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玲的第一篇文章,不是小说,而是她的散文《爱》。至于在哪里读的,时间久远,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文章内容倒还记得清晰,开篇一段仅有四个字“这是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说不出的意味深长,仿佛一个人老了,安静的坐在藤椅上回首陈年往事时,生怕对方的不当真呀。
文章篇幅短小,娓娓道来,仅有三百余字,讲述的故事也很简单。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如花、情窦初开的年龄,在一个春天的傍晚,穿一件月白衫子,在后门口的桃树下,与对门的他不期而遇。
两人见过面,却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于是,在那个春天的傍晚,在那一树盛开的桃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朝她走了过来,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那一刻,两人一定都感到很拘谨吧,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想再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于是什么也没有再说,只是一起站了一会,便各自走开了。
即便如此,在那一瞬间轻轻碰触的火花中,两颗朦胧的心都隐约感到了某种情愫的滋生,在血液里缓缓流淌,心弦也随之被轻轻拨动,既是紧张,又透着欢喜,仿佛一粒石子投入湖心,泛起了一圈圈美丽的涟漪。
尘世间的爱恋,大抵如此吧,有美好的相遇,不代表就有美好的结局。两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连没有开始过,便匆匆的结束了。爱玲在文中仅用一句“就这样就完了”,轻轻一笔两个就字,便埋葬了一段尚处在萌芽状态的爱情,叫人感到又是惋惜,又是无奈。
后来女孩被亲戚拐卖,又三番几次被转卖,不禁令人咋舌,谁能想到一个小康之家的女孩子,在花样般的年华,竟遭遇这样悲惨不幸的人生,她的内心该是如何的挣扎和绝望。到最后,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经历了一生无数的惊险的风波后,当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的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回首往事,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在经历了许多苦难折磨之后,为什么老了的时候,常常让她提起的,念念不忘的,却只是当初那个不经意的瞬间。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枯萎暗淡的一生中,惟有在那一刻,她是爱过的,她的女心亦如那一树桃花般盛开过,明媚过。
故事说到这里,也就完了。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却令人唏嘘不已,感触颇多。尘世间的爱,千百年来,为什么一直令人们孜孜不倦的去追寻?在错失之后,为什么又叫人们日夜念念不忘的去回想?真是叫人想不通呀!
而爱玲在写到结尾时,大概也是感触涌动,难以抑制,于是忍不住写下对爱的诠释:“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如果有一天,在茫茫人海之中,我遇见你,或是错过你,我会在内心深处,同样轻轻对你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不为其他,只是想此生永远的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