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旅游大市,景点众多而且档次较高。必到的打卡景点不少,秦兵马俑博物馆首屈一指。作为十四朝古都的西安,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品味无法通过感官触摸,每一个痕迹每一处脚印,都是一种积淀。尽管我们自由行的旅游攻略相当完备,可是没有导游讲解,就无法触摸历史的灵魂。于是,我们在头天晚上在手机旅游平台“马蜂窝”上报了个临潼一日游的团,价格实惠的10人小包团,267每人,包含兵马俑和华清池的大门票,以及车费、中餐费,导游费,另外赠送早餐汉堡和矿泉水。
一大早车子就接上我们了,随团的一起两对情侣和两个一家三口,正好10人。地道的西安女导游,一路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从人文到环境,从历史到生活,面面俱到。古今多少名人轶事,又有多少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沧桑巨变……让我们的旅程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第一站华清宫,每个人发了一个耳麦听讲解,还可以互相对话,确实比大黄山的导游高音喇叭文明多了。导游用大家的身份证实名购票,然后大家就可以刷身份证入园了。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代逐步形成规模。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
现在的华清宫景区坐落在骊山脚下,地方不大,参观的不过是一个个“温泉坑”,一共五个,可是经过导游的一番讲解和娓娓道来,把骊山的千年历史和华清池的风华绝韵跃然眼前。
如果说改变自己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那么改变历史的也不是时间,而是事件。诸如“烽火戏诸侯”,“唐皇家史”,以及“西安事变”……不论哪一件都足以影响历史和与我们息息相关。
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唐玄宗终于从皇帝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宋人只能根据华清宫的遗迹,“刊故宫图于石”,让后人知道唐代华清宫的全盛而已。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以前,有赵志古等人,组织民间力量,曾以15年的时间整修华清宫,曾建起三清殿等八座大殿,朝元、冲明二阁和九龙、芙蓉等汤池(据乾隆本《临潼县志》)。以后又逐渐萧条。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时也重修过华清池(原华清宫),他曾“驻跸温泉”。民国时期,也有过几次整修,可是华清池及骊山所存古建,大约就是清初重建后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一片破败景象。 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辟汤池,修殿宇,建宾馆,开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了青春,成为人民群众游乐之处。
看完了一个个“坑”,走过一个个“门”,听完了一个个“故事”,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华清宫,欣赏《12.12西安事变》沉浸式实景演出。
前15分钟,你是观众,又是演员,仿佛穿越到了西安事变那个年代的场景中,自己参与到了抗日请愿和游行示威的队伍中来。
15分钟后,坐席缓缓打开,我们才正式开始观赏“西安事变”的演出,从人物的塑造到形象的展现,从舞台的唯美到历史的重演,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重温了那段烽烟的岁月,也让人警醒了那段历史的巨变。历史没有如果,也不会假设,只有在偶然中向着必然前进,谁也无法抽身,也无法逃脱。
看完演出出来,大家都不愿上骊山了,仰望骊山,远观历史,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出了景区,往神秘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去,路上顺道吃了午饭,自助餐加“冰峰汽水”,看样子不错哦!
用好午餐,导游说,往年暑假,临潼的游客都在13万左右,今年最多只有十分之一的量,所以大多团队餐厅都没有营业,所以我们只能来到农家乐用餐,反而实惠很多。
出餐厅上车还没坐稳,兵马俑景区就到了。我们的脚下就是坐拥千亩的秦陵,这是一个名副其实靠听的景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朝代,300多位皇帝,安葬在陕西就有70个左右。俗话说:到北京看“墙头”;到苏州看“桥头”;到天津看“码头”;到桂林看“山头”;到南京看“石头”;到河南看“光头”;到海南看“浪头”;到杭州看“丫头”。那么到西安就是看“坟头”。我们很远就看到“秦始皇”的大雕塑,一个手握乾坤的姿势,从容镇定。
我们随着导游进了景区,为了起到保护秦陵周边环境的作用,在博物馆周边做了一个很大的公园,据说原来这里是有人居住的村庄。进了一个检票门,又进了一个检票门,好不容易来到了秦陵兵马俑博物馆门前,随后安排了讲解员。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两分靠看,七分靠听”,还有一分靠品味。
看似今年的游客并不多,听说往年是排队等候参观。
我们首先进了秦文物展厅,参观了两驾青铜马车,集古代高科技和精工艺于一身,举世无双,无价之宝……
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公斤。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随后出来,进入最重要的“兵马俑一号坑”。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
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 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壮观的1号坑兵马俑,无法用言语的力量来形容,想想共有200个兵马俑坑守卫着秦陵,紧紧挖出了四个坑就可以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随着导游的讲解,和我自己在网上查看的资料,史上不可触摸的三大帝王陵墓,秦陵不敢动,乾陵没法动,成吉思汗的陵墓不知道在哪动(找不到)。秦陵的谜团一个又一个,科技发达的今天,一直无法揭开,就像国外的“金字塔之谜”是一样一样滴!眼看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态的一个个站队的兵马俑,完全找不到两个雷同的模样,2000多年前的大秦帝国仿佛就在眼前,时间也许不像我们想得那么漫长,生命也许也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短暂,对于生命的追问,让我陷入了沉思。
大秦帝国兵马强,华夏众横任我狂。
而今山河今犹在,不见当年我始皇。
一号坑出来,我们进了三号坑。这是一个比较小的坑。看样子不是“阵形坑”,而是“参谋议事坑”。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
三号坑还有个摄影间,缴费近距离与兵马俑模型合影。
听说,如果谁与真的兵马俑靠近是非常晦气的,除了工程师做兵马俑修复工作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随随便便去兵马俑的坑里的。讲解员说,不过外国人不在此规定里,我想,难道是外国人享有特殊待遇?听过之后才恍然大悟,与兵马俑比过身高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被弹劾下台的,下过兵马俑坑的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也被捕入狱了,真的是“坑爹”啊!我想应该邀请“川建国”来一趟,哈哈,中国智慧天下无敌!
