会看到很多新鲜面孔的志愿者。7月份的时候,和一个志愿者聊过。他们是医学院的学生,学校对接,组团到这里当导医,觉的这段经历还是学习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今天导医台,看到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小小朋友在做志愿者,妈妈让小朋友去扶一位老爷爷,准备相机拍摄,可惜老爷爷自觉筋骨好,不要人扶,颤颤巍巍走楼梯口去了,小小小朋友怯怯站在原地不敢动,妈妈拿着手机好捉急。
#多戈也有社会实践报告要完成。为娘很想帮忙他一下,因为自认为可以帮到他。下午他约同学去玩了,电脑中的文档我打开看了一下,题目是“相隔一层纸-浅析英文商品名称汉译方法”,分四段“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讨论”,3400字。我很诧异,调查报告的格式,有模有样,哪里来的认知?后来,他把实践报告作业单给我看,这四段就是作业单的格式,他只是按照老师格式,和自己收集的内容,及有限的理解,把报告完成了。尽管内容的逻辑关系还不是太清晰,但有很多他自己的理解。没关系,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很重要,不需要混入我的理解。
几点感想:
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是作业,也是有意义的任务。我们和孩子是否都认同这一点?还是只是觉的语数英科才是作业?职业探索,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
2.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孩子是主角,体验思考最重要。太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协助他们设计主题,联系单位,关注他们的进度和结果。大一点的孩子,和他们交流想法,如果需要帮助,也可以协助。始终牢记,孩子才是主角,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的体验最重要。不闻不问,会让孩子觉的这个实践是麻烦,任务有难度;一手代劳,会让实践失去本来的意义。
3.暑期实践是和实践相连,不要秀场。在和孩子能力认知相匹配的实践中,让孩子去认识、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几张角度效果都很棒的照片。多和孩子交流,去分享他们的感受、收获,而不是我们认为对的、应该的世界。
我们认知边界的宽窄,就是我们世界的大小。
让暑期实践,扩大孩子们的世界。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46天,坚持锻炼1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