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樊登书店肥城一店店长厚厚,这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第147篇:2018-07-11。
每日一文,均与读书有关,为自己赋能,希冀为您赋能
最近几日,一件工作始终处于悬空状态。
事情卡在我打过电话,得到的答复是请打他个人电话。我个人认为,他应该是出发了,那就明天再打吧。第二天,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依然确信,他出发了。于是乎,事情再是处于原地。直到第三天,我再次电话打过去,依然是请打他个人电话,我就多问了一句,
“难道他不在单位吗?”
“在,他在集中处理一件事情,你直接去找他就可以”
于是乎,我拿着材料,直接去把事情OK了。
三天,让我感受到了太深刻了!
我用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揣度别人,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推测当下的事情。结果,固有的思维方式得到的是固有的结果,主要的是,不是想要的结果!我的目的不是揣度别人,我是要把事情办好,解决问题。
这件事情中,我自己的不足有三方面:
1. 没有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
同事提示可以打个人电话,我竟然都没有去做。还想当然地推测状态。为什么不去做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可笑,是相信自己多一点,不相信同事多一点?当时想了啥?一闪而过的想法是啥?总之,没有行动。连打个电话都不愿意?肯定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不用那么麻烦,明天还有的是时间……
2. 自以为是
难道办公室电话找不到,就一定是出差这一种可能吗?为什么当时就自我设限到这一种可能呢?为什么当时那么确信?还是把自己以为的当成了自己以为的,心理力量真是不可估量!
3. 最重要的,是时间宽裕
整个事件,没有deadline,最后时限,不着急,晚一天两天都没事情,这是最终出现这样结果的客观原因,是外部原因。如果这件事情,打电话当天就确定要完成的话,肯定不会让我自己一拖再拖,认为理所当然。
针对这件事情,我自己的思考有以下三点:
首先,选择相信对方
当工作中的事情相互交流的时候,不用去想任何事情,就选择相信对方的方案,然后按照这一方案去执行。执行了,就知道事情发展到什么状态了。同事已经很善意地告诉如何去做,最终我没有去做,从根本上说,是我不相信对方,没有把对方的话当做重要的话去对待,就是这样。
其次,打破思维定式
原有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引导我们去做大部分事情,大部分事情会做对。总有一些事情我们是无法把握,不用“我以为”,而是用“我选择”。我选择相信,按照他的指引去做,做了,再说结果。这样的结果出现,会选择接受,因为是选择的结果。我自己否定对方得到的结果,我自己都觉得可惜得不得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让我自己搞的如此复杂。
最后,设定最后时限
设定最后时限,是做好一件事情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自己经历的这件事情,当天要求做完,我肯定会在当天想尽各种方法去完成,按照对方指点去做,竟然成了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经过这样一分析,简直是太神奇了!我没有做信手拈来、最简单的事情,却选择了比这复杂无数倍的内心猜测!工作没有这个时间限制,我自己也没有给自己一个限制,还是自己的原因!
最难的事情,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听话,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