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长篇小说《震震惊天》的关于夜深人静的环境描写:
夜深人静,整个寨子都进入了梦乡。两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儿子福孩儿单独睡在一个房间里,女儿金枝和她睡在一起。
夜,静得出奇,没有狗叫声,连一丝风声都没有,黑暗中却有个空荡荡的声音在姚淑美耳边轰鸣着。这声音,你越是注意听,它就越大。这轰鸣声,你永远不知道它从哪里传来,仿佛是整个星空运转的声音。好在有熟睡中女儿均匀的呼吸声和她自己的呼吸声伴奏着,才使那轰鸣声不至于太单调。只是她和女儿两人的呼吸声最终还都被淹没在那个宏大的轰鸣声中,这声音困扰着姚淑美,以至于让她久久不能入眠。
姚淑美在想,为什么白天就听不到这声音了呢,明明是什么声音都没有,但当万赖俱寂时,这个声音就会出现,好像什么都没有,却又没有任何声音能有这么大。这个声音是什么?就是空,就是没有声音的声音。这会儿怎么没有了狗叫声,有点风声也好哇。姚淑美以前每到夜里听到狗叫声就有些心惊,听到那风穿过门逢发出的呼哨声就有些害怕,会以为有什么邪气随风遛进屋里来。这会儿,她倒希望哪怕有一两处狗叫声和一丝风儿穿过门逢的呼哨声,也好打破这夜的宁静。
唉,单身女人最难熬的就是这黑夜,最难忍受的就是这无声的轰鸣!
姚淑美翻了个身,搂着睡在旁边的女儿金枝。马春耕那结实的臂膀在她脑海里晃动了一下,一闪而过了,接着王文福那张令她作呕的脸和那猥琐的神态却出现了,这让她心生厌恶,她强烈地抑制着意识不去想那张脸,不去想那令人作呕的一幕。她极力用马春耕结实的臂膀替代王文福的嘴脸。突然她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了,闪现在她眼前的不是马春耕,也不是王文福,分明是她的男人王贵仁。
王贵仁真的还活着么?真的去了台湾么?她想起白天五嫂与“鬼”的对话。尽管她感觉那有点太不可思议,甚至有点令她害怕,她自小就胆小怕事,更不用说提到什么鬼了。不过,这会儿,她倒宁愿相信五嫂审问出来的话是真的,宁愿相信她的丈夫王贵仁还活在这个人世上。
姚淑美知道,五嫂用的这个法术在豫东民间流传极广,尽管很多人表示不信,但确实治好了连先生都治不好的“癔症”。在豫东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有着许多说不清的神奇。淮阳东关有座太昊陵,那里躺着伏羲氏,豫东人尊称为人袓爷;西华县城北有座娲皇陵,那里同样躺着被称为人袓奶奶的女娲;北边鹿邑是老子的故乡,那个老君台便是太上老君得道升仙的遗迹;郸城是鬼谷子的出生地,姚淑美小时候就听到过在郸城广为流传的王子求仙的故事。这些都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一些土方法如同治病的偏方一样同样造福当地,有的还很灵验。姚淑美见过老人给小孩子叫魂的。像叫魂这样的事,听起来有些邪门,但也很灵验。现在,既然五嫂通过审问那附在金枝身上的鬼魂,传递出来王贵仁还活着的信息,那王贵仁应该还活着,姚淑美也情愿相信他的男人还活在这个人世上,这样,她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姚淑美想起她与丈夫的恩爱,想起她与丈夫最后一次的温存体贴,心里暖暖的,但随后就是一阵酸楚,眼框有些湿润了。她不知道她的男人是不是已经抛弃了她,抛弃了她和两个孩子,抛弃了这个家庭。唉,可能他有他的无奈吧。姚淑美这样想着,她移开搂着女儿的手,担心长时间将手放在女儿身上,会压得孩子呼吸困难,易做恶梦。姚淑美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睡去。
摘自:《雷震惊天》——《第七章 怀私情淑女闺房思夫 藏贼心强梁再欲作奸》 — 作者银粮
世上所有的精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精致。
记得我第一次吃北京烤鸭,服务人员推个小车子过来,当着我们的面,把鸭身上烤得香嫩的肉用刀片下来,放在一个白色盘子里,然后将鸭架又送到厨房里做汤。和鸭肉一起上桌的还有卷饼,同时还会用小碟子盛有酱,葱丝一起上来。正确的吃法自然是鸭肉沾些酱、放在卷饼上,再在上面摊放些葱丝,然后卷起来吃。当时酒晏上有位朋友,人向来直爽,开始不知咋吃,听了介绍后笑道:哎呀,有那么麻烦么?叨起来只管吃就是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就是一种差距,同样是吃烤鸭,有人吃得讲究,有人吃得爽快,但反应了人的性格和饮食文化。
同样的事情还有上海人吃螃蟹,都知道讲究些的会有一个八大件,那吃法甚是精细到无与伦比。这八大件是:蟹锤、蟹勺、蟹盘、蟹碗、蟹钳、蟹桌、蟹针、蟹针架。看看这些工具的名称便知吃起来是多么的讲究了,关于这种吃法还有一首诗为证:
锤敲蟹壳唱八件,金锯剖螯举觞鲜;吟诗赏菊人未醉,舞钩玩镊乐似仙。
古人讲,三代为官为宦,方知穿衣吃饭。言不为过。
