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答董沄萝石乙酉(1525)
白话翻译:
问:我天性老实本分,每次遇到能言善辩的聪明人,就会因为自己的反应慢,说话迟钝而感到丢人,我觉得还是我的根性太差了。
答:你这些想法还是有重视外在,轻视内心的问题。如果你平时能集义而行,那么浩然之气,大公至正,充塞天地身体,自然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然就能分辨出别人的言语,那些花言巧语,诡辩之言辞根本就迷惑不了你。怎么还反而觉得自己做不到而丢人呢!集义就是时时刻刻致良知而已。我们的心得到心安的状态,就是义,能致良知,按照良知指引去做,就能让心安。
问:因为亲弟弟不想交粮食,不想服徭役,我跟他一起谋划,结果败露,连累了好多人。反思起来,都是我不老实的问题。您觉得是这样么?
所谓的老实,必须要着实去致良知才能叫老实,否则的话,你所说的老实,就成了老老实实的做个坏人。从前也有人因为顾念手足之情而受辱的(阳明先生做过比喻,大舜的父亲如果犯罪了怎么办,大舜应该舍弃君王之位,背着父亲逃到杳无人烟的地方去),如果这事情是因为致良知而做的,那就没关系,如果不是致良知,那自然你的心会有不安。
问:海宁县的县丞卢珂为官极为清正廉洁,结果把自己冻饿而死,我就去祭拜了他,并且赠送了我作的诗和袜子,回来以后觉得自己做的特别妥当,心里感到慰藉,觉得自己做的特别到位。这种感受,是不是也不太对啊。
你能知道自己这样的感受不太对,这就是良知了。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希望能遵道而行,因此都愿意去做美好善良的事情。但是做的时候多加一分一毫的意思都不行。多这一分意思,就是私意了。
问:我只要见到别人的善行,都喜欢记录下来,没事儿就看看。经常看到两个医生,一个姓韩,一个姓郭,两个人都不在意利益,互相谦让,这个我也记录了下来。
记录善人的言行以自我勉励,这也是多闻,多见,也是致良知的功夫之一。但是这样做的人还是没理解真正的为学为学功夫,恐怕不能一辈子都靠记录好人好事来为学吧。我们这些人中,也难见到一个这样的人。
感悟:本文通过阳明先生和董沄萝石两人之间的4次对话,四问四答的形式展示致良知的真谛。
阳明先生都是在说要不要向外求,还要向内。我们经常说的就是要有正心正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是真正的致良知。
第一个问答里说到还是要按照良知指引去做,让自己做到心安。
先生对无论是对年轻的弟子也好,还是对于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人也好,对他们都是敞开心扉的,从事实上从根源上去教化,去影响身边的人,他告诉董先生:让我们的心得到心安的这种状态的时候,那就是能够致良知,知道按照良知去指引的时候,我们的心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心是清澈明亮的。把自己知道的这种感受对也好,不对也好,尤其是知道我们所做的有不妥贴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自己做的这一点可能不太到位,其实这就是致良知了,每个人其实都是向阳的,人家说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我我这样做的话,知道这是尊道而行的,都愿意去做美好的事情,我们在求的时候没有多一分,没有就是多加了一份自己的理解。加入使得劲儿猛了一点儿。太用力了,稍微用力一些,就是多一份意思,那便不是真正的致良知了,多向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