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时,我们将满腔热情奉献给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希望博个光明坦荡的前途,踏入职场升职加薪,当上总裁,迎娶白富美,从此踏上人生巅峰。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知识,并不能教会我们如何提高情商,如何与同事更好的交流,如何辨识生活中的风险……究竟是哪一环出了问题,让我们的学习“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传统教育在学校的学习,大多数人主要是为了考试分数而学,哪里是重点就学习哪个板块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除了应付考试,有多少人想过可以用来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想那些知识学习本来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高分,进入名校而学,哪里谈得上用出去呢?
先来看一个生动的“三类接触”,第一类人来看到了外星人;第二类人类看到了外星人经过的痕迹;第三类人类遇到外星人并与之交流。
而人与知识的关系,其实就类比人与外星人的接触关系,究竟是知道了这个知识,知道了知识怎么来的,还是直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呢?
“用进废退”的概念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么其实知识学了却没用其实就是一种浪费。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学过的欧姆定律呈现的是电流运用的模式,即电流=电压/电阻。有个小男孩在物理课上接触过欧姆定律后,开始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项知识,在他的家里,有些房间比较冷,所以,他根据欧姆定律,按期能够大幅度提升气流的方式重新配置了房子的通风系统,结果供暖系统更有效了,房间也不那么冷了。
以上就是知识学以致用的案例之一,而上述这类生动灵活,具有适应性且明显是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解,称之为“全局性理解”
再看下“电流=电压/电阻”,如何再延伸发散,比如贪污=权力/社会法律约束、谣言=编制谣言的能力/公众的认知水平,这其实也是一种全局性理解的思维方式。
那如何提升全局性理解的思维方式?
1.多问问题
a.比如学习一个知识或运用一个方法论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个知识/方法论还可以用在其他什么地方呢?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就会适用呢?”
b.万能问题:假如不是呢?
比如很多人可能按照自己能活80岁来安排人生,啥时候结婚,养老,旅行等,那么假如不是呢?如果人能活到120岁,那你又会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
c.“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讨论某个话题,发觉出了某个问题,再尝试问一问“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2.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马斯克经常运用量子力学中的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有的运用数据分析思维思考问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呈现数据”类比“读书输入知识—大脑处理知识—写作呈现知识”等,运用逻辑思维比如这个方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方法还适用当前场景吗?
昨天听的樊登老师讲的这本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感觉知识干货很多,我就整理这么一些吧,希望对朋友们的思维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