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陪我走过的那些年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自从最近重新拾起中国摇滚乐的那一刻起,我想要写篇文章来记录一下的念头一直念念不忘。因为这一次的重温之后,又不知道会听着听着被我转移注意力多久,转到流行音乐或者其他各种音乐类型上来,又会在什么时候把它重新拿回来,如此反复,这样的阶段我已经经历过有2次了,这一次是第3次的拿起。可以预见,以后我听音乐的风格必然会偏向于多元化,而不再单单喜欢中国摇滚乐这种类型,也许我会喜欢上地方戏曲比如潮剧,又或者我会喜欢上古典音乐也说不定,因此,摇滚乐将会在我以后的音乐生活中越来越淡化,并不是说亏待了它,毕竟加起来我已经听了好几年的中国摇滚了。听的范围也一直在不断扩大,从各种摇滚明星或者乐队,到他们的各种歌曲,但我主要听的最多的还是第一代的中国摇滚,就一直听它。然而有些不舍的是,时代变了,90年代的摇滚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今天不同的人喜欢着不同的风格,摇滚也从当年的流行变成小众,期间花费了短短那些年而已。每种音乐从无例外,似乎只有流行音乐这个词会一直流行下去,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小众音乐都是在自我挣扎,让喜欢它们的人们自己去矫情回忆与独自纪念。现今在中国组乐队所玩音乐也大多绕不开摇滚乐,一个鼓手或者电吉他手网上一查“中国鼓王”或者“中国第一电吉他手”往往绕不开以前中国玩音乐的摇滚人。当然,乐队的音乐风格也是随着市场或者兴趣变化的,如果追求玩乐器的技术大可以向摇滚人看齐,毕竟,摇滚在那个时代是多么耀眼。同时,再根据乐队内部的喜好或者观众的喜好来做音乐完全可以,不必再拘泥于追寻老时代摇滚的足迹。写下这几句的时候有些难受也有些释然,我想摇滚这种东西已经在我心中永久的保留了位置,这就够了吧。此文记录着过去摇滚乐陪伴我的时光,以防遗忘。同时写些我对摇滚乐的理解与对一些摇滚明星的怀念。

许多人对摇滚乐很陌生,都以为它是一种很吵的音乐。我听了几年的摇滚乐,主要是中国摇滚,大多数歌曲确实很吵,而且在这些吵的摇滚乐中不吵的才算是“小众”。民谣实际上属于摇滚乐,算是能和流行音乐搭边的“不吵”的音乐。一首摇滚歌曲主要是由电吉他,贝斯(低音吉他),和架子鼓三大乐器为和声构成,当然还少不了效果器、键盘等这些东西。一个乐队通常由这三种乐器手构成,之所以会觉得摇滚乐吵,其实有很多原因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流行音乐好不好听的主要标准是旋律是否动听容易接受,对背后乐器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候甚至可以由一种乐器来做背后铺垫,编曲大多数很简单,且有某些套路与规律。而摇滚乐则通常以呐喊与发泄为主要唱法,相比较之下并不追求唱的多好听,追求的是鼓手,两个吉他手的旋律的不冲突与统一,每个乐手都要有自己充分的表达空间,不能因为鼓手太强而忽略了某个吉他手或盖住了某个乐器的声音等等考虑。这样三者的基础上再加上主唱的“难听”的唱法,就显得摇滚乐很吵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互相间歌词风格的不同,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类型多样,大多数通俗易懂,具有普遍性,比如以如何相爱为主题的歌曲,即使你没有经历过某些事情,你也会比较容易的能够听懂作词者的意思。而对摇滚乐来说,歌词内容与流行音乐有相交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中西方的主题主要是青春自由与放纵,而中国则主要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呐喊,有叛逆、独立、不屈等精神内涵在内,相较于流行乐的轻松、欢快、伤感等情绪范围更加狭小,但也更能被需要它们的特殊人群所轻易接受。总体而言,流行音乐是那种你第一次听了之后容易接受或记住的音乐,而摇滚乐是一种你第一次听了之后会有“这歌说的啥?”的疑惑,亦或者一定情绪下听了能够受到促动的那种音乐。当然,这些主要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并不代表太多人的意见,以上所说都是相比较而言,并非就指定说是这是难听或者流俗。

