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经济社会,钱的流动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处理跟钱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在大海上航行却不会游泳一样,危险可想而知。但一提到理财,有人就会说:现在挣得太少,没什么可理的,我还是全力以赴升职加薪,等有钱了再说。但这种人过几年你再看他,发现他收入可能增加了,车也换了更好的,但他还是没有开始理财。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把这种困境叫做 “老鼠圈”——不管老鼠在一个笼子里跑得多努力,都只是停留在原地。
对于挣钱能力差不多的家庭,理财能力的差距,会带来财产积累上的天壤之别,这种积累到最后就是阶层的不同。这个“复利法则”,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
一个是量入为出,一个是衡量未来的支出来判断今天该如何支配。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维,你就会主动寻找一些理财手段,也会发现过去很多视而不见的资源。
但是投资只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更重要的是在投资之前定目标、记账、控制开支或者储蓄,从而获取投资的第一笔储备金。你只有开始理财,才能更快积累足够多的钱去投资。就像时间管理一样,想要管理好时间的第一件事不是“我有什么梦想”然后直接把时间都用在实现梦想这件事情上,而是要先厘清现状,设定目标,找到切入点,积累能力。
同样的道理,理财第一步也不是说要投资哪家公司、买什么股票,而是先积累一种对钱的手感。
最重要的是,理财是一种思维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砺,等你有足够多的钱了,再开始学习,恐怕就有些晚了,而且到时候, 你的资本积累得越多,试错成本就可能越高,所以,不如提前开始、找找手感,学着做一个“未来的有钱人”。
我现在的思维方式觉得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我自己,我觉得现在应该做的是投资自己,时间成本比金钱成本更加的昂贵,更别提这其中的注意力了。关键我对债券还是一无所知的状态,所以,还是全心投入自己。
今天学习到:把未来的目标定义为现在的开销如果规划,这是一个好的视角,其实是以终为始。在理财方面。
你顾前程去,挣扎回来厮见。你的老小,我明日便取回去,养在家里待你回来完聚。你但放心去,不要挂念。如有便人,千万频频寄些书信来!
我的感想:林娘子何至于此,就是因为自己长相好看就这样,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毁容,然后离开,受不了这样的腌臜气。
不过张教头的说法也是对的,并且是暖心的,如果说林冲决定做一个懦夫的话,张教头就决定誓死抵抗到底。
什么是英雄?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才是英雄;在邪恶横行的时候敢于斗争,才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一定是这样的:他不仅反抗加之于自己的不公,还反抗加之于别人的不公;他不仅为自己争取正义,还为他人主持正义
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鲁智深,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天生的英雄,上天赋予他一颗正义之心,包天之胆,绝世武功;他一出场,就是英雄,他一出手,世界都为之惊艳。
林冲呢?一开始并不是英雄,只是有很好的武功罢了。我们很多人以为武功好就是英雄。这不对,坏蛋也有很多武功好的呢。
相反,很多没有武功的人也可以做大英雄,比如哭倒了长城的孟姜女就是英雄。所以武功好,连是不是英雄的必要条件都算不上。
林冲已经被这个体制、被这个社会揉捏得无骨骼,无胆气,无血性,甚至连正义感都没了。他有英雄的材质,却没有做英雄的愿望;他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没有做英雄的勇气。
如同在黑夜,强盗杀进了屋子,挨着床杀过来,只要还没有杀到他的头上,他就假装睡着,决不会出头,决不会出手。这种心态,是元明清以后中国人的普遍心态。
我想说的感悟:法律似乎离我们很远,我现在还在想在长城脚下自己的懦弱,其实,我真实的样子是肯定会反抗的,但是我没有。我需要顾及周围的人,唯独没有顾及自己,连一个人自己都不能周全自己,你指望谁来拯救你。没有人,这就是答案,为什么我觉得《欧也妮葛朗台》悲惨,因为她以为财富就是一切,但是恐怕不见得,没有智慧,没有变成没有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也是后来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性”生成的时期。这种国民性的基本特征,就是奴性、愚昧、懦弱、自私、凶残、谄媚、趋炎附势,欺凌弱者,
这就是我所认可的家人带给我的,让我不要声张凭什么?哪怕我没有成为自己,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奋斗。我死去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对得起自己的。
而那些被控制的人,一个一个都变成了原子化的心态,孤立存在,既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保护,也不关心别人的死活,冷漠自私。这又进一步加强了权势者的傲慢和放肆,让他们无恶不作。
就是人性的退化。人性退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人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消失,个人的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消失。面对社会的不公不平,每个人都沉默不语,只是庆幸自己侥幸躲开了。
所说,只有反抗施加于一切他人身上的奴役与迫害,才能最终保护自己不受奴役与迫害。
我们讲到了英雄的基本素质:不是什么武功强大,而是要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意志,敢于反抗。而且,不仅反抗对自己的不公,还反抗加给任何人的不公;不仅自己决不接受奴役,也决不接受有人被奴役。
