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沙龙的主题应该叫作:你们(我们)这群奇怪的人类。
纠结的人类:《labyrinth of reason》by William Poundstone
直道上对开的汽车,牢狱中待刑的囚徒,说不清颜色的乌鸦和宝石,搞不清“我是谁”的旧船和谷堆。
结果一部分人在认真地运用数学和逻辑寻找矛盾点和最优解;一部分人试图质疑前提假设想尽办法不遵循游戏规则出牌;剩下一部分人翻着白眼吐槽:哪儿来的闲着没事干的家伙瞎想的这种神经玩意儿……
其解决途径。其唯一性和权威度。及其意义。
不同维度层面上的纠结,无一例外,都是这些奇怪的人类自找的。“我无法控制自己为人类为什么非要给自己找这么多纠结而感到纠结。”是之谓真纠结。
短视的人类:《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by Reid Hastie/Robyn M. Dawes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不是啊
你以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真正以为的,而且就像你以为的一样吗?
啊?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事物。人类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人类对于自己对事物看法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这三者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
初中时读到一句话,记忆至今:当你感觉到你是一个谦虚的人时,你就已经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了。
我将谦虚换成过很多不同的词。编造出了无数不明觉厉的心灵鸡汤。现在我们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
你基于自以为的经验和自以为的定律所做出的自以为理性的判断,在三个自以为的阶乘之后,还剩下多少可信度?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人都是不理性的,你应该根据绝对理性做出判断还是应该将人的不理性认同为一个当前的前提而做出判断?
当然,话还得说回去啊,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定义就是理性的吗?呵呵呵呵。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乒乓球真有意思。”
庸常的人类:《Lust of life》by Irving stone
一个伟大的灵魂不能获得认同。是伟大灵魂的悲哀还是庸众的悲哀?
但这个所谓伟大的灵魂,以一切理性的标准判断,的确只不过是一个诸多弊病的庸常者之一,我们为什么应该给他认同?
而如果所谓的庸常之中,隐藏着伟大的灵魂,我们将去何处寻找先验的标准来选择我们认同的对象?而这个标准是理性,反理性,还是高于理性?
如果我们对于伟大和庸常的判断如此失准,又有什么证据能表明我们后世从所谓“被误判的庸常”中所打捞挽救出的伟大不是再一次的误判?而至于我们已经错过的那些,他们的灵魂又向何处申诉?
如果一个天才,在他生前和身后没有任何人认同他是天才,那他还算是一个天才吗?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自己是这样一个没有被认同的天才,那他又如何判断自己的认为是不是对的呢?
孤独的人类:《On writing well》by William Zinsser
即使建立在绝对的互相理解之上,一旦人们进行交互并产生相互影响,悖论和矛盾依然会发生。
更何况:一件事情-A,我看到的事情-B,我以为我看到的事情-C,我所描述中我以为我看到的事情-D,你听到的我所描述的我以为我看到的事情-E,你以为你听到的我所描述的我以为我看到的事情-F……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还在一直不停地加增……
A到B,信息收集问题与感情偏见问题。B到C,自我认知的偏差问题。C到D,表达能力问题。D到E,信息传递问题。E到F,信息吸收和理解能力问题……
A-B和B-C,综上所述,此题无解。
剩下的,人类还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所以我们的努力是正确的方向吗?
不管。缘木求鱼也好南辕北辙也罢。起码我们还努力了呢。
“人没有希望了,人类还有”——还是相反?:《我这一辈子》老舍
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出路了。这是人的问题还是人类的问题?
也许在整个人类的尺度上一个人的这点困难,这点遭遇,这点纠结这点努力,都无足轻重。一个庸常的人倒下了,整个人类的未来还在继续
一“堆”人类,如果不停地使其中一“粒”一“粒”一“粒”的人没有出路了,那么请问到了什么程度这就不能再叫作一“堆”人类了呢?
又或者是这个由人类创造的势将一粒一粒地将自己消耗殆尽的吃人的体系和制度,必然没有指望了,可每一“粒”人却还在努力,就像在ABC不可证不可解不可知的前提下依然不懈地追求改进DEF,所以人是好的,就是风不正经。
可是好的人是如何集合成没有指望的人类的呢?
到底是谁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