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猫文没写好,想再捋一捋。在拆书帮赋能班Ted模拟试讲基础上略有补充。)
1
一只宏观上的猫,在开盒前后一瞬间是死是活亦或处于那种生死叠加状态,由于盒内放射物半衰期到底会发生在一天中哪个时间点不明、微观上难以确定而变得也不确定。
人们可予之生死。
2
李松蔚《薛定谔的挂科丨心理学怪谈》一文提到:影响去不去度假选择的,并非期末考成绩挂科或者侥幸通关这两个因素,而在于大学生在张榜公布前“不确定”是否挂科这一变量。
就像当一个人难以取舍工作,纠结跳不跳槽,背后实际上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做好当前岗位的“不确定”:不能胜任自然毫不犹豫,易如反掌就想另有所图,而不明所以往往才拿不定主意。(建议读者搜索原文)
这个研究,显示出「不确定」对人的影响。
若A,你会这么做;若非A,你也会这么做,但是,一旦A与非A是薛定谔的猫,无法确定的时候,你就倾向于一个不同的反应。
导致这个反应的,不是具体的变量,而是「不确定性」本身。
3
《庄子》里说“夏蝉不知春秋、井蛙不可语海、曲士难以论道”,梁冬解析是一种辩证思维,不仅是孤陋寡闻的“小知”自不能比肩视野开阔的“大知”,反之亦然:可谓千年老龟照样不解昙花一现之短暂绚烂也!
梁同学还拿无影灯来阐释个中视野雷达的智慧!
曾仕强先生所言“三季人”,固然可作“不与无知论是非”的心性修为详解,不妨看成自然界确有诸如蚂蚱者一生仅历三季而亡,眼中无四季倒也客观!
4
心理学上有个“多元无知”的概念,意即人们总是佯装淡定,在弄不明白周围到底发生什么的情况下,不进一步求证事实而导致可怕的群体冷漠!最有名的莫过于下图所示:
所以,紧急情况下的求救必须指名道姓,明确个体责任,才不至于让一群人眼睁睁见死不救!
5
《三体》里有一种能够实现“降维攻击”的“二向箔”;《盗梦空间》里有“人造的四重梦”;我们是不是在将来也一直会生存在长宽高+时间的四维空间?
看问题、求真知岂不应该重视维度、利用维度?
6
正好,惯于启人心智的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4.5两章有大量篇幅论证了人类作为个体、群体的思维局限:
1.远古先祖搞不懂风吹树叶动的古怪,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有“神力”的存在;
2.婴儿天生怕蛇乃是靠基因遗传,然而竟不惧枪;
3.五只猴习得性习惯的寓言揭示无厘头“传统经验”传承的可笑至极;
4.17世纪不知空气分氧、氮,没认识“氧化燃烧机理”时提出、如今早被淘汰的“燃素”概念;
5.新中国真实发生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迷信权威”的荒谬;
6.“目标与计划”、“国家和政府”、“科普及科学”、“上学跟学习”、“人&人所代表观点”、“历史Vs历史书”……等等一大批模凌两可的认知混淆;
7.人与世界(环境)的互动反馈、双向塑造;
8.最精彩的高潮莫过于“双盲测试”用于破除“安慰剂效应”,然而这么优秀的鉴定办法对教学检验等很多要紧事却也无能为力。
9.有很多无从通过亲身体验尝试的教导只有用煮熟的鸡蛋、原子的结构来类比了解;
10.哪怕是进化论也还是处于全世界认知“进化的路上”。
可贵的是,李老师、李富翁重在开示应该渴求真理的年轻人坚定科学信仰,提高辩识能力,利用宇宙量级的超便捷免费检索和整个人类浩瀚文字记载的积累,经由根本的熟练文字运用能力,做一个思考阅读、心智成熟、自学推演、输出实践、精神自由、天马行空的独立个人!
7
有时候,“不确定性”困扰普通人和物理学家,有时候,罗尔斯的“无知之幕”能带来理想状态的公平正义,然而,不管对于一个人或者人类整体而言,探索、抉择、前行首先应该是意识到那只“薛定谔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