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的扬沙将嘉峪关明艳多彩的早春糟蹋得灰头土脸面目全非,本该通透明亮的心情也随之黯淡。沙尘过后,春阳穿破雾霾,驱散了盘踞天地的灰暗,似是激浊扬清的天使,带来清气满乾坤。大地回春,神龙抬头,一个传统节日二月二悄然而至。
“龙抬头”的习俗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龙抬头”寄寓了先民美好的愿望而已。
只要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节日,总会成为乡亲们虔诚而富有仪式感的日子。童年记忆中的二月二,总是和爆玉米花,黄土炒豆子,铁锅炒黄豆联系在一起。村口的老爷爷推着笨重的机器,扯着嗓子,边走边喊:爆米花了,爆米花了!沉寂的乡村死水一般的波澜不惊,这阵阵吆喝像投进村子的爆竹,炸开了孩子们的心,二月二就这样伴随着诱人的喊声到来了。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呼朋引伴,盆子里,口袋里装上新收的玉米,循着声音去处,相约来到村头。爆米花的老人一手摇着手把,一手试探着罐子里的火候。黑乎乎的大罐子伴随着老爷爷摇动的手把,有节奏地发出富有韵律感的吱呀声。在我们热切的期待中,老爷爷终于停止了摇动,整理好接在罐身上的大麻袋,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捂了耳朵,跑到远处空地上。“嘭”,随着一声巨响,白雾升腾,遮蔽目光,雾气过处,白花花的爆米花变魔术般躺在罐子接口的麻袋里。小馋猫们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着,兜里装着,袋子里提着,欢声笑语洒在回家的路上。二月二的快乐,就这样被孩子们寄托在了手里的一袋爆米花上。
流年的脚步匆匆,爆米花的往事已沉淀成了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留存在我的脑海里。记忆中,爆米花的老爷爷还是曾经的模样,时光可否将他雕琢成的老去的样子?当年的小伙伴已逾不惑,各奔东西天各一方,想念的你们啊,看到了日历上的数字,可否也会像我一样,忆起当年相约去村头爆米花的情景?人生总会有许多不期而遇,许多心情无法与人言说,只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为只有自己知道的故事。
农历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