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又重看了《阿凡达》。距离《阿凡达》上映已经过去了十年。
《阿凡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来到神秘的潘多拉星球,顶替意外死去的双胞胎哥哥,操纵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混血生物“阿凡达”。格蕾丝博士(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一直试图用和平的方式换取纳美族人的信任,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从而避免纳美人与公司产生正面冲突。在试图劝说那纳美人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饰),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但信奉蛮力的军方代表上校迈尔斯(史蒂芬•朗 Stephen Lang饰)对杰克和格蕾丝的“说服策略”逐渐丧失耐心,转而寻求无力解决;他劝说公司经理,得到了发动突袭的授权,一场血与火的战争终于爆发……
《阿凡达》采用3D技术拍摄,制作宣发成本高达5亿美金,是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作品,上映之后,在全世界取得了28亿美金的票房,一举囊括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等3项大奖。
可是,十年过去了,《阿凡达》续集的影子还没有看到。不过詹姆斯·卡梅隆也说了,特效的部分已经拍完了,接下来他就要拍真人的内容了,保证大家能在2020年看到《阿凡达2》。
之前王家卫《一代宗师》,因为反复“跳票”,被人戏称为“一代失踪”。可要是论慢工出细活,谁也比不过詹姆斯·卡梅隆,一个续集电影十年了,都还没有拍完,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个。因为要是别的导演这么拖,估计早都被开除了。
不过他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拖沓的。在走上电影这条路之前,他还是表现得很积极的。
詹姆斯·卡梅隆并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他先是在社区大学读物理,后来改学英文,不过很快又退学,算是大学都没毕业的肄业生。在看了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之后,他觉得终于找到了想干的事情——拍电影。
他走上电影之路的方式,是先研究技术。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科幻大片,以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特效水平实在一般,可在当时却不啻为全新的电影革命。
《星球大战》的成功,让一心想要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的卡梅隆找到了新方向——研究特效。很快,好运来到,他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电影相关的动作——为1980年的《星球大战2》制作特技模型(通常用于电影中的爆炸场面、主镜头展示等)。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历练,以特效设计的身份,逐渐晋身为导演。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首执导筒,拍摄了《食人鱼2:繁殖》。剧组完全在意大利取景,制片方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很不以为然,连剪辑都不让他参与。卡梅隆非常恼火,偷偷进入剪辑师,将影片按照自己的意愿剪辑完成。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做属于自己的电影。
拍摄《食人鱼2:繁殖》期间,詹姆斯·卡梅隆噩梦连连,总是梦到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杀手要追杀他。这个噩梦为后来他自编自导第一部影片《终结者》提供了素材。投资650万美金狂赚3600万美金的《终结者》,让詹姆斯·卡梅隆终于有了不再为别人卖命的资本。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开始大放光芒,《异形2》、《深渊》、《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一部部影史经典接连出现。尤其是《泰坦尼克号》这部片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当初卡梅隆拍完《泰坦尼克号》之后,一度“消失”,让人以为他要息影了。
然而让大家深感意外的是,十几年后,他又交出了《阿凡达》这部横扫了全球的3D科幻大片。跟詹姆斯·卡梅隆之前的影片相比,《阿凡达》是典型的“烧钱”、“跳票”大片,预算已经远超之前的《泰坦尼克号》。
其实早在1994年,卡梅隆就已经将《阿凡达》的故事写成了一个80页的大纲。《阿凡达》是根据他小时候读过的埃德加·莱斯·波罗(Edgar Rice Burroughs)和H·莱德·海格德(H. Rider Haggard)的冒险故事改编。
1996年8月,詹姆斯·卡梅隆宣布自己完成了《泰坦尼克号》,接下来就会拍摄《阿凡达》。可由于《阿凡达》制作预算高达1亿美金,而且还需要使用大量CG角色,囿于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影片一直没能进入实质性拍摄阶段。
2006年2月,动态捕捉、CG合成影像技术、3D拍摄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卡梅隆终于决定要开干了。他准备把《阿凡达》放到自己很感兴趣的《阿丽塔:战斗天使》(你没看错,就是目前仍在院线上映,由他担任制片人的那部)之前。
从2006年到2009年,又是4年过去了,期间他一次次跳票,今年说明年,明年说后年,观众愣是没等到新片上映;2009年底,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又要登上一年之际,电影终于来了。又是一枚重磅炸弹。
3D这个概念其实一点儿都不新鲜(上个世纪50年代曾在好莱坞短暂地兴起过一阵子),可愣是被詹姆斯·卡梅隆重新玩成了新潮流。卡梅隆花了十几年时间,等来了技术革新;这期间他一直也没有闲着,3D的电影必须要3D的设备播放,这就意外着欧美的电影院,需要来一次全面的升级,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在没有成功的先例的前提下,卡梅隆得到处游说,让电影院线的老板们先砸钱进去。难度之下,可想而知。等到所有他想要的条件(或者说努力争取到他需要的东西),《阿凡达》这才横空出世。
詹姆斯·卡梅隆有很多标签,比如“烧钱机器”、“电影暴君”、“技术狂人”、“跳票大师”、“超长工期”等等。他的电影让观众狂喜,可制片方们却压力山大,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拍多久、超出多少预算。用好听的话说,他这是“工匠精神”,可不好听的,就是“烧钱机器”。电影这种独特的商品,风险极大。这世界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即便他烧了钱,每次都能赚回更多(至少目前为止都是这样)。因为《阿丽塔》的票房失败,算不到他的头上。
十年之后,再来看《阿凡达》,对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来说,它仍然是一座无法企及的高山,让人心生敬畏。更加令人敬畏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心态。《流浪地球》终于让中国的科幻启程了,郭帆导演也是在卡梅隆的影响下,走上了科幻这条道路。但这条路,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毫无疑问,我们在做电影的心态上,还是得更沉得住气些,向詹姆斯·卡梅隆老爷子多学习学习。
欧美电影专题第10篇,总第0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