对于中国来说,摇滚乐其实是一种“舶来品”。西方盛行摇滚乐大概是从披头士,猫王,鲍勃迪伦时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摇滚乐传入中国,被大多数玩乐队的人所接受,也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第一批乐队的组建,主要地区在首都北京。没办法,在当时中国物质一无所有的日子里,组乐队做音乐是对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的满足方式与娱乐方式,就这样,第一代摇滚明星和乐队诞生了,从崔健在北京工体馆喊出了歌曲《一无所有》的那一天开始,摇滚乐开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这时候的各种乐队相继跟上,在摇滚人群的寻找以及磨合后,经过反复的拆散组装,终于出现了稳定的乐队阵容,比如唐朝,黑豹,超载,面孔等这些具有生命力的乐队,而后又有“魔岩三杰”(魔岩是个唱片公司,三人为窦唯、张楚、何勇),现在普遍被视为是第一代摇滚人,当然其实还有老狼、郑钧等很多形形色色的摇滚人,各种乐队和个人非专业的我实在算不过来,这里都只是列举最为人熟知的摇滚明星。摇滚乐有很多分类,比如朋克,金属摇滚,民谣等,光金属摇滚就可以分为八个左右的各种什么什么金属摇滚。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乐迷,我并不在意一首歌具体是什么摇滚。目前,我自己心里的分类只有两类,硬摇滚和软摇滚,硬和软的区别主要是歌曲的嘈杂程度差异、歌曲表达意境的坚强柔软度和打击节奏差异。所以,作为第一代摇滚人,所作的歌曲在我心中普遍为硬摇滚,是摇滚人中很硬气独立、做音乐心思最纯粹的一代,令人敬佩。之所以说是普遍,是因为他们也有柔软的时候,当他们唱起柔软的歌曲时,就好像“痞子唱情歌”,每每听起,往往都会令我感动。软摇滚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往往很直接,把编曲和乐器组合做的相较硬摇滚简单些柔和些,减少呐喊,注重当今定义的流行唱法,效果都会很显著。而硬摇滚则更内涵些,往往把自己的情感藏在看似滚滚“前冲”的乐器声道中,不让自己停下来,以表面掩饰性的热血与老道间接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亦或用一种歌唱呐喊的形式来转移听者的注意力,使听者失去对歌词中包含细腻情感的感知。这就像普遍的母亲与父亲表达感情的不同一样,都是两种富有魅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照这种说法来讲,老狼虽然早先玩的音乐也是硬摇滚,可以算是第一代摇滚人,但他出名却是在校园民谣上面,属于是软摇滚,所以通常不把他算入第一代摇滚人行列中。许巍(西安)、郑钧(西安)、臧天朔等其实也挺早的,也都是硬转软的类型。至于谢天笑、左小祖咒等虽然也是早早成立,但被人所熟知则是多少年以后了,非专业不作过多考究。指南针乐队、零点乐队、轮回乐队等乐队其实也挺早的,这里就不作探究了。

如果一定要问哪一刻是中国摇滚音乐史上最辉煌的那一刻,那不得不提提1994年的香港红磡演唱会。不过我应该在此先泼泼冷水,之所以摇滚圈对那一年那个地点的演出和意义越来越神化,主要是因为作为中国摇滚乐的第一次商业化工业化尝试,94年红磡之后再也见不到能够与之匹敌甚至是超越的精彩演出,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渐渐后继乏力,摇滚乐小众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不得不承认,94年红磡演唱会的确是十分精彩疯狂。在台上,你可以看到何勇在舞台上狂奔,可以看到唐朝乐队等长发飘飘地在台上舞动与嘶吼,可以看到有人在砸吉他或者跳水(即从台上跳向观众席,很多观众伸手接住其后背),在台下,则可以看到香港四大天王全员在场观看,也可以看到王菲在跟着所有观众一起随音乐律动蹦蹦跳跳……

