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纪律篇,来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有爱自由的天性,总想着可以为所欲为,遗憾的是,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没有谁可以做到真正的为所欲为。
书中探讨的是,在约束孩子守纪律的过程,我们需要怎么做,才更好。
通常面对纪律问题时,包括愤怒的情绪和愤怒的行为两大类。
我们要做的重点在于,寻找替代惩罚的手段。
之所以不提倡惩罚,是因为在父母惩罚孩子时,孩子会怨父母,当孩子内心充满怨恨时,是听不进父母的话的。
此外,孩子在受到惩罚时,他们只会让自己下次更加小心,而不是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惩罚,没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与会产生反效果。
面对孩子愤怒的情绪和行为时:
针对情绪,我们要做到理解,有时候,单纯的理解就能解决问题。允许孩子说出想法,不能因为孩子怨恨禁令而额外惩罚他们。
针对行为,就需要一定的限制和纠正了。但要注意不要在愤怒的争吵中作出限制,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仅他们的行为遭到批评,连他们自己也不是好人。
简而言之,要合理的运用宽容,杜绝纵容。
宽容孩子有各种情绪和愿望,增强孩子表达情绪和想法的能力。
但对不良行为,要绝对禁止,不能丝毫纵容。
比如孩子想要割掉猫尾巴,看下里面有什么。
不要马上责怪孩子没有爱心,可以肯定他的好奇心,“我知道你想看看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要绝对禁止这个行为“但是猫儿的尾巴是不能割掉的,让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张图来告诉你它里面的样子”。
在告诉孩子守纪律之前,要事先对行为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我们希望并认可的行为。
第二类,我们不认可,但可以忍受的行为。主要是针对初次犯错和困难时期犯的错。
第三类,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比如会明显危害家庭幸福、健康,和违背法律道德的。
在要求孩子遵守纪律的同时,有几点注意要点:
1、表达限制时,态度很重要
尽量把孩子的不满降到最低,表达权威,而不是侮辱。
表达限制时,限制的只是行为,可以承认孩子的愿望。
2、制定好的纪律要明确执行
如果孩子违反了限制,需要采取温和坚定的态度,而不是争辩和啰嗦。
3、许多纪律问题产生于限制身体活动
比如不允许孩子在家跑跑跳跳,但这或许只是由于孩子想要发泄自身过多的精力。
此时的限制对于孩子而言,是不合理的,为了采取孩子和大人都满意的行为,应带孩子去适合玩乐的场所。而不是一味圈养孩子。
4、父母不是用来打的
在要求孩子遵守纪律时,有时会遭到他们强烈的情绪反抗,甚至动手打父母。
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做出这样的举动。
不要给孩子开这样的头,哪怕只是告诉孩子,轻轻打一下,打重了会痛也不行。
父母不能放弃自己成年人的角色。
5、孩子也不是用来打的
在面对孩子的挑衅和自己的怒气时,容易产生打孩子的冲动。
有时打一顿确实管用,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但打一顿换来的宁静,绝对只是表面的。
体罚孩子,能很轻易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本来孩子对于做错事情,心有愧疚,在被父母打一顿后,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为不端行为付出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