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风的故事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更有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有一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速脱掉大衣」。于是太阳就躲在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像一场飓风,但是风吹的愈急,老人愈把大衣紧裹在身上。
终于,风平息下来了,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它温煦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更有力。」
这是一则古老的寓言,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在日常交往中,有时想让他人按我们的意思行事时,有的人会直奔主题而去,往往收效甚微。而有的人会采用迂回战术,不知不觉中就说服了对方。你一般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呢?沟通交流通常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①我通常很难说服别人,因此我不喜欢交流;②我常常能说服别人,很喜欢跟人交流,别人也很喜欢跟我交流。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比较推崇温和友善的交往态度——像太阳一样温暖,还是喜欢以主观意识为主——像飓风一样雷厉风行。
童彤的故事
盛夏的日子,中央电视台已经连续数天对南方大部分地区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通知。在浙江的一座小城里,赤日炎炎的午后,童彤的故事开讲了。
童彤是一个四岁的小朋友,他站在小凳子上刚好能够上立式空调的电源开关。他发现自己有这个能力后,着实兴奋了好些天。放暑假了,童彤不用去幼儿园了,跟爷爷奶奶待在家里避暑。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日子过得还真没趣。
这一天难得爸爸妈妈都在家,童彤期待今天能与往常不同。可是,中饭后妈妈就一直待在书房里,爸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童彤坐在地板上玩玩具。正在玩的童彤突然心血来潮,站在小凳子上把空调关掉了(你迅速脑补一下,气温超过39度,待在六楼房间,不开空调的情形。那怕待两分钟也是焦躁异常的)。不一会儿功夫,正在玩手机的爸爸感受到了房间温度的不正常,怎么越来越热,是空调坏了吗?爸爸在沙发上坐起身来,将眼光投向空调,却看到童彤站在小凳子上,明若观火一样闪着黑亮的眼睛看着爸爸。「你这调皮蛋,怎么把空调关掉了,快打开!」爸爸命令童彤。「我太冷了,我要把空调关掉」爸爸看着童彤头上细密的汗珠「怎么会冷,你都流汗了。」「我就是冷,我就要把空调关掉」。妈妈从书房里出来了,问明原委后,妈妈跟童彤讲道理:「童彤,空调这样反复地开关开关,会坏掉的,空调坏掉就不能用了,我们都会热的受不了的」。童彤根本听不进去妈妈的话,一边哭一边还在嘟囔「妈妈,可是我太冷了啊!」总之,就是要站在小凳子上,守着空调不让开,任凭额头上的汗珠子一颗颗地顺着脸颊滚落在地板上。妈妈反复劝说无用,也失去了耐心,走上前,一把把童彤从小凳子上拖下来,打开了空调。这下童彤完全失去了空调控制权,声嘶力竭地大哭起来,口里还不停地在骂:「爸爸坏,妈妈坏……爷爷,奶奶你们快出来」。一场家庭大战眼看就要暴发了。好可怜哦,发动这场「战争」的童彤最终由于势单力薄,以完败而告终。体验感真是糟糕透了。
在这种情境下,如果你是童彤的爸爸妈妈,你们会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让小朋友开开心心地打开空调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家人或者同事。这时你通常是怎样做的呢?为了让对方听从你的建议,不假思索地先否定对方的观点,然后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时候,对方认同你的概率大吗?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你会采用这种不用任何技巧的沟通交流方式销售产品吗?
咱们再来回想一下太阳与风的故事。为了让老人脱下身上的大衣,风采用的是直奔主题的方式——想直接用自己的威力把大衣从老人身上吹下来,但是目标未达成。而太阳先分析了一下老人在何种情况下会脱下大衣,然后它采用了迂回战术达到了目的。
在没有听到太阳和风的故事之前,对顽皮的孩子我们会忍不住动怒发火,还可能动手打他,因为用暴力制止弱小孩子的蛮横行为效果最为明显,也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面对年迈的父母,当我们叮嘱许多遍的事情依然会忘记时,失去耐心而显得不耐烦、抱怨甚至急躁也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比静下心来去想一个妥善的方法更省力。在工作中碰到“猪一样”的下属,严厉的批评或者一阵怒骂远比详细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助他找到症结所在,要来的爽快许多。
人类的这种即时满足感由来已久,出现状况立即采取行动,并即时看到行动效果,能满足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和控制感,这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处于爬行动物时期就已经具备这项需求。自我认同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会让我们确定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而失控是一件让每一个人都觉得恐慌的事情,就如故事中的小童彤。因此,延迟即时满足感,对当下的事情做更多的思考,寻求一种让双方感觉都轻松愉快的处事方式,是我们不擅长的事情,必须经过刻意的练习才能具备这项才能。
取得别人认同的好方法
要想他人认同你的观点,按你的意思行事,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提起你们意见相左的事情。在与人沟通交流的初期,不要给对方任何说「不」的机会。那应该怎么办呢?尽量让对方说「是」或者「对」这种认同你观点的词语。
为什么不能留给对方说「不」的机会呢?人们对「不」字的反应,是沟通中最难以克服的障碍,当一个人说出「不」字之后,他就给自己竖起了一面防卫的屏障,他会时刻为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战。那怕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会因为尊严而不得不坚持下去。人们在说「不」时,心底里也潜伏着这份「意念」,使他所有的器官、腺、神经、肌肉完全集结起来,形成一种「拒绝」的状态。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自重远比事情的对错重要。
就如故事中的童彤,他的行为在一开始就遭到了爸爸的否定,与爸爸的对抗也就不可避免了。如果你一开口说话,对方就告诉你:「你是错的」,估计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得找什么理由来证明我是对的。少有人会想到,我真的是错的吗?除非是有很强的元认知能力的人,或者是神经官能症患者。当你一开始就先否定别人的观点,要想对方认同你的观点也几乎是件艰难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自知,很可能会以不愉快的结局收场。
如果一开始我们采用「是」的方式开头,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爸爸感觉房间的温度不正常后,抬头望向空调,看见童彤站在小凳子上等着爸爸的反应。「童彤,怎么了,为什么关掉空调了?」童彤:「我太冷了,我要把空调关掉。」这时的爸爸可能会很意外(这大热天的,还会冷,空调温度太低了吗?)。虽然爸爸心中疑问重重,还是会以童彤的感受为主「哦,原来童彤太冷啊,那么把空调关掉,爸爸开电扇吧」(第一次对童彤的认同)。
童彤继续玩玩具,他突发奇想的游戏爸爸竟然不参与,好没趣。唉,怎么越玩越热,电扇也不顶用啊,还是空调凉快,我得去开空调。先看看爸爸啥反应,爸爸眼睛依然盯着手机。咦,爸爸怎么就不热呢?(实际上,爸爸在静观其变,想搞明白童彤想干什么)。童彤站在小凳子上又打开了空调,「爸爸,我打开空调了,好凉快啊!」「童彤真乖,是啊,还是空调凉快」(第二次认同)。
童彤在这一场他自编自导的戏份中获得两次认同感,自信心暴满,没有否定和责骂,更没有挨打,这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情感交流,与爸爸相处真愉快。四岁的童彤,已经体验到了认同感是种好的情感体验,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他会记住这种体验,并将此传递给别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认同对方的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刻意的练习才能做到。这种「是」的交往策略,面对的是一颗敞开的心扉,传递的是一种太阳般温暖友善的力量,对方更容易察觉到你的想法和观点,信任会让你的观点更容易被认同。
请在交往中多运用太阳的智慧噢!温和和友善总是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