我记得当时大陆和香港其实经济差别特别大,一个号称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一个则还是百废待兴,所以面对极度商业化的香港音乐圈,大陆摇滚圈资本想要商业化的愿望与第一代摇滚人想要独立做纯粹音乐的愿望产生了矛盾(大概),之后发生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魔岩公司对“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演出的提前造势——何勇喊话四大天王,说还是骂他们是小丑,其他两人也相应有些说唱的不行类似的言语;还有在商业化的舞台尝试上唱着骂商业化的歌,又是何勇的倾向比较明显,其他两人不知道算不算,不作考究;貌似还有香港大街小巷海报众多,知道这场演出的市民很多,四大天王全员到齐;演出现场舞台表现很不“循规蹈矩”,令人震惊,四大天王演唱会后默默无声……这些是我初中时候的记忆了,现在也不想怎么去仔细查查真伪,毕竟它们为当时的我对摇滚乐的喜欢加了码,还是要感激一下的。以前的摇滚现场的观众蹦蹦跳跳跟现在酒吧蹦迪没什么两样,主要是观众更多,更有氛围。甩甩头发,跟着节奏蹦蹦跳跳,比着独有的摇滚手势摇摇晃晃,全员摇滚的时候更是场面动人。而以前的乐队的摇滚舞台表现度则要比现在狂野多了,大部分摇滚乐队都经历过狂躁的日子,有时候自己在台上疯狂舞动,有时候则带着自己的乐迷一起野,不亦乐乎。现今能看到一直躁动的老乐队已经不多了。对于摇滚乐来说,乐队的舞台表现力与现场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十分经典,不可或缺,所以乐迷们都会选择去现场亲身感受氛围,躁的不行。

虽说红磡那会其实是亏了钱的,当时的人们也并没有预见到摇滚会不再这般的辉煌,因此,第二批摇滚乐队和明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主要诞生于2000年左右。老乐队死的死,发光的开始发光,新乐队增增减减,层出不穷,出现了新裤子,反光镜,痛苦的信仰,刺猬(最晚一年)等一批优秀的乐队。从第二代开始,乐队的风格也变得开始多样,但主要还是摇滚乐,范围也变得地区化起来,但主要范围还是在北京。这批乐队数量就很多了,悄无声息就死掉的也很多,我也只是听自己机缘巧合下遇到的乐队,真要讲起来可没完没了,而且把他们都拿来划分界限有点难度,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提些比较特殊的,像新裤子乐队这种大器晚成的乐队这几十年间有很多,而且风格也同样跟着换来换去,他们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自己乐队的音乐方向,殊为不易;像汪峰曾今组建的鲍家街43号乐队也属于第二批,不过相比现在商业化比较成功的个人走红,做乐队时期的他可以算是寂寂无大名。不过现今摇滚圈对这个人倒是毁誉参半,骂的人说他的音乐是伪摇,为了选择“飞黄腾达”流行音乐化的他叛离了原来的摇滚初心;夸他的人则说他是“新摇滚的领军人物”、“摇滚教父”等。真相是怎样我不知道,也不太关心,我只关心作品表达的东西。鲍家街43号时期汪峰作的歌曲确实是摇滚乐没错,现在的“单飞”所作的大多数为人所知的歌曲,听的出来流行励志歌曲倾向明显,如果拿不同两段时期的歌曲感情表达来做对比的话,鲍家街时期的情感表达基本上很饱满,而现在的情感表达则大多属于“蜻蜓点水”,听一遍三分钟热度,再听一遍又有三分钟的感觉,不过毕竟玩过摇滚乐,歌曲还是偶尔闪着光芒的。至于怎么看待对音乐风格的转向,汪峰自己在《春天里》、《青春》等歌曲里多有表达,我便不予置评;还有像痛苦的信仰这类乐队(现改名为痛仰)其发展经历也有很多乐队的影子在里面。起初的他们都十分精力旺盛,青春活力,能在台上不断呐喊舞动,但在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演出之后,该疲惫总会疲惫下来,变得再也躁不起来,老了之后就不再轻易激动、感情跳跃了,因此现今仍能躁起来的乐队着实不易,值得敬佩。即便如此,青春的狂热仍是值得怀念的,痛仰的改名,虽然有很多原因,但寓意也有告别过去的狂野的自己的意思,以前听过他们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从歌曲名字就可见一斑,何况再加上摇滚的现场表现能力,狂躁现场可以想象,不多赘述。摇滚明星的话就有老狼、高晓松等校园民谣歌手,相比硬摇滚更容易赚钱,算是当时摇滚圈的“富豪”,毕竟是在校园环境里生活,在歌曲的表现力方面没有硬摇滚那般带有“坚强”的金属味儿,情感表达都比较细腻,容易深入人心。

