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父母一直鼓励儿子要二胎,在他们的认识中,一个独生子女实在太少了,仿佛他们漾溢的爱在仅有的孙子身上不能全部寄托。首先表示反对的是媳妇,伺候一个孩子都要付出莫大的耐心和辛苦,何况是俩个?况且家庭状况又不是很好,拿什么养活和教育孩子?当时年届70生活在农村的母亲甚至说,你们生了我帮你们带。尽管父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辛苦地扶养大了四个孩子,儿子同样也表示怀疑,你们怎么帮我们带孩子啊?
自己打心底是喜欢孩子的,甚至在路上看到孩子都会跟媳妇唠叨上句,你看小孩子多讨人喜欢。媳妇也总是白眼以对,你知道现在要一个孩子要花费多少吗?你先挣下多少多少再说吧。我真的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儿子已经上大三了,也从来没有去计算过培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培养孩子是不需要计算成本的,我无法满足孩子所受的教育、所上的学校都是最好的,但是可以保证的是我所能给予孩子的是我最好的。
有机构统计过,现今中国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平均花费大约要4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要高过我们公认的发达国家美国。这个平均数字已经足够让人吃惊,有的孩子身上要花费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我不知道应该感叹中国的教育是多么伟大,还是其它的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传统是重视教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母以子为贵。所以从孩子的孩提时代我们就开始担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最近热议的红绿蓝虐童事件,也传递给我另一个信息,一个孩子的入园费每月要五千多块人民币!当然这是一个在美国上市的知名的幼教连锁机构。在这样的幼儿园里竟然也发生如此龌龊的事件!尽管龌龊是不能和高贵和名气区分开来的!单就每月五千多的入园费来说,这恐怕是中国一个中等收入家庭50%的收入。而这样的幼教学园正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兴起。相比之下,我印象中的公立幼儿园却显得相对稀有。同学的媳妇是公立幼儿园的园长,记得过去每到入园报名的时候,都会有人找他咨询,看能不能搞到一个入园名额,后来干脆挂出免询牌,原因是片区外、计划外的入园名额只有区长或教育局长能批。由此可见其稀缺程度。物以稀为贵,拥有同时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回想一下母亲的话,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父母一样把四个孩子拉撒成人,而且他们自以为对孩子的教育也还算是成功的,大儿子没能赶上回复高考制度,后面三个孩子都通过上学跳出了农门。父母的辛苦也许无法像现在这样用人民币去衡量,但在他们心里一直是有盼头的。以至多年以后的现在,他们的心理也一直是平衡的。教育是什么?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懂。应该怎么教育?他们更是不懂。他们只有一个朴素的认识,那就是孩子需要上学,于是他们就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至于老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他们根本不用去操心,因为就算操心他们也根本就不懂,也帮不上什么。这种信任一直保持到今天,偶尔聊起来,还会说你们当年那个某某老师怎么怎么好!父母和孩子一样感激老师的教育。那时候没有私立学校,学校是国家办的,老师是国家派的,教的学的都是国家需要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国家的人。这也许就是他们对教育最朴素的信仰,也是信任的根本。
再看现在,经济发达了,科学发展了,建成了现代化的学校教室,再也不用和我上小学时那样用的是石条糊了纸浆的桌椅板凳。但是好像整个社会都对教育迷茫了!教育是什么?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什么?应该怎么去教育?家长和老师可能会有同样的回答,那就是让孩子成才。那么怎样算是成才?成为什么样的才?怎么才能让孩子成才?回答恐怕也是同样的,那就是通过教育。这样的回答貌似很在理,但又好像根本就没能给出答案。綜观现在孩子的教育,除了正常的学校上学时间,就是门类繁多的课外辅导班,还有老师布置的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甚至学校正常教授的课程也要课外辅导班或补习班。抛开这些辅导班是不是孩子教育所需要的或者是孩子想要的不谈,当然孩子想不想要也由不得他,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需要用金钱来交换的!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这是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我们已经穷得连孩子的教育都需要用金钱来换取!确实已经穷到山穷水尽了!而教育却仿佛成了最好赚钱的行业。也许有人会辩解,商品经济社会,这些都是额外的付出和学习,当然就需要付费了。那么我也很好奇,既然是额外的,旁门左道的东西,这样的教育又值得家长付出金钱孩子付出时间去学习吗?如果真正是教育需要的东西,日常的课堂上为什么不能教授呢?再者,有额外的利益收获,正常的课堂上又怎么会尽职教授呢?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课外辅导班,我的孩子也上过辅导班,效果也很好,对老师的劳动和付出我是满怀感激的,因为那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只是,如果育龄儿童的基本教育也商品化,那是何其悲哀啊!我看不到这样的教育会教育出什么社会有用之才!我也看不到这样的社会会有什么希望!
中国自古至今无疑都是推崇教育的国家。教育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也都是从娃娃抓起。历史上对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大有人在。在积弱羸病的晚清,特别出过一个痴人,义学症武训,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了三处义学,让无数穷苦子弟受起了教育,以乞丐身份载入了中国历史,被誉为千古奇丐。今天的中国,恐怕没有人会说穷得受不起教育,我们有义务教育制度,有助学制度,而且选择更广,还可以选择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尽管如此,我们反而觉得孩子教育的成本增高了。家长们在付出的时候也会感到心痛,毕竟那是一半的家庭收入,但又是那么无奈地心甘情愿,毕竟望子成龙心切。我们又何尝思考过这样合理吗?这样的付出值得吗?就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出人头地”,就活该被绑架勒索吗?我们肯定都希望教育能够走向一条理性的道路,毕竟教育是树人之本,是立国之本!
我们也许真的在商品化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了,我们急功近利,我们快得无暇驻足思考,快得几乎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快得逼得自己和孩子都停不下脚步。这般走下去,恐怕连我们的孩子也会恐惧要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