如果要我给《骆驼祥子》一个结局:我会让福子成为一个不会赡养她父亲和牺牲自己养活弟弟的人,她会成为一个第一次被卖,逃出来之后,永远不会回来,好好养活自己,只周全自己。
祥子会成为一个即使走投无路也不会回来找虎妞的人,福子和虎妞不会遇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祥子会周济一下别人的难处,但从来不妥协,最后他们没有打破现实的锁链,然而他们都不曾真正屈服。
什么叫做追寻人生的意义呢?就是你要问自己:我过这样的人生,每天从早到晚做这些事,想这些问题,做这样的选择,能够理解吗?我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就是为什么我要行善,我不去为恶呢?为什么我要守信用,而不是失信于人呢?像这些都是我们要给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完整的说明,能够理解的人生才能够说它是有意义的。
所以意义与理解不能脱离。宇宙里面只有人类(目前我们所知)有寻求意义的问题,其他的万物它只是存在不存在而已。而人类除了存在之外,还要问它的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要活着并不难,要活着而知道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才是人类最大的挑战,谢谢。
譬如你念过罗素写的《西方哲学史》就会发现,他写到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时候,特别用一句话形容他,那就是“生活简朴,思想高贵”。所以你把生活和思想一起来谈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句话。换句话说,“生活简朴”是你活在世界上,与别人相处,不一定要随顺,你如果穷困的话,想随顺也不可能,这讲的是比较简单的生活方面。“思想高贵”就是你思想的内涵,你自己可以有独立的空间。
同时我也想到庄子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一句叫做“外化而内不化”,这就比较接近了。“外化”就是外在随顺,你活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就接受它、顺从它,没有必要标新立异。而“内不化”是说我内心不受干扰,因为我可以悟道了,有自己的觉悟,知道我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立场。
的确,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的话,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提升和迷惑,也许正是一种不断辩证地向上发展的过程
“每天进步一点”,非常好;但“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子思想中最深刻的一句话,这与“从无知到有知”还是要加以区分。“从无知到有知”是我们对自然界、人类世界以及自我的处境所做的认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指人类共同的正路;了解了“道”是什么,就知道人可以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生命的意义就有了充分的基础。孔子谈的是更深刻的人生问题。
至于你说“善于”是说我可以赢得辩论,还是赢得这个人?说实在的,辩论本身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与别人来往当然要实事求是。你赢得辩论的话,到最后可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至于说“提升”的话,我非常赞成你说的,是跟自己比,我觉得我自己比以前进步了,而不是说我比别人强。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在这一方面永远要不断地学习。谢谢。
思考和对话本质上是一回事,思考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对话是两个人共同的思考。
这是很好的观点。不过自己和自己对话时,你不太会有情绪、评价或者胜负的观念,你跟别人对话时能做到这种程度吗?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目标。
这方面的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一定要看你个人的抉择。我介绍一下儒家遇到类似问题是如何考虑的,以供参考。儒家遇到类似抉择时会考虑三点:第一,内心感受,你要追求真诚;第二,对方期许,你要设法沟通;第三,社会规范,你要尽量遵守。
谁做的决策,谁承担后果。职业道德是开飞机的得坐在飞机上,不过现在世风日下,搞投资的赚了钱跟着分奖金赔了钱不用负责任。好领导应该给手下背锅,不行的人让别人当炮灰。请告诉上级:have a skin in the game。
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哪个更重要?这是由来已久的辩论难题,正反双方各有各的道理。高尔顿当然是个先天决定论者,谁让他是神童出身呢,切身感受比什么都更有说服力。
他们之所以慨叹,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除了学校的考试成绩之外,人生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维度。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个策略,我确实使用了很多年,并且越来越擅长这么做。
说起来,把电脑和艺术结合起来,那就是“跨界”,但是“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开来的词汇。事实上,所有的跨界者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深谙此中道理,每次跨界,其实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绝对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不可能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这种策略,知道的话就很简单、很自然,不知道的话,就会“百思不得其解”。
