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早上睁开眼,边起床边告诫自己,今天努力做有意义的事,把生命中每一分钟都活的充实,活的无愧于心,以得晚上一夜安寝。即使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我相信上天一定不会亏待努力的人。生活中,多一点理性和信念,把一件事死磕到极致,想要的都会有。
不要跟我说什么阶层固化,穷人很难翻身等一般化的说教。世界上一开始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且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一言蔽之,正常人的智力差距并不大,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的不同。当一个机会巨浪涌来,聪明人的,迎着财富的巨浪扶摇直上,傻X的人被拍在更低的底层,无法翻身。巨浪过去后,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将会被重新分配。我最喜欢狄更斯双城记里的第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我们进入了内容免费的时代,意味着我们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或资料都可以在谷歌和百度上找到。而知识付费从孔圣人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私塾开始,一直到文明程度极度发达现在,都一直在收费。即便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十二年义务教育,但是诸位买本参考
资料难道不要钱吗?
我通过网络资源整合,提供给你的是虚拟产品,是各大软件的付费知识,是提高你思维的东西,是提高你文化资本的东西。(文化资本,即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味与生活方式 )
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相对固化。经济资本是基础,文化资本是在经济资本上衍生出来的。你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通常就不会获得更高级的人际关系网络,文化资本也就无从积累。现在是一个开放社会,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人际网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人际网络对一个人的赋能效应也大大提高。传统社会,有一个假设: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现在的开放社会,进入更好的网络,才会让你事半功倍。
前几年,网上有个段子,嘲笑那些狂热的年轻创业者,说他们“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在家里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BAT公司大格局了如指掌。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等等——如果你符合以上描述,那么,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这是个段子,可能也是个事实,但是我反正不敢小看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的有些行为显得很可笑,但是这些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是在试图摆脱自己原先的社交圈,进入更有财富效应的社交圈。这种努力即使不足以让他们创业成功,在大概率上,也总是会好过他们原先阶层中,那些不求上进的人。
恕我直言,买我的产品,本身不能给你兑换成多大的利益,只能在你追求这些知识和文化资本的时候后,体现出你在切换或者巩固自己的社会圈层的能力。
文化资本,只是你即将获得更大价值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