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官的乐趣,就是从那一摞摞卷宗中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以下人物纯属虚构,如与你重名,莫对号入座。)
孝之伤
于小冰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上诉人。他和两个朋友合伙承建了几栋住宅楼,从一位叫李哥的老板那里买了一批砖和水泥,施工中,按照施工进度,分批送到了工地。在大楼建设过程中,于小冰因为吸毒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了几个月。出来后,李哥便向其要水泥和砖款,并提供了合伙人之一王强的签名的结账单,一共欠款18万元。于小冰坚持认为这只是李哥与王强之间的交易,与合伙没关系,而且只有王强的签名,应该由王强承担付款义务。双方由此僵持了一段时间,也没最后解决问题。李哥便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确认了王强签名的结账单据的效力,并且认为王强的行为对全体合伙人都是有效的。判决后,于小冰与另一合伙人不服上诉到中院。
二审开庭那天,于小冰由于记错了时间来晚了一个小时。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老人,后来了解到是于小冰的妈妈。老人体态优雅,面色红润,带了一顶绒线帽,让人第一眼就有想亲近的感觉。开庭时,老人就安静的坐在旁听席上。随着庭审的深入,老人也渐渐地不安分起来,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在法庭陈述时不断扭动着身体。终于在被上诉人答辩时,老人怒不可遏,站起来大声斥责被上诉人是骗子,慈祥的脸也因激动变得扭曲。我一再制止其发言,告诉她,要遵守法庭秩序,未经法庭允许,不能发言,更不能斥责甚至侮辱诉讼参加人。老太太激动的脸涨得通红,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法庭,大声喊着儿子是多么冤枉,对方是如何如何卑鄙,骗她儿子的钱。庭审不得不中断,我让于小冰把他母亲带出法庭好好劝一劝,安抚一下。于小冰嘟囔着把他母亲带出法庭,可能认为母亲让他丢脸了,在法庭外大声斥责着,老太太不理会他的斥责,依然高喊着儿子是冤枉的。于小冰喊着:你赶快走,别在这呆着了,烦人。
姑且不谈这个案件的是与非。老太太让我看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炙烈。对于母亲来说,于小冰是没有错的,也是不会有错的。所有的人都在欺骗她儿子,欺负她儿子。这是一位中国母亲的一般思维模式。
在中国这个传统观念虽日渐淡化但依然根深蒂固的社会里,亲情也变得越来越淡,但母慈子孝的传统观念依然是这个社会重要的伦理道德准则,母不慈、子不孝依然会被大多数人所诟病。母亲的爱真的是无私和不顾一切的,于小冰的母亲不惜为儿子一跪,为儿子喊冤。虽然二审也没有支持于小冰的上诉。但对于老太太来说,她不管是与非,总之儿子被欺负了,受了委屈,她就要站出来保护儿子,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对于小冰,作为法官我不能斥责他,但作为儿子,30多岁了还让自己的母亲为此还操心,实属不孝。孝在这个新时代,表现的很是轰轰烈烈,母亲节、父亲节,让商家变成了一场盛会。就是在这喧闹的背后,却是孝的不断淡化,越来越形式化。问候变成了短信,见面变成了视频,关怀变成了礼物,这真的是孝吗?
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中国人注重家的观念,古代就有齐家才能治国的观念,无数的小家构成国家。家的维系靠什么?靠法律是不行的,还要靠伦理道德,孝是基础。但是孝不是母亲节父亲节,孝也不是哪一个礼物,孝是亲情的凝聚,孝要靠点滴的积累,要靠一声问候、一次陪伴、一起共餐来点点滴滴的凝聚。我无权对于小冰进行道德审判,但我只希望他不要让自己的母亲在为此事为他操心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