第三批乐队的诞生就不讲究诞生于多少年了,基本上就是从第二批到今年这个时候(2020),这一阶段组建的乐队或者音乐人大多都是听着第二代摇滚乐甚至第一代摇滚乐长大的,摇滚乐是小众音乐的认知基本已经算是事实,但摇滚的影响仍在,做乐队的也同样难以绕开。第三批的乐队风格更加多样,各有各自的选择,我们这些“过时”的摇滚迷当然欢迎如此多元化的时代,但当新时代真的到来时,也未免有些容易怀旧与伤感,2019年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看完后你将对此更有感触。看完你可能会觉得,所有乐队的“夏天”的到来确确实实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摇滚乐可说不定,那种伤感,就像喝老酒一样容易让人沉醉。因此,在这里我才愿意啰啰嗦嗦零零碎碎的给不懂和懂的人讲讲摇滚这个“玩意儿”,讲讲我自己心里的感觉,好让有缘分的人能与它相遇并借此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与世界。

关于《乐队的夏天》,也许可以把因受到这个综艺节目影响而决定组建乐队的乐队或者更加坚定做乐队信心的音乐人全部归结为第四代的乐队,这一批乐队将是更加朝气和有希望的一群人,值得期待。老时代的乐队也许永远不会想到,现在乐队还能有上综艺的一天,作为从不看综艺节目甚至可能还有些轻视的一群人,乐队能上综艺是一种很奇怪的开始。现今一种东西能有综艺节目通常是被认为是流行的证明,希望的证明,说明乐队也能有自己的“夏天”,对此我也十分认同,也十分期待,也愿意把它作为乐队史上的重要一笔。不过做乐队也有许多难处,生存资本的不足也许是最大的问题。做乐队实际上很不容易,从节目里乐队的透露可见一斑。通常作为音乐节压轴的乐队才不愁自身的生存问题,比如痛仰或者新裤子等,而其他大多数乐队境况都不会太好,这还是新时代的情况,旧时代的摇滚人更不用讲。这也是为什么摇滚歌曲里面有那么厚重的精神力量与有不断的呐喊唱法的原因,即使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乐队名声不是很大,但摇滚乐所表现出来的独立与不屈往往是促使乐队自身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比如香港的beyond乐队就是很明显的典范。(因为主要说的是大陆摇滚乐,港台方面暂且不谈)

文章写到一半,大概讲完了摇滚乐是怎么一回事,以上所有的划分与理解都是我自己个人主观的想法,有补充或者错误的地方还请建议与指正,毕竟有时候对相关方面的信息获取并不多,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有时候对信息的刻意屏蔽,难免有些不实虚假之处,还请谅解。下面讲讲我自己个人与摇滚乐的羁绊,为什么我会遇上摇滚乐以及与摇滚乐的三段经历和情感变化,因为清楚自己的文笔不怎么样,且对于细腻感情的捕捉与表达还明显不够,难免文章会有些简陋偏颇,甚至伤害到某些人,我尽量确保自己满意别人也能懂,以后可能会有修改和补充,见谅。

作为一个出生于99年的小镇青年,能够在十几岁遇上摇滚这种东西似乎是有点小概率的事件,那时候摇滚摆明了是个小众的音乐了,而且新时代的好玩有趣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为什么我就偏偏遇上它?一个同龄人没怎么见识过的好东西,就算我自己先见识过了,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是如果你一直对它恋恋不舍,一直长时间地坚持去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那么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有资格来讲上一讲。我大概是从初二下学期才开始认识的摇滚乐,到现在好几年了,期间断断续续三段经历,听了又停,停了又听,也逐渐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玩意儿。初二那会儿,我从我阿姨家拿来了几本旧书,都是她已经毕业的孩子还存留在家的书。其中就有三本新概念作文,分别是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的AB卷和第七届的A卷,那会的作文只要在这里写的好都能够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而且顶着新概念的名头写的文章可不像初高中的作文选那般仿佛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里面行文,这些书的文章大多逞特立独行与真实、想象、消极之能,让我看到了大我没几岁的高中生甚至那时代的同龄人内心的真实世界,这对于一直徜徉于作文苦海的我着实像是如获至宝一般,令人激动。现在新概念作文这个品牌早已失去了保送的资格,至今应该已经办到了第20届左右,我专门查过,最优秀的文选只有一到四届(大概),八届好像是个转折点,之后的文章虽然还是挺有新概念这个概念,但是明显江河日下,完全没法跟老时代匹敌了,大多有壳但是没有灵魂。有些遗憾,老时代的这些作文选其实都挺不错的,能够买到我还是会选择去买。嗯,必须跑题把它提上一提。至于摇滚乐的概念是其中偶尔某些文章中有提到的,三本的所有零散词汇加起来足以让我对摇滚乐产生想要了解的兴趣了。就这样,我的摇滚乐生涯开始了。

