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3年,刚入职场的我从单位的服务窗口转到行政科室,随之而来的任务让我应接不暇,除了身体的疲惫和劳累,更多是心里的焦虑。每天除了打印、复印、接电话、跑腿等重复的工作,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每天晚上在床上想自己的未来,却越想越焦虑,以至于连睡觉都睡不好,天天做噩梦。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的状态陷入了死循环。
2015年认识了我的先生,紧接着我的宝宝在2017年出生了。在近三年中,感谢我的先生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活的喜悦。我从焦虑的死循环中走出了第一步。
随着宝宝的出生,生活的压力比之前大很多,我们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未来,是时候重整旗鼓,迎接全新的开始。我“”找到“”了古典老师,他提出的一个模型,二个策略,对初入职场以及在职场中存有发展瓶颈的人来说,是非常管用的特效药。
一个模型
即职业发展模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提出,该模型分别从4个要素分析:
1.个人能力:能力、学历、资源…
2.个人需求:经济、成长、成就感…
3.职业要求:结果、绩效、指标…
4.职业回馈:钱、荣誉…
最完美的莫过于对个人是成功且幸福的,对单位而言,也是员工想干且能干好的。
二个策略
职场中永远有以下2种匹配的策略:
1.资源策略:从手边现有的资源出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并力求做好。
2.愿景策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倒推到现在应该做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这2个策略也要从职业、入职时间两个维度分别去做衡量。
职业维度:
比如销售、市场、传媒、产品经理、行政、人力资源等领域起点不高,就属于资源策略的范畴;医生、律师、科研等领域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需要首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能轻易转行,故属于愿景策略。
入职时间:
一般来说,初入职场3-5年的新人应该首先从资源策略着手,熟悉单位、熟悉部门、熟悉手头的工作,并要求做精做专。当自己有了工作经验和相对应的资源,就可以开启愿景策略,从自己的目标出发,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做出创新和特色。
明确了这两个概念,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的答案:
1.对现在的我来说,我有什么能力?我希望获得什么?我的工作做得好么?如果做得不好是什么原因?我了解单位的要求么?
2.我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谁可以成为我的榜样和标准?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学的东西可以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么?
如果你也有困惑,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把上述问题一个一个写下来,记住,是要写下来哦!想的不算~当你提起笔写的时候,就已经踏入正确的轨迹,并踏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