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有个读大学中文系的女孩在微博发私信给我,讲述她的困惑。
“我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写作,但我一直有个坏习惯,就是对世界名著丝毫提不起兴趣,所以至今为止没有用心读过任何一本世界名著,反而我很喜欢《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大众杂志,而我身边的同学貌似个个都很厉害,仿佛哪本名著都看过,他们偶尔也会无心的嘲笑我,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真心认为这不是个问题,是谁规定喜欢读书就必须要硬着头皮啃掉几本世界名著的,又有几个作者敢说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翻阅过大众流行杂志?
读书和写作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既然发自内心就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需要盲目攀比。喜欢读且能读懂名著的人在文学视野和行文逻辑方面或许很厉害,但不喜欢读名著的人也未必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总是有很多人喜欢把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种,一种是阳春白雪,一种是下里巴人,并且普遍认为喜欢阳春白雪就是优雅高尚有品位,喜欢下里巴人就是大众庸俗无内涵。
其实管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呢,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就是自己的心意,哪怕这份心意是庸俗的。
02
表妹在读高中时,也跟我倾诉过类似的苦恼。
她们宿舍当时住着四个女孩,其中有两个是学古典音乐并且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生。那时候小沈阳在春晚正凭借着“眼一睁一闭”而大红大紫,表妹非常喜欢他,私下里下载了很多小沈阳的歌曲,走到哪儿听到哪儿。
于是两个张口“舒伯特”闭口“莫扎特”的艺术生开始嘲笑表妹了。这种嘲笑也不是特别严重特别凶狠的那种,而是淡淡的轻蔑,貌似无心,但却又着实夹杂着某种高高在上的意味。
“咦?今天你怎么吃蛋炒饭,为什么不吃苏格兰打卤面?”
“还上什么晚自习,小沈阳又出神曲了,快去下载吧,你的男神耶。”
“大家品位都蛮高的,就你是朵奇葩,哈哈。”
在宿舍里,两人经常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表妹左右攻击,说她的品味太差,格调太低,行为太庸俗。
表妹原本是个脾气很好的女孩,最初也只当是个玩笑,但渐渐的她的脸面上就有点挂不住了。毕竟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总被同龄人这么嘲笑,心里自然很郁闷。
所以整个宿舍的关系后来越来越微妙,以至于读了大学以后,同学间都很少再彼此联系。
青春期时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追星的经历,喜欢哪个明星原本也只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你喜欢莫扎特,我就可以喜欢小沈阳,你喜欢卓别林,我就可以喜欢岳云鹏。你总不能说因为你喜欢的明星影响力更大,所以你就比我更高级吧?
03
我在微博上给女孩回复说,其实我读世界名著的时候脑子也总是溜号,我也很喜欢翻阅大众杂志,因为我觉得杂志更有人情味。与不食人间烟火的事物相比,我更喜欢接地气的东西。
不知道女孩会不会认为我是在敷衍和安慰她,但我知道我说的都是发自肺腑。
因为喜欢接地气的东西,从小到大我遭遇过很多嘲笑,善意的恶意的都有,如果细数起来,也称得上是一把辛酸泪。
我喜欢粉色,就会有喜欢黑白灰的人来嘲笑我,因为他们觉得黑白灰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雅最永恒最高贵的颜色。但我不顾那些,除了床单被罩,连鼠标都换成了粉色的。
我喜欢吃路边摊,就会有动辄出入高档餐厅的人对我嗤之以鼻,觉得我手中的羊肉串真是惨不忍睹。但拜托我真的是穷人一个,西餐厅和寿司店的食物真心是贵而吃不饱,暂时还是炸鸡泡面和啤酒更适合我的脾胃。
我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就会有觉得我俗不可耐的朋友挺身而出教育我。他们最喜欢的是瑞典和意大利大师电影,珍藏的是《野草莓》和《八部半》,晦涩难懂的意识流。但忧伤的日子里再震撼的高级意识流也无法拯救我,只有星爷的电影可以让我捧腹大笑忘却烦恼。
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东西,不名贵不高级,但偏偏最对你的心。这就跟爱情一样,有时是毫无道理,却往往令人发自肺腑的开心快乐,莫名的迷恋。
04
如果说这个世界一定要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那么我承认,我就是这样一个庸俗的人呀。
我喜欢大众的popular的东西,但凡哪部电影在影院热映,即便人群再拥挤我也会买票去看,但凡哪首歌一夕之间红遍了大街小巷,我肯定会很快学会以便在KTV能跟着伴奏唱上几句,但凡哪个明星像宋仲基这般颜值高到爆而撩妹技术又高,我肯定会不惜花钱买个网站会员来追剧,并心心念念喜欢着他。当然,如果以后有更令人心动的男神出现,我也迅速忘掉他。
这种追寻世间烟火气的感觉让我如此欢喜如此踏实,充满厚重的安全感,所以呀,哪怕你说我庸俗我也不怕。套用紫霞仙子的名言,如果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就算让我做玉皇大帝我也不开心哪。
对于高雅而美好的事物,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对于大众而流行的事物,我是抱着触手可得的欢喜而沉浸其中的,而且,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当然也肯定不会自卑。
因为事物虽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但对于这个世界愿意接近并享受每分每秒生命欢喜的心情,是没有任何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