当时开始了解摇滚乐差不多到了初三,初三对我来讲应该是个叛逆期,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之所以会叛逆应该是被类似这种作文选带起来的,而不是心里多么自发的渴望,然而想要独立的感受却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的我很想出去外边读书,感觉自己在家被父母箍住很久了,是该到了学会自立的时候了。那时的我物质条件谈不上多么丰富,手机都是被父母限制着使用的,学习又是一种对我来说不算太难的东西。那时候喜欢上摇滚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之所以喜欢,无非就是喜欢它所表达的特立独行,叛逆且独立的精神,那时候网上好像对摇滚乐有种我小众我骄傲的感觉,对流行音乐的偏见和鄙视显而易见。我也受到他们的言论影响,加上对跟上流行音乐的步伐有点疲惫,便也讨厌起了当时的流行音乐。虽然想想当时的自己应该是个很容易受到影响的人,感觉有点傻,但是至少摇滚乐当时的表面状态都符合着我的需要,我的那种状态需要摇滚乐这种东西来陪我一起前行,它的特质与表达,使我在精神需要上最终选择了寄托,就这样它陪我走过了初三的时光。因此,我就想去了解它,我查什么是摇滚,看到大部分说西方摇滚的东西,英语又难懂,我就直接查“中国摇滚”,直接查到它的源头,网上普遍认可的第一代摇滚人,就开始听了起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尔后又了解到了94年红磡演唱会这件大事,再一次刷新了我对摇滚乐的认知,虽然我小小的脑袋装不下理解不了这所有东西,有些甚至直到现在才嚼出味儿来,但是那会我认为有它我就很满足了,流行音乐什么的跟不上就随它去吧,就这样走上了一条跟同龄人很不一样的“不归路”。

