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该有点“无用”的东西
文/新铁
曾经我的老师说,看的见的叫做知识,看不见的叫做文化。我们是知识分子,很少是文化人。因为我觉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修养,而不是文凭所能表达出来的。
某天,我的朋友向我倾诉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诗经,西方文化概论……学习这些与新闻无关的东西,这些,有用吗?
我感到惊讶,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
一个人读了许多诗经,却无法写出一个漂亮的通讯稿,于是乎,你学这些真无用。
一个人读了许多书,却无法解决一个吃饭的问题。 于是乎,你学这些真无用。
有点像读书无用论,可是远不止这些。
今天所指的“有用”是那些某一个知识点,某一项技能,某一应用技巧,而“无用”便是那些只能陶冶自身的东西,如文学,如音乐。
急,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了我们这代人的一个特点。
我们渴望能够迅速的拥有一样能够让别人能够看的见的技能,成果,渴望迅速的得到承认。
于是对于某样东西的初步判断便是有用或者无用,其依据是能不能被别人看得见,认可。
还有另外一个表现便是,动不动都想改变周围的一切,却总不愿意改变自己。
我遇见过一些创业的朋友,他们有着崇高的情怀,对于眼下的一切充满了不屑,总是宣称自己的项目能够改变世界,却忘记了哲学上那句“量变到质变”。
有时候,很无奈,生活逼着我们成为一个“有用”之人,逼着我们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便担心着如何毕业,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
一个北大的中文系的师姐,她说,现在忙着毕业,工作,哪有时间搞这些事情。
突然想到了庄子,他一辈子是无用之人,却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又想起有个室友对我说,来到了大学学习了一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点头,有这种感觉的人有两类人,一是整天不学习,另一种是努力学习。
于前者,我叹息,于后者,我想说因为你习惯于高中老师传授那些于你有用的,看得见的知识。而我所理解的大学是给你那些你看不见的东西。我们总是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却忘记了大学是要教会你主动。
我们忘了大学培养的是一种思想。
一无是处是书生,有时候别人只会笑你的矫情,却无法感受到一个人精神的高贵。
奔波在忙碌的路上,你连影子都洒掉了。为什么不停下来,做一个“无用”之人。
好吧,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笑我,说这么多有什么用?
不知道,我只觉得我们的生活不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