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一个暖暖的夜晚,天慧师弟约一中于老师一同来家作客。茶几上摆上几个小菜,煮一壶老酒,其乐融融。随着杯中酒汽氲氤开来,室内溢满淡淡的醇香,于老师与我们啦起了家常往事。
于老师是在一九七五年调入临沂一中的,那时我已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去了。认识于老师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数次相见,很是投机,相谈甚欢。于老师胶东昌乐人,六十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来临沂任教。先前在农村中学辗转近十年,后调入一中当老师。于老师在教学上是多面手,娴熟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教美术课也是得心应手。七十岁后,他逆世俗而上,又潜心研修国画和西洋油画。
老骥伏粝,志在千里。
于老师不服老的拼搏精神,既令我钦佩,又激励鼓舞着我在写作的土壤里精耕细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小酌慢饮中,于老师轻声细语讲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农村中学任教时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听之,无一不令人捧腹开怀。
故事一、长毛兔
那个年代,生活困难。中学教师又大都是外地人,拖家带口,长年住校,日子过得虽然艰辛,到也苦中有乐。
有一年,学校兴起勤工俭学的热潮。余老师所在学校的校长苦于没有法子,便召集众先生谋略。大项目没钱,自然干不成,小营生多了去,但又怕影响教学。翻来覆去,难觅良策。正在众人急得挠头时,一位脑筋转得快的老师,猛然间脱口提到“养兔子!”,众先生听闻纷纷拍手叫好。
长毛兔极易饲养,其下仔快,生下的小兔子也可以卖,剪下的毛又能卖出好价钱,淘汰下的老弱病残兔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算起来浑身是宝。喂食的青草菜叶遍地皆是,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饲料所取,可以充分利用各班的劳动课,撒出去学生,收割捡拾,满足供给。
校园大得很,择一僻隅即可。说干就干,众先生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和泥脱坯,不几天的功夫,一排新兔舍便拔地而起,远远看去像模像样。
买回兔子,列出饲养计划,每班一周,各班轮流。兔子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白毛整齐洁净,一只只小眼睛通红,两耳竖立,煞是活泼可爱。师生们心里都美滋滋的,就等着剪兔毛,发大财了。校长乐癫癫地每天都会到兔舍巡视数遍,像是检阅自己的部下。
一天清早,校长又照例踱步来到兔舍,远远看到一处兔门大开,心里骤然一紧。急忙上前仔细察看,发现铁皮条定制的兔门上挂钩已被拉直,窝里散落着几缕残留的兔毛,唯独不见兔子的踪影。校长怒发冲冠: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趁夜深人静之际翻入校园,偷走师生们的心肝宝贝!
校长恨得咬牙切齿,暗中发誓定要抓住这个盗兔贼。
当天,校长心中拿定主意,并未声张。晚上,下自习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返回寝室,洗漱过后,喧闹声渐息,校园安静下来。校长手持一根锨把,腋下夹一件棉袄,悄悄地潜伏进靠兔舍最近的一间教室,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观察窗口坐稳,决定独自破案,大有不抓住偷兔贼誓不罢休之意。
半夜时分,一阵声响从兔舍方向传来,惊醒了嗑睡中的监视人。校长揉搓了一下眼睛,手里握紧木棍,向兔舍看去。月光下,只见一条大黑狗已咬开了兔门,正叼着一只兔子向校门口急窜。
再好的校长也撵不上一条狗。
好在盗兔贼已被确认,校长悻悻地离开了伏击点,来到紧闭的大门前,黑狗早已衔着猎物钻过门底宽大的缝隙扬长而去。校长摇摇头,哭笑不得。
第二天,校长向老师和学生们讲述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师生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关门打狗,为失去的兔子报仇血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师生们抱来石块,堆积在大门两侧,以便待狗再进来后,堵住门缝。体育老师安排好十几个体格强壮的学生,准备好了木棍、铁锹,协助老师们打狗。
万事俱备,只待关门打狗。
半夜将至,黑狗果然又从大门下钻进校园。早已埋伏在传达室里的师生们,蜂涌而出,迅速地用石头封住门洞,抄起木棍奔狗而去。
黑狗见众人喊打,利用自身的敏捷与速度,使出浑身解数,躲过人群,蹿向大门,无奈逃亡之路已被封死。狗急了跳墙,可墙又太高。危急关头,黑狗钻进了厕所。厕所里有一排污口,通向墙外的粪池。俗话说“狡兔三窟”,狡狗亦有两套逃生方案,狗企图从那里逃跑。可口子太小,卡住了狗头,学生们的棍棒紧跟着砸去,学生比老师跑得快。等老师们赶到时,黑狗已被打死,师生们终于报了失兔之仇。大快人心。