这是我的第一段经历的开始,这个时期我了解的关于摇滚与摇滚人的信息是最多的,此后都急剧减少,如果听到新的乐队或者明星也没去深究,只是单纯欣赏他们的音乐,顶多需要的时候再去了解它。当时在第一代摇滚人中,我最喜欢的总是因为喜新厌旧而换来换去,不知道是先喜欢听的谁,有时候是唐朝黑豹,有时候是张楚,有时候又是何勇,窦唯的歌在当时大多没法听进去,只有他的《噢!乖》令我印象深刻,歌曲讲了一个孤僻小孩与父母的冲突,歌词挺有冲击力的。不过后来的我也真没点长进,还是不大能接受他的歌曲,像《窗外》《高级动物》《黑色梦中》等。虽然窦唯有时候被称作“摇滚第一人”,放现在可以说是被喜欢的人夸上天了,在第一代中他也是属于十分独特的存在。担任黑豹主唱时期的他的歌曲我都挺喜欢,大多都很脍炙人口。比如《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靠近我》等。听唐朝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是在阳台哭着听他的《太阳》的,忘记是因为什么原因了哈哈,有点好玩。后来隐约了解到唐朝的主唱丁武做人有些“流氓”,算是不好的一面吧,抛开这些不管,还是很喜欢他的歌的,当时大多听《梦回唐朝》《飞翔鸟》《天堂》《国际歌》之类的歌。张楚写的歌曲大多表现出一种温柔的人所作出的抗争,《姐姐》这首歌就是,令人感动,还有《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上苍保佑吃了饭的人民》《冷暖自知》等。何勇的歌大多狂野但也有柔软的时候,比如《钟鼓楼》,有一段帮工的时期就经常嘴边不忘唱着《姑娘漂亮!》,有点像花花公子在工作,印象深刻。以前经常听他的歌,例如《垃圾场》《头上的包》等,虽然现在几乎不去听何勇的歌,但我想他可能是影响我至今内心仍留有狂野的最重要的一个人。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狂野很像是一个小孩向大人世界发出挑战的那种狂野,他的“小孩”体现在他的歌声,体现在他在舞台上狂奔和歌唱的我的记忆,体现在他的呐喊之上,使处于年少时期的我很轻易的就给“继承”了下来,也许我们本质上不一样,又也许我现在内心一直潜藏着的狂野更像是他想向世界作出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复刻,不管怎样,我都永远感激他,我也觉得我永远是个“小孩”。其实其他摇滚人也有某种狂野在身上,像唐朝在舞台上给我的感觉就很像是一种“大人”的狂野,只有何勇,他能给当时的我一种适合我特质与需求的这种宝贵的东西,我会因此永远记得。面孔乐队的话,当时听的少,现在也不怎么听他们的歌,一首《梦》很像是黑豹的《Don't break my heart》,都是很经典的老摇滚了。至于超载乐队,以前就觉得他们的歌是最吵曲风最狂野的,属于激流金属摇滚乐,当时自己情绪跳跃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且听的进去,现在还是能接受,就是不容易深入去体会了。《距离》《梦缠绕的时候》《陈胜吴广》《祖先的阴影》等歌曲现在还喜欢听,与何勇带来的内心实质上的狂野不同,超载带给我的则是形式上的狂野,他们的狂野表现在激流勇进的金属乐中,体现在鼓点的嚣张敲击中,更体现在歌曲的野兽般的咆哮呐喊中,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像《荒原困兽》这首歌就是其中很有表现力的典范,嚣张的令我印象深刻。还有最早的被称作“摇滚之父”的崔健,《一无所有》应该是我听的第一首摇滚歌曲,是崔健最经典的一首歌,地产首富王建林那把年纪的人以前听的歌,那嗓音放到现在确实不是很好听,不过也挡不住老时代的人喜欢,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他的唱腔,《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块红布》《假行僧》《像一把刀子》《从头再来》等这些歌都很有铁汉柔情的特色,都是摇滚第一人很经典的歌曲。

在第一代摇滚人的所有歌曲中,硬摇滚的比例相较于软摇滚要多些,而且也是我当时最喜欢的类型。因为第一代摇滚人作为一种独特音乐的首批开拓者,如果大多都以软绵绵的姿态来面对中国大陆音乐圈的无序乱象,那将会十分不济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荣耀的开始和灿烂的延续了。以94年香港红磡演唱会为例,摇滚人以战车般奔腾的鼓点和号角般流淌的乐声长流为武器的“挺进”音乐资本圈,由此带动了以硬摇滚为主要代表的摇滚乐的诞生,其产生的魅力对后来人的影响很大,令人敬佩。正因如此,我才会如此真心地喜欢着第一代摇滚人的硬摇滚乐。当然,软摇滚的魅力也不可估量,两个挺像是父母般对着喜欢他们的孩子赋予方式不同的关爱与照顾。如果以如今日益挑剔的眼光来评判的话,或许第一代摇滚人的音乐还能做到更好,但这些歌曲作为一个时代的源头,它们表达出的东西却是最纯粹的。也许第二代或者更晚些还有更好的更纯粹的音乐的出现,但是像这样集中爆发而表现出的纯粹,比什么以后某些继承下来并发扬下去的零零散散的纯粹都要来得更令人激动与欣喜。既然能够选择“群星闪耀”,那还坚持什么“众星捧月”?然而时代的变化并没有让这些“星星”闪耀多久,下场的时刻就到来了,各个摇滚人纷纷落幕,以至于直到现在,摇滚圈还流传着一句话——张楚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成仙了。其他乐队的境况也大多不太好,令人感慨。

