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位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所有一切行为,也从来没有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父母。
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所以接纳孩子的绝大部分行为,但是这份接纳可能会有虚假的部分。表面上,他们可能会做出接纳的表示,但是内心的真实感受却不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5岁的孩子半夜还不肯睡觉,这时候妈妈感觉到很生气。这时家长也有自己的需求。例如说读一本新书与哄孩子相比,她更希望能把这个时间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但同时,她又担心孩子睡眠不足会导致第二天爱发脾气,或者可能会感冒。
妈妈试着去遵循“宽容”教育的原则,因此不去向孩子发号施令,害怕这样做跟她一贯的原则不符。
这个时候,她就表现出“虚假的接纳”。表面上,她会表现出接受孩子很晚还不睡觉的行为,但是事实上在她内心却对此感觉到恼火,甚至愤怒,而且她不可避免感觉到沮丧,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孩子对于父母亲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从父母的“非语言信息"去敏锐地辨认父母的真实情感,父母会有意无意地、不自觉地做出暗示。
当父母内心愤怒或者不快的时候,会情不自禁流露一些小动作, 例如:眉头深锁,眉毛挑高,以特定的腔调来说话,做出某些特定的姿势,或者是脸部紧绷,等等。
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从经验的累积中感知到这些暗示,觉察到这些细微的动作表示父母并非真的接纳他们的行为。这样一来, 孩子很可能会感觉到父母不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
如果母亲无法真实地接纳孩子的行为,却又表现出虚假的接纳,孩子会怎样呢?
其实孩子也会收到这个行为的讯息。这个时候他们会感觉到很困惑,因为他们接收到的是“混合的信息”或者说“相互矛盾的信息”一一例如, 妈妈的行为告诉她,可以熬夜没有关系,但是同时,非语言信息暗示她,妈妈并不是真的赞成她熬夜。
这个孩子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她想要晚点睡觉,但是她也想得到母亲的爱(被接纳)。晚睡这个行为似乎是被妈妈接受的,但是妈妈却又皱着眉头,到底自己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陷入这种困境中,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人都知道,当他人对的你态度模棱两可,让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感到挫折和局促不安。
比方说,你在朋友家做客,你问主人:“我可以抽烟吗? ”他回答:“我不介意。 ”但是,当你点着香烟的时候,你从他的眼神和表情得知,他其实是介意你抽烟的。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或许你会问他:“你确定你真的不介意吗?要不然你就熄掉香烟,自己生闷气;或者你会不管对方的感受继续吸烟,但是整个过程中你都知道你的朋友不喜欢这种行为。
当孩子们遇到虚假的接纳的时候,他们也同样觉得左右为难。如果他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感到自己不被父母喜爱。这会导致孩子不断做出更多的“试探”,会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并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最难相处的是那些嘴巴上甜言蜜语、“宽容放纵”、从不发号施令的父母,这样的父母看似对孩子十分接受,但是却微妙地传递出不接受的暗示。
当孩子按收到“混合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开始对父母的诚实和真诚表示怀疑。他们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习到:妈妈经常口是心非。这导致孩子越来越无法相信父母。
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 最好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感觉,而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当父母感觉到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时,绝对不要虚假地接纳。
相关链接
【读书笔记】《PET父母效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