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开始写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是个小白,但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多少也有了一些感受和经验,在此分享出来,和大家共勉。
问题一:不知道写什么?
写作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没东西可写。对此,很多文章建议应该增加输入,即多看书。这当然不错,不过,我想说的是另一种方法:仔细观察。
很多时候你是没法看书的,这时就要学会通过仔细观察来增加输入。比如你走在路上,可以观察路旁的风景,仔细看清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了一个印象之后,再用文字把看到的风景描述出来,这就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再比如你挤地铁时,可以观察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年龄分布是怎样的,性别如何,然后对此展开一些思考,是不是就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来呢?
问题二:写不出来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个时候要注意,写作是需要训练的,而片段写作则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如果你有想法,就一定要写出来,先不管它能不能够展开成为一篇文章。现在虽然是一个零碎的想法,但也许以后会用得上。
比如我经常挤地铁,然后我就想到:乘地铁时,如何快速抢到座位?于是就有了下面3个答案。
1、靠近座椅站着,而不要靠近门站着。这样有人起身时,你才能合情合理、从容不迫地占到这个座位,而不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实现瞬间转移——这样做会引来旁人鄙视。
2、观察对象,判断哪些人是马上就会下车的,哪些人暂时不会动。比如某个人怡然自得、目不转睛地玩着手机,从不抬头看一下周围或者听一下地铁语音提示,那就别指望这个人的座位了。若是某个人东张西望,时刻注意站点,就可以提前往这个人身边挪。
3、不要往老人、小孩身边靠。尊老爱幼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有老人小孩在旁边站着,你的屁股坐得稳?
以上虽然只是段子,但这种段子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也可能作为一篇文章发表出来。而且写段子同样可以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问题三:说理时没有例子可用?
写文章时,想证明某个观点,可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之后,依然找不到可用的证据。这也是一大难题。解决方法就是平时有意识地去收集例子。因为例子是攒出来的,而不是找来的。
可是这世上的例子那么多,我怎么知道哪些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另两个问题出发:你需要什么例子?你手上的例子可以用在哪里?
于是答案就出来了。首先,带着问题去找,会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其次,有些例子现在没用,但比较精彩,以后可能会用得上,这时也需要把它收集起来。
问题四:写一篇文章耗时太长?
有些人写一篇千字文,要花上三四个小时,而有些人一个小时就写完3000字。这当然不是打字速度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前一类人脑子里的想法只是朦朦胧胧的,所以只能写一会然后停下来想很久,而后一类人脑子里已经把要说的事情想清楚了,坐在电脑前只需要敲出来就行了。所以平时要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有了什么想法,就在脑子里不停地想,吃饭、走路、上厕所时都要想。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而不用经常花大段时间坐在电脑面前干想。
问题五:文章不被认同?
有时候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什么人看,即使有人看,也没人给出反馈,这说明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没能引起读者共鸣。
虽然写作是自己的事情,但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现出来,不是吗?所以如果文章没有引起读者共鸣,那就说明你在与人谈话时,也很难提起对方的兴趣。
因此写作时,应该想象自己是在和人面对面说话。这就要求你的文章不能是单向表达,而是双向沟通。
为什么你的文章总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因为你只顾表达自己的感情,却没有考虑到读者是否能够理解你的感情。也就是说,你和读者之间没有沟通。
最后还有一点,读者会挑选作者,作者也应该挑选读者。作者写文章需要引起读者共鸣,但切不可为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想,为了迎合某些读者而去写作,就像你不能为了迎合一群疯子就把自己弄得跟他们一样疯。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