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去体验一个工作坊,是我一直都想去了解的领域,关于身心舞蹈的。
我仔细体会了内心,为什么身心舞蹈会吸引我。刚开始我觉得应该是音乐和舞蹈,细细品味,我感觉应该是表达内心。音乐和舞蹈只是手段,而目的是表达内心,让我的心得到滋养和抒发从而变得更有力量。
看来我是真的喜欢内在成长这个领域,因为我体会到,真正的丰盛是来自内心世界的丰盈。
工作坊我十分的投入和敞开。开始还有点点羞涩,但很快我就沉浸了,来都来了,何必忸怩,不就是来体验的,既来之则安之。有时候相信他人的本质其实是相信自己,我相信我自己的选择。
工作坊更多的是身体的体验,不断的用各种的方式,打开身体,挑战身体的极限,通过打开身体而感受心的敞开。
过程中我也会想,这会不会是洗脑,我为什么要跟随着指引舞蹈,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有我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力量,表达爱,为什么我一定要按照你说的方式来做。我一边有些反抗和思考,但一边也会融合大家,这很像现实世界的我。这就是平衡,平衡内在和外在,平衡个人和集体,平衡一切,我们的表达既要照顾到自己,也要照顾到他人和环境。
总结一下这两天的收获:
1、在蒙着眼睛走的环节,我索性放弃想要透过眼罩的缝隙看路的想法,干脆闭上眼睛跟黑暗共舞,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么,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不妨碍我们坚定的向前走,我慢慢的走着,感受脚底扎实踩下的每一步,从开始的摇晃到后面的越来越稳健,我慢慢开始享受在黑暗中行走,不再害怕,更多的感受是好玩,是好奇,好奇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想要【确定】,与【不确定】抗争,即使获得了成果,往往也身心俱疲。往往还来不及庆祝成果,就急着奔赴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成果不再带来愉悦,而是更大的恐惧和焦虑。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追求本身,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是否通向成功,但我愿意尝试,带着好奇,探索的心去体验每一步。
2、在双人舞展示力量的环节,我想到了冲突和妥协。我们在关系中,往往不是冲突就是妥协,要不就是我听你的,要不就是你听我的,而更好的关系当然是双赢。
跟我搭档的舞伴是一位大姐,非常的腼腆,我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和无措,她大概跟我想的一样:我要如何表达力量,而不让对方感受到被攻击。这是一位善良的大姐,同理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开始我还觉得我要配合这位大姐,很快我觉察到自己的想法,我把对方当弱者了,此刻我是觉得我比她强,我比她厉害。
这是我惯有的关系模式:在“弱者”面前,我会变成拯救者,常常体现出好为人师;在“强者”面前,我又变成了受害者,常常体现出妥协,退让。
不得不佩服我此刻的觉察,很快我做出调整,一切行动都应该围绕目标,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完成展示力量的体验。于是我坚定的看着她,开始了我的力量展示,果不其然,大姐也很快的坚定了起来,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次的体验。
当我们能平等的看待一切关系时,我们就会获得心灵的自由,没有比较,没有高低,每一个生命都跟自己一样,都有贪嗔痴慢疑,也都有真善美。接纳本性,相信本心,就能让我们在关系中如鱼得水。
3、在体验爱的环节,我毫无掩饰的哭了,我想起了妈妈,那个在我生命中最爱我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她留给我很多的生命课题:什么是好的伴侣之爱?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什么是自强自立?安全感来自哪里?其实总结来,她留给我最大的课题就是【爱】。
当我的搭档用她的手指轻轻触碰我的额头,那一刻我变成了婴儿,我的妈妈充满爱意的看着我,轻轻的触摸着我的额头,轻轻地捏着我的手指和脚趾。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珍惜和珍爱,生怕弄疼了我,眼泪毫不设防的流淌,那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
记忆里,妈妈的爱是厚重的,是强势的,是硬核的爱,像这样春风细雨般的触摸,更像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接纳的爱,只是爱本身。那刻我在想,我要给女儿传递这样的爱,我要给我的爱人传递这样的爱。
我们总是想要得到爱,但我们也总是会忽视爱,我们总是用头脑去思考和分析爱,而不是用心和眼睛去体会和感受爱。爱无处不在,就像空气,那是大自然的爱;就像大米,那是农民的爱;就像热腾腾的饭菜,那是家人的爱;就像黑板上的字,那是老师的爱;就像平衡觉察之舞,这是创造者的爱。
爱来自敬畏,来自感恩,来自给予,来自本能,人天生就有爱的能力,我们只需要不断的练习它,练习什么就会获得什么,想要得到爱,就去练习给予爱
总结完课程中的体会,我又有了些反思。
关于唯心和唯物的反思。
平衡觉察之舞是通过一系列身体的体验,让我们开始觉察和反思自己的人生,让人们更多的从追求外部的世界,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体会和感知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追求
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盛和外在物质世界的成功,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谁先谁后,它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我好像有了一些答案。
物质的确是人生存的基础,如果基本的物质需要无法满足,那么精神生活也无从谈起。同时,仅仅拥有物质还不足以让人真正地活着,精神世界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觉得两者同样重要的,要平衡两者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生活,也要重视精神生活,二者缺一不可,都对人的完整发展十分重要。一个更平衡和全面地观点,可能是结合二者的优点,兼顾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
因此,追求物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追求精神才是终极的目
物质条件给人提供了实现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基础,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满足。
如果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质,但内心空虚和迷茫,那这些物质就失去了意义。相反即使物质条件欠佳,一个人也可以通过精神上的追求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及提升。
所以物质只应该是手段,而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追求精神以及灵魂的升华。
当一个人把获取更多物质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时,往往会陷入患得患失的痛苦之中。因为物质的获取不能带来真正内在的满足和幸福感。物质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而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来源于精神层面。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那么无论获得多少物质,都会感到内心的空虚。
在我们的生命中,物质的创造是有限的,而精神的世界却是无限的,你我皆凡人,有大成就者是少数,我们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好自己,爱好家人,力所能及的为家庭、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足以无憾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