在主要一直听上面这些人的摇滚乐的时候,我的目光偶尔就会转向其他人比如第二代等,听到的都是零零散散一两首,并没有像第一代一般大面积的去了解他们。虽然我知道不能靠谁资格老谁就强来看音乐,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乐迷,没有专业人士来引导,我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也许后面有人在某方面会做的更强,做的更摇滚,但这也跟追寻流行音乐的脚步一样,一旦疲惫你就难以跟上。一个人的音乐选择都是极具个人主观性的,我也没法讲到每个乐迷都能满意,在这里很抱歉,先做个声明。现在流行的许巍、汪峰、朴树(不知道算不算)都很少听,郑钧、左小祖咒、臧天朔等个人倒是听得多些,有段时间挺喜欢他们的。像郑钧的《赤裸裸》、左小的《爱情的枪》、臧天朔的《梦蝶》。乐队则听的散些,第二代就很多了,第三代更加跟不上了,像《乐队的夏天》里火了的九连真人,盘尼西林,旅行团,皇后皮箱,黑撒乐队等新一代数都数不过来。而且如果当时听歌的时候没有下载保存下来,现在有时候都找不到与当时一模一样经典的歌曲版本,甚至于在播放器直接看不到乐队或者个人的某些歌曲,令人遗憾。老乐队如果没有跟上新时代也许也要面临危险,我知道有些乐队不得不从摇滚转了流行,有的乐队则坚持玩了几十年摇滚,各自的选择,没法说清谁好谁坏。有的乐队一出生就不是在玩摇滚的人多了去,一般情况下,别人懒得跟你细细深究或者讲解的时候,通常就会说上这么一句:“时代变了”,令人唏嘘。不过不管新老摇滚人最终走向何方,他们的歌曲却是流传至今,仍然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像我一样的后来人。这些歌曲大多很有特色,且意义非凡,多多少少也影响塑造着我的性格,当时由于不怎么有机会向别人表达这些东西,而且听他们歌曲表达意义的时日一久,有些东西就是油然而生的,使我的心里一直压抑着些许野性与骄傲,摇滚带给我的这种独特的气质也显现出好坏的影响来,好的方面也许是提升了对一些女生的吸引力等,坏的方面讲也许是让某些人觉得这个人性格有些难以捉摸等等,不过相比摇滚乐带来的受益匪浅的馈赠,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而且以前会出现这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当时自己内心的东西容易藏不住,现在成熟些已经能很轻易的做到不露痕迹了,善哉。

我的初三高一两年(就不细分上下学期了,主要是在这些时期,下同)大概都是听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就消停了,把注意力转到西方摇滚的源头去了,大概时间点应该是在高二的时候。西方摇滚对我来说虽然有些隔阂,但还是能够理解的,音乐并不分国界。西方摇滚我听的最多的最喜欢的就是披头士,很老的乐队了,不过在当时却是一支可以说是“风靡全球”的乐队,流行盛况空前。不比中国的小众,当时西方的流行音乐就是摇滚乐(现在不知道),传到中国可能算是一种“异化”,很奇怪但也很有趣。披头士(the Beatles也叫甲壳虫乐队)的音乐风格大多数轻松欢快,我想我高二的时候之所以会喜欢上这支乐队,跟我当时没有什么学习压力还有生活压力有关吧,很闲爱玩是当时的正常状态。中考的成绩虽然没法使我从老家走出去,差了十几分大概,如此“高分”也使我对待以后的学习不慌不忙,算是没什么学习压力。当时我的吉他基本功学的差不多了,自从对摇滚渐入佳境,我想用吉他来唱摇滚的念头越来越大,应该是从披头士的歌开始唱,两位主唱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的唱腔调都很高,而我自己的音域又有点窄,只能唱适合自己的歌,当时我对这些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固执地都想要去唱它,自然失败。不过由于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所以我大多只是唱着玩自己高兴而已,没有气馁。我又拿起以前听的一些中国摇滚歌曲来唱,这些歌曲本来就不追求唱的多动人,自然我这个非专业的人唱的就更不好听了,流行音乐方面就算自己唱的再好听我也不大在意,因此渐渐失了心气。每个喜欢摇滚乐的人不知道曾经都有没有过想自己组乐队的心思,反正我有过。这个过程很缓慢,直到离开家上了大学之后(没带吉他),我才真正有些气馁地扔开了我的吉他,技术也不曾有太大长进。现在的我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写这篇文章之前就被我重新拿起来了,在经历了第一天一晚上的尽兴弹唱之后,我终于走出了曾经困扰我的东西,有些释然,因为我的玩音乐的心气又渐渐回来了,也有些遗憾,遗憾我曾经的梦想破灭了,我完全把玩吉他当作一种兴趣来发展了。当然,除了听披头士之外,我也听其他西方音乐人的,比如鲍勃迪伦(听的比较晚)、linkin park、pink floyd、猫王、迈克尔杰克逊、老鹰乐队、u2、bon jovi等的歌曲,因为都是英语,所以只听他们比较脍炙人口的歌曲。对于和中国摇滚的不同我从没有去深究过,因此对西方摇滚的了解也不深刻,西方摇滚带给我的主要还是欢乐与自由,无忧无虑,告诉我音乐这种东西真的是可以拿来玩的,不像中国这边音乐表达般情绪尖锐饱满,反应到现实则是生活条件匮乏。