出了三号坑,我们来到露天的四号坑,上面被一块大玻璃掩盖,据说是放粮草的坑,2000多年了,我看鬼才知道呢?
最后来到二号坑,这是一个基本没开发的坑,可是从部分开发的情况看,可以想象出二号坑更加壮观。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我们可以隔着真空玻璃近距离欣赏兵马俑的五彩真身。由于开采的技术问题,只要兵马俑一见光,身上的色彩全部消失。这种带有透视功能的色彩至今还是挺令人费解的,那时的工艺是如何达到的呢?
你看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你看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你看骑兵俑,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才参观完,出了景区,就是一座商贸城,旅游的经济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是我们大黄山的景区能比的,停车场入景区,出景区到停车场,除了游客如织,来去匆匆,挥挥手,从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毛钱来。
出了兵马俑景区,我们来到返回西安市区路上的“华夏文旅城”,欣赏《驼铃演出》,西安的文旅演出十几个,五花八门,也是看了攻略,才选择了这个演出。
西安华夏文旅大剧院作为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项目的标志性建筑,剧场设计为一座长142米,宽128米,高约50米的大型椭球体建筑物,可容纳3000人同时观看演出。剧场中央巧妙设计并修建一座可移动观众席,打破了世界单一舞台演出模式,通过旋转行走看台将观众送至最佳观演位置,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
会跑的实景演艺《驼铃传奇》秀,由华夏文旅集团董事长夏春亭担任总导演、总策划、总编剧。在编撰《驼铃传奇》秀的过程中,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深入挖掘大唐传统文化,追寻驼队丝绸之路上的踪迹,以正能量传播西安最辉煌历史时期的文化传奇。
整场演艺分为序幕《岁月再现》及《送君千里》、《狼道遇险》、《异国风情》、《祥雨洗尘》、《迎郎归来》、《华夏盛世》等七幕剧情,以“好看、好听、好玩”为宗旨,打造出一部面向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大快人心的演艺。演出情节设计以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送君千里》依依惜别开场,讲述西行驼队一路经历火山、雪崩、风沙、大漠等自然险阻以及狼群突袭,九死一生;随后满载货物返程,途中祈福巴米扬,巧遇天降圣水,在亲人的期盼中安然回到长安,期间也穿插描述异域风土人情;整场演出跌宕起伏,为观众带来震撼、刺激、唯美、欢快的视听感受,整场演出使用发明多达47项,20头骆驼、30头苍狼在其中也有惊险刺激的表演。
《驼铃传奇》秀带你穿越大漠风沙的豪迈与苍茫,倾听丝绸之路上悠远驼铃的清脆与神秘,品味异域风情,见证荣耀大唐,聆听华夏千年回响。
深情款款、极具感染的独白
演艺刚刚开始
伴随着幕布上一副画卷徐徐拉开
一段浑厚又亲切的男声跃然入耳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
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站在这里,回顾历史
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
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这段最熟悉的声音
瞬间让人的思绪飘往丝路之上
那里既有飞沙走石、飞禽走兽
又有沃野千里、壮阔旖旎
让人对正式拉开序幕的演艺充满期待
第一幕《送君千里》
第二幕“狼道遇险”
第三幕:异国风情
第四幕:祥雨洗尘
第五幕:迎郎归来
第六幕:华夏盛世
驼队马帮是打通与联结欧亚各国的友好使者,丝绸之路促进了各国的交流,发展了欧亚经济与国力,也增强了各国友谊与关系,更是迎来大唐盛世的繁荣与昌盛。万国来朝,好不热闹,共庆友谊,欢天喜地,大唐皇帝祝愿丝路繁荣,财运滚滚,国泰民安,华夏昌盛。祝愿我华夏盛世太平,永葆繁华。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入人心
当然,整场演艺看下来
最让人心动的还是那一声声驼铃声
那串起一场世界级演艺的声声驼铃
时而哀怨、时而激昂
时而满怀感伤、时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