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的作者徐沪生说,一切得失都是他与时光的交换,这与星座无关、与上帝无关,与命运无关。不是每个人都有底气说出这话的,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经历,你会觉得他如此看待问题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当我们读中学为偏科苦恼时,往往找尽借口向家长和老师哭诉自己不具有学某门科目的天赋,而读高二的GayScript却正在为了拿到奥赛一等奖好走保送路线拼命努力着。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一门心思扑在编程上的吧。
把班上学编程的所有同学的参考资料全部借来,一道题一道题地做,能独立完成的,直接pass,不能独立完成的,看答案,看了答案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就把整个算法和代码背下来……只有周末才能去机房上课,平时都把程序写在草稿纸上,一行一行地写,连末尾的括号、分号都不放过。那一年少说做完了十多本参考资料、几千套程序题。
不知道你读了这些怎么想,反正我很想骂过去的自己一顿。因为觉得难懂,当年数理化的课基本不听,有时装模作样地听了心里却在想着金庸古龙梁羽生;有时干脆逃课在宿舍睡觉。就这种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还敢在考试不及格时跟人抱怨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嗯,套用那句台词就是:这种学法还想及格,你好大的口气!
对,当年的我就是这么不懂事,而且仗着不懂事怨天怨地怨老师。所以现在看GayScript的文,我就一种感觉,这不是幽默、不是煽情,这根本就是事实。至于那些手持“鸡汤标”随时准备行动的人,我也不想说什么了——无论你多么美味,就是不对他的胃口呀。
说过学业,自然是要谈谈工作的事了。其实一个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有些表现都是相通的,先不要急着说许多成功人物并没有读过大学什么的,我们就拿最常见的人物来说好了,毕竟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更多嘛。有些人总是强调自己的兴趣,学习学不好是没兴趣;工作做不好、不想做也是没兴趣;甚至人际关系搞不好也高冷地表示没兴趣跟人打交道。
GayScript说得好,一个人的本职工作与兴趣爱好是有根本区别的。学生不能打着“不喜欢这门课、不喜欢这个专业”的旗号去荒废学业,员工也不能打着“不喜欢这份工作”的旗号去消极怠工。那些懒得学习、工作又沉迷于游戏和社交网络的人,还声称“残酷现实不允许我们实现梦想”,不是太可笑了吗?真的是社会残酷还是个人自制力太差了?这是值得所有习惯性吐槽的人认真思考的。
这本书里有两处引用了熊培云的一段话,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年轻时如果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或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干什么,又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努力多赚点钱,要么用心多读点书,想要让自己更自由,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鲁迅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搞文艺之前,要在银行有些存款”。
其实这是很浅显的道理,经济是基础嘛,吃不上饭的人路都走不了,还谈什么追求梦想?所以,不管怎样,还是记着GayScript那句话:先照顾好生活,再去追逐梦想。我们的一切得失都是与时光的交换,但愿未来我们都会感谢现在坚持努力的自己,而不是痛骂只会浑浑噩噩度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