仅仅如此还不够解气,食堂炊事员连夜收拾,待天亮已烀出一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狗肉炖萝卜,每个班一盆。虽然盆中肉少得可怜,可那时,能够吃上一顿有肉的菜,自然皆大欢喜。
恨之深,啃其骨,食其肉,方解心头之恨。
故事二、猪跑了
乡村中学,清晨,天刚蒙蒙亮,起床铃就已敲响,师生们要出早操,然后是早自习。一天的课下来,晚上还要加两节晚自习课。两头不见太阳,师生们都吃住在学校,以校为家。
余老师那时在城东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六、七十年代的春天是乡村最美的季节,学校坐落在沭河岸边,绿树成荫,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麦田。那时,就连化肥都才刚刚露脸,极其稀罕,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污染。大伙喝的井水清澈甘甜,吃的食物热量含得虽然不高,味道却纯正天然。
学校教导主任为人老实,爱岗敬业,他的家属姓朱是位家庭妇女,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时常发作。但凡犯病,便不分昼夜地往外跑。一到这,老师们便忙碌起来帮着主任找媳妇儿。常而久之,人们只要听到主任的家属又跑了,便各家奔走相告“朱跑了!”,随之行动起来,帮主任四下里找媳妇。
学校在校师生大约有六百人,那年代在农村算是大单位,食堂的规模也不小。有食堂的地方,自然会产生残汤馊菜。剩饭不敢说,因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也没人会浪费粮食。学校在离食堂稍远的地方,建有一处猪圈,养了两头猪。平日的刷锅水、残汤加上学生打回的猪草等,倒也喂的肥胖。
春天是动物发情的季节,两头伢猪躁动不安,延续着其祖师爷八戒的优良作风,晚上经常拱开圈门,四处相亲。每当值班巡夜人员查到猪圈,发现猪跑了时,便首先会去叫醒孟老师,因为他有手电筒,那是全校唯一的一件家用电器。其他老师都用废旧轮胎皮做成火把来照明。
一天半夜,巡夜人发现猪又跑了,便砸响手电主人的房门,高喊:“朱又跑了!” 。春宵一刻值千金,美梦中的孟老师,猛然惊醒,懵懂中听到“猪又跑了”,便急忙摸出枕头下的手电筒,向外跑去。
孟老师的手电光满校园照遍,也没找到猪。于是他急忙赶往猪圈,大老远听到鼾声如雷,走近用手电一照,发现两头猪正依偎在一起睡得正酣。见此情景,孟老师气不打一处来:老子睡得正香,你们诓我猪跑了,半夜叫我满天遍地到处找,耍老子玩啊!
孟老师怒火冲天,急奔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脚踢开房门,冲着满屋人大吼:“两头猪都在圈里,你们叫我起来找猪,究竟是何居心?!”。众人皆一愣,随后哄然大笑不止。此时,孟老师满脸黑线,惘然不知所措。
当人们告诉他是主任媳妇朱又跑出来了时,孟老师摸着自己的头,也大笑起来。
张冠李戴,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此朱,非彼猪,是决不可混淆的。
故事三、喝口奶
七十年代初期,城南一处中学,校长颇具才干,领导亦有方法,老师钻教研,学生爱学习,整个学校里里外外打理的有声有色。
学校里一切工作都按布就班,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校长也就心安理得地坐下来,品品粗茶,翻翻报刊杂志什么的了。
俗话说富贵思淫欲,无事便生非。
不知从何时起,轻松愉快,闲来无事的校长,眼睛盯上了常来学校食堂送豆腐的妇女。女人年纪约三十出头,因长年外出卖豆腐,穿戴自然比同龄的农妇要干净整洁许多,虽说模样一般,身材倒也显得丰满绰悦。这在校长眼里美得完全是一幅西施的画卷——豆腐西施。
平时,豆腐西施来,校长大人心里发痒,但顾及自己的身份和面子,只是远远地饱饱眼福。对比自家的那个黄脸婆,暗自叹息。
暑假里,学校里人少,豆腐用的也少,可终归还是要用。豆腐西施减少了次数,三、四天送一回。
这天校长值班,恰逢西施来校送豆腐。食堂放下豆腐,西施方要推车离开时,被校长叫住。西施见是校长站在办公室门口喊她,便放下车走到校长跟前,欲问有何事情。天气炎热,校长招呼西施进屋凉快,西施走进屋内,校长随手把门带上。
夏天穿的单薄,汗湿的衣裳贴在身上,西施的前胸显得愈加丰满突起。坐下后,见校长东扯葫芦西啦瓢,全无正事可言,豆腐西施便心生反感,起身要走。但见此时,校长口舌发干,满脸通红,再也按捺不住自己那朝思暮想。急忙上前双臂抱住西施,痴痴地说:“我想喝口你的奶。”。豆腐西施勃然大怒,抬膝顶向校长的裆部,校长疼痛难忍,双手捂裆一屁股坐到地上。“你身为为人师表,一个堂堂的中学校长,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我要到公社告你!”,买豆腐的妇女边斥边夺门而去。
数天后,公社调查组充分查实了校长的卑劣行为,宣布:撤销其校长职务,降为普通教师留用察看。
花痴校长万万没想到,自己会遇上贞烈村妇。一心想吃豆腐西施的豆腐,不仅啥也没有吃到,反而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受众人所耻笑。
事后,了解到买豆腐农妇,曾上过学,也是位有文化的人。她洁身自爱,一身正气为人称赞。
可见,人物不论大小,只要有自信、自爱且自强不息,则邪不侵身。人们生活的社会充满正能量,邪恶就会无处藏身。
写于二零一九年四月十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