你看,在多维度竞争的过程中,其实每个维度都超过了及格线就是很了不起的了。于是,知识改变命运,思考当然也会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话。
我觉得自己讲课还是可以超过80%的人的,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平台,然后,我想要通过这样的平台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真正带团队的人。这个平台不能总加班,不能没有氛围,身边的人都跟我一样是老师,有心得,有奋斗,不是像现在这样,我知道自己没有给自己人际关系,我也知道在工作中不能找到,我想要等等去古典那里去学习结交一些人,在工作之外,其它的,我在想即使我的工作中有跟我一样的人,意味着什么呢?
所谓“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从定义上看可能有点抽象,但是其实它很好理解,当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时,你会很自然地产生类似以下“自问自答”的思考过程:
啊?之前我想的竟然是错的、不完整的、不周全的、不合理的、不知所以然的……
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啊?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啊!之前我怎么竟然完全没有想到?
嗯!那我知道了,我现在开始应该这么想才对……
嗯?我怎么又不知不觉地被带回去了?明明已经学过的道理怎么就忘了应用呢?
唉!知易行难啊!哼!我就不信我搞不定!
被认为情商低的人,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感受;而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感受其实来自于元认知能力的欠缺,这个推理过程很简单的嘛:
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正确认知的人,怎么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你可能早就观察到了:所谓的“将心比心”,的确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心和心都不一样,而是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原理、思考方式;更是因为大多数人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思路,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也就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核心。
你觉得你的思维升级了吗?
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 ,找到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并持续地反思这个问题:如果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那自己的“思考方式”要作出哪些调整?
于是,一本类似《概率论》这样的书读完以后,大多数人就是考个试也不一定能及格,但却有另外的极少数人成了科学家,因为他们改良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从此可以“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思考”……
上学的时候,当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为了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而他们却学会了如何学习;在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为了应付老板的任务而疲于奔命,他们却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工作,如何有效地领导,如何有效地创造真正的价值……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在自说自话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成为“认真的聆听者”,因为倾听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而这么大的差异又来自于多么简单的一个过程!
所以,你只能通过不断加强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以求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越来越接近于正确、越来越完整、越来越高效……乃至于终究有一天,哪怕是你不假思索、甚至随随便便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真正有价值的,不仅对自己有价值,对他人也有价值,对很多很多人有价值,甚至对绝大多数人都有价值……到时候,财富对你来说,只不过是“顺手而得”的东西而已。而当你把注意力全放在钱上的时候,你反而赚不到钱。
对,就是必须,否则就没有出路。因为“活在当下”,就是被永恒地困住,“活在过去”,那就相当于被永恒地困在更差劲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挣扎也要活在未来,至少也得是“部分活在未来”。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啊,因为所谓的投资,不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吗?所以,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