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部·曹参
曹参被召上任,即将走的时候,嘱咐后来的相国:“把齐国的监狱和市井当作托付的事情。”后相国说:“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吗?”曹参说:“监狱和市井是为了容纳各种人的,如果加以扰乱,那么奸邪之人还能到哪里容身呢?”曹参做了相国后,完全遵从萧何制定的法度,只是日夜饮美酒,不事事。来访的宾客都要进言,但是到了曹参那里,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宾客想要有所进言,而曹参又继续喝酒,最终没有能进言的。惠帝因为曹参不理事,嘱咐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私下里去询问他(原因)。曹窋趁着休息日回家,劝谏曹参。曹参很生气,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惠帝责备曹参道:“你为什么要管曹窋呢?我让他去劝谏你。”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圣明英武跟高帝相比怎么样?”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曹参又说:“请陛下看看我的能力和曹窋相比谁强?”惠帝说:“你似乎不如曹窋。”曹参说:“陛下说的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我与属下谨慎遵守而不改动,不也可以吗?”惠帝说:“你不用再说了。”
官署邻近相国的花园,一群官吏每天在花园里欢呼饮酒,声音传到外面。随从们趁机请相国到花园里游玩,听到官吏们欢呼饮酒声,就加以整治。但曹参闻听后,便铺好席子,拿来酒,也欢呼着饮酒相应,随从们就不再议论了。
〔评〕
这并不是在掩盖缺点,而是适当地表现出他的长处。这描绘出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也暗中消除了近臣的谗言。
上智部·赵普 李沆 陆九渊
李沆说:“我身居宰相之位,实际上对国家没有什么补益;只是把中外所陈的利害,一切加以驳回,姑且以此来补益国家罢了。现在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已很完备了,假如轻意徇私,照所陈的加以实行,所损害的人就实在太多了。投机取巧之徒只图一时之进用,难道还会顾念百姓吗?”
陆象山说:“过去充任敕局官职,白吃闲饭,感到惭愧。只是四方奏请,廷臣当面应对,有所建置更革,多交付下边详议。而书生和权贵之人,不通晓百姓的事,轻率献计;一旦实行了,一个文件出去,万民受害。我每每与同僚一起精心讨论驳斥,朝廷清明之时,常能停寝;编纂之事,考核的勤勉,不值得当大官的吃;差不多只有此可以抵挡那一点点俸禄!
[冯述评]
罗景纶说:“古人讲:‘利益不够显著,就不该改变法令。’这说明实行变法、改革建置的不可轻易。或许有人怀疑,照这样说来,那是不是就可以眼看着全国到处都是弊端而不去拯救呢?他们不知道改革弊端要保存法令,可以根据需要而改革法令;但根据弊端去改变法令则不行;因为不遵守法令而产生弊端,哪里是法令本身产生弊端呢!韩琦、范仲淹在庆历年间所建议的各项改革措施,是改革弊端以保存法令;而王安石在熙宁年间所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则是根据弊端而改变法令,其间的得失是很明显的。”
上智部·汉光武帝(二)
光武帝诛杀了王郎,缴获了他与官吏互相勾结诽谤朝廷的信件几千封。光武不审查,集合众将领放火焚烧,并说:让那些心怀二意的人安心吧!
[冯述评]
宋桂阳王刘休范在浔阳举兵造反,被萧道成击杀。但是叛军不知道这个消息,还在继续进攻台城。宫中传言刘休范已经在新亭,百姓惊恐不定,上千人前往叛军营垒报名归顺。但是当他们到了营垒时,发现是萧道成,萧道成把所有报名的名字都烧了,并对百姓说:“刘休范父子已经被杀了,尸体就在南冈下,我是萧平南,你们的名字都烧了,不用害怕!”这和祖光武帝的智慧是一样的。
【深度解读】
曹参和李沆都展现出了一种智慧的做法,他们透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传递出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担忧。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反思当下社会现实与经典的对比。
曹参将监狱和市井视为重要之事,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混乱和纷争,而是因为他明白,一个社会需要容纳各种人才和思想,如果这些地方被扰乱,那么奸邪之人将无处容身。这种观点展现了曹参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他希望通过维护监狱和市井的正常运作,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义。
李沆则对政府的改革持谨慎态度。他表示,当前国家的制度已经相对完备,改革需要慎重考虑,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害。他担心一些投机取巧之徒只追求一时的进用,而不顾及百姓的利益。他强调需要理性思考,并拒绝轻率献计,以避免对国家和民众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我们可以看到曹参和李沆的智慧。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中的细节,从中体察社会的脉络和人民的利益。同时,他们也提醒我们,在当下世界中,一味的改革和变革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我们需要谨慎权衡,理性思考,以免对社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当下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对经典的尊重与学习,并将其与现实进行对比与思考,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