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是越来越多了。电视节目方面,代表性的有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网络节目方面,代表性的节目有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等。
经历了多年的折腾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几近断绝。斯文扫地,莫过于此。
这些年来,我们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方兴未艾,但成就并不是很可观。久病之人,万难一朝康复;将死之躯,也很难旦夕之间恢复元气。
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对这些文化类节目的溢美之词却是不绝于耳。最极端的情形是,某人登上《百家讲坛》一回,某人就成了国学大师。呵呵。
左思在《三都赋》里说过:“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这话再明白不过了。可我们在评价人、事、物时,却往往爱溢美和滥情。看来,大家不但是早已忘了左思的教诲,也早已忘了“实事求是”的教诲。
我们客观地来说,文化类的节目带起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高雅和美好的一面,参与节目的人表现出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比较良好的素养。我觉得,我们把话说到这里,已经是把这些文化类的节目说明白了。如果我们再往前迈一步,那可能就会扯着蛋了。
可偏偏了,很多人爱干这种扯蛋的事情。拿《中国诗词大会》来说,很多人对其评价过于溢美。可我们看到,这个《中国诗词大会》,基本上是拿着诗词在做幌子,选手们表现出的多是对诗词的背诵和记忆,顶多表现出的是选手们对诗词的热爱。
是这样的,《中国诗词大会》仅此而已。那么,真正的诗词大会应该是什么样呢?真正的诗词大会在《红楼梦》里有。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中,众人相当于开了两场诗会。第一次诗会,大家写的是菊花诗。第二场诗会,大家作的是螃蟹咏。
这才是诗词大会该有的模样。大家是真正在作诗,而不是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一个个只会背诗。背诗也就算了,会背诗就被称作“诗人”和“才子才女”,被揄扬过甚,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把节目作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还是可以原谅它的。可明明有《红楼梦》中诗词大会的成功例子,它为什么就不去学呢?非得来个丢人现眼。
我们常说,成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巨人的存在,这是我们的幸运,这能减去我们很多的白费功夫和瞎折腾。可惜,《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却偏偏没有看到《红楼梦》这个巨人的存在,自己在那里闭门造车,造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还洋洋得意。
可以说,这样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确有点儿欺世盗名了。可偏偏了,大家还都买它的账。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可这句话有时也不准确,对有些人来说,给他货比货了,他还是不识货。就这样,《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低质的节目,竟成了文化类节目的标杆,这真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面对着《中国诗词大会》的喧腾热闹,我猜,《红楼梦》一定在冷冷地笑。总有一天,这笑声会被我们听到,会来揭穿那些虚伪和荒唐。
有人还是会说,时代不同了嘛,不能用《红楼梦》里面的标准来要求《中国诗词大会》。哼,我才懒得要求它。再说,它也是懒得理我的要求的。这样也好,由它目空一切下去,由它热热闹闹下去。因为,上天要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