第二次重新拿起中国摇滚乐主要是在高三时期,在不管你有没有学习压力反正别人都会给你带来压力的那些时期。那时候的听摇滚就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情绪了,而是用来释放类似强说愁的那种小小压力以及重复生活的烦闷。我也从喜欢摇滚乐的独特与不屈,转为了喜欢摇滚乐的“真”。这个时期其实没什么印象太深刻的摇滚相关的东西,只是隐隐约约记得有这种感觉一直藏在心里。也许是玩乐的心有所收敛,开始转向平和,又或许是心里积累着的外面某些东西的“假”,亦或者是重复的高三生活需要持续不断地耐心磨练,这一切都无法准确抓住并且表达的东西使我还是依靠着摇滚,用它情绪的不断变动、鼓点的不断敲击、旋律的不断转换的来冲击着我的顽固的内心,或者用来使我能够因此躲在它的身后心安理得也说不定,说不清道不明,就这样吧。

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我在高考后的那个很闲的长假期开始听阿修罗乐队的歌,我一想起我就奇怪我为什么会听集中这个乐队的歌,因为要我现在来评价他们的歌的话,我觉得是半流行半摇滚的奇怪产物,是摇滚也只是一种很软的摇滚,搁以前听惯硬摇滚的我那可是不大会在意的。现在回头来想想,原来这个乐队是我从摇滚转向流行音乐的开始,是我不再拘泥于摇滚乐的一种过渡,所以我还是挺感激的虽然我现在已经不怎么听他们的歌了。印象深刻的歌就是《唤醒沉睡的你》里面一开头就是一个尖锐的女生在播报:“下一个节目——唤醒沉睡的你”,《大雨将至》《别害羞》《曾经的歌》《蝴蝶》几首歌曲很久听一下还是挺不错的。不久我开始听校园民谣,听现在油腻的高晓松以前的歌,还有罗大佑、老狼、叶蓓等的歌,到后来又听民谣等,之后就简单了,直接在流行音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到了现在。当然这些东西偶尔穿插,我在听摇滚时期也有时候会听上一两首比较脍炙人口的流行歌,听校园民谣的时候也有听流行。听流行的时候也偶尔不忘摇滚乐,其中听最多的还是超载乐队了,现在之所以喜欢他们也许是因为他们以前做音乐的时候既狂野的起来又柔情的起来,可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对我很有吸引力的原因吧。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些转变是我淡化摇滚乐的开始,现在回想才发现其实我听歌这一路上都是有迹可循的,才发现这一切看似毫无联系的东西与选择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完完全全有两条线贯穿其中,一条是精神的追求,一条是亲身的生活,这两条线互相交叠,形成了一条生活的轨迹。每当回首才会发现,原来这条轨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因此我心怀感激。我想我之所以暂时“抛开”了摇滚乐,也是我的追求发生了变化。中国摇滚那种独立不屈与追求“真”的特质,作为大学生的我已经成长了很多,初三一路走来,追求独立我就从来都没停过,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半独立,值得庆幸。而且我的生活里也并不只有摇滚乐,还有像摇滚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一直在支撑着我,所以不屈这种东西,虽说我有时候会输,会被打倒,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死。对待身边人或物动之以诚,做事脚踏实地,不使自己虚情假意,不做作,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践行目标。只因为心里的骄傲与狂野一直都在,总不能做出些违心的事来,这是摇滚乐教会我的很简单的道理。文章临尾,此刻我只想说,来路上有你无悔且受益,感谢有你的陪伴。虽然一代人终将老去,但其实我们正年轻,心里还会记着,骄傲一直都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