说过了吃,再说一种中国国粹艺术,那就是戏曲。我们通常把京剧作为国粹,其实真正的国粹应该是昆曲,京剧是经昆曲和黄梅戏改良而成来的。昆曲发源于600年前,经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改良后,其艺术水准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其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动作飘逸潇洒。但是这种艺术那种整天为吃喝奔波的人大多欣赏不了,因其节奏慢,相当磨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象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昆曲,人们又称之为“水磨调”、“水磨腔”。以前都是达官贵人才能欣赏这种戏曲的,比如明朝大学士严嵩,就特别喜欢听这种戏曲。
说了这么多,回头再说小说这种文学作品。世界级名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细节描写相当真实,精细。这和上述讲的卷饼烤鸭、吃螃蟹八大件和昆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别,那就是细致。
像《红楼梦》这样的著作,会有很多读者欣赏不了,但这并不影响此书的文学地位。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名著,也是这样,比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对细节的描写,真的是美妙绝伦。
我在写作小说时,也很注意这一点,向名著学习,向大家学习,通过深入观察,将需要的细节准确地展示出来。回头再看文章开头那段引用的文字,作者花费了很大笔墨描写了夜的宁静,其实就是四个字:大音希声。就是对这四个字进行的诠释,但是若仅仅真的只有这四个字,则小说会变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这段文字并不是废话,恰恰反应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同时,为后文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那段对“空”的描写,也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那种风透过门缝窗缝吹进来的的呼梢声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微妙的。
小说《雷震惊天》里还有一段文字描写也是很精细的,而这段文字差点听了朋友的建议给删除掉了。我们来看:
这双绣鞋是她自己亲手缝制的,红段子做的鞋面,鞋底是她自己纳的,非常厚实。针角密密麻麻的,很有路数,横看、竖看、斜看都呈一条直线。鞋帮上朝外的一边是用黄线绣成的兰花,吐着紫色的花蕊,紫里又带着些白,配着三根细长的兰叶,叶片是用绿色的丝线绣成的。鞋面上也没有空白,绣着一枝梅花,梅枝用的是棕色的丝线,有些弯曲,上面点缀着三朵粉色的梅花,两朵并蒂开着,一个朝左一个朝右,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粉色的花瓣,金色的花蕊,花瓣上面几根白线衬着,白白点点的,分明是雪,就是雪里梅花了。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也是粉色的,在红色的鞋面上倒也搭配。
鞋口鞋底都用不同的条纹配衬着,鞋垫上也绣着双蝶恋花的图案,花是牡丹花,那两只飞翔中的小蝴蝶展着翅膀,活灵活现,非常逼真。一双绣鞋两只脚的图案是对称的,很是精巧。
姚淑美翘着脚尖反复端详着那双鞋,也许是想到了什么,不觉笑了。
摘自:《楔 子 有福人避战乱连夜藏宝 苦命汉抓壮丁全家离散》 — 银粮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3292699/chapter/133972574/
这一段文字是描写一双绣花鞋的。从鞋帮上的绣的花,花的颜色、用的什么线,都写得很细。明看是描写一双鞋,其实是描写女主人公姚淑美爱美爱生活,心灵手巧。在小说《雷震惊天》里,类似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随便透露一点,作为作者的我,在描写梅花时,正值梅花开放,我特别观察了梅花的花瓣及花蕊的颜色形态,生怕是写错了。而兰花,我办公室里就有,天天观察。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要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情节上,要是只关注情节,建议只需看看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就可以了。就如同欣赏戏曲一样,不能只欣赏故事情节,还要欣赏其唱腔、念白、华美的服装及其舞蹈动作。
吃螃蟹不能只想着吃肉,吃螃蟹吃肉不是重点,重点刚是品味。同理看小说,不能只注重情节,只看情节只是欣赏的初级阶段,重点是欣赏细节。如此,则读者的品味也慢慢提高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