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近来压力极大,压力大者,非为工作,而是纠结于自家的写文事业。基本上,瓶颈这个东东,有如夏天的雷阵雨,三五不时便要出现一起,又如大街上被卸去座椅,拆掉链子的共享单车一样,三五不时就要碰上一辆。只不过单车的毁法有限,而人的思想则比较多元,比如每遇瓶颈期,个人头脑中总有几个声音在切换,一会说,日更一文的写文章,写了快三年,字数加起来也要有一百多万,怎么能依旧写的这么烂?一时讲,现在看看自己从前的文章,居然觉得现在写的还不如当年,别人都是越来越长进,你怎么能越写越回旋呢?当然,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大抵都闪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寒色,让人时不时无法面对自己的小我。
较之个人这种闹情绪,同几月前被提升为中层的对桌好基友小明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了。打从成功晋级后,一直自称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每日里打卡式的听其日更诉苦日记。总结起来,大抵身为一名中层领导,所谓的职业烦恼,基本都和袁宏道同志当年差不多:“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承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矣,而不难。唯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
听多了小明同学的花式抱怨,便让人觉得自家遭遇创作困难这种小事儿也都不算事儿,身为两名文科生,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不约而同的跑去书中找答案!没过几天,小明同学成功走出职场阴影,问其所读何书有此神效,小明曰:看了几本讲黑猩猩的书,还有几部讲动物的纪录片,才发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事无分人和动物,都是如此。听的我不觉悚然一惊,暗忖这货看的书一定不是珍妮·古道尔写的,为安抚下受伤的小心灵,个人毅然放下正看的诗歌歌赋,拿起一本天文学专著《星空的琴弦》来。
为什么要选天文学的书来看,遥想当年傅雷当初给儿子傅聪写信,建议他多看看哲学书和天文学的书,理由是傅聪在国外正有少年得志的迹象,所以哲学和天文学有助于帮助他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正是戒骄戒躁的好药方。的确,同浩瀚的星空相比,人类实在是渺小无比,虽然自家是个文科生,对于天文学那点印象只限于小时候去过的北京天文馆和十二星座,但自觉得看这个总比看动物们之间的血腥争斗来的修身养性。
以上背景资料,主要交待是个人在翻开这本《星空的琴弦》之前,对于高冷天文学的敬畏感。但是啊但是,事实上,在个人的阅读过程中,多次产生想要哈哈大笑的冲动,看完全书,个人只想表示,作者君请你来一下,我实在太想问问你是怎么做到把这么严肃的东东写的那么搞笑的,哇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秉承一篇书评一定要努力显得一本正经的大方向,个人认真表示,这几年,走科普类戏说风的图书有很多,但基本都在历史领域。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那朝那代那些事儿都被人说了数遍。《这个历史挺靠谱》、《假如这不是唐朝》、《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汉朝就是如此有趣》,一路向着大话、戏说的方向而去。
风向所至,连古典文学都跟着下海,各种大话唐诗宋词、唐宋才子传奇的图书纷纷登场,相比文科类的赫赫扬扬,理科似乎一直保持着戒急用忍的大方向。个人暗想,无他,实在是条件所限哪,你无法想像有人能把高等数学解读的跟郭德纲相声一样,那真是,简直了,不敢想像啊。
就好像从前个人一直无法想像有人能用汉语普通话把相对论讲清弄明一样。但是,好巧,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之前写过《时间的形状》那本书的汪洁,人家不但是位科普作家,同时还兼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讲者,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还是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网络电台的热门主播,还曾经有过跌宕起伏的创业经历。让人不禁要赞上一声:好一位斜杠青年,好一个理科学霸人设,虽然去微博围观过作者照片后失望之情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但是,毕竟,在文科生我的心目中,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差还是不一般的大,更别说在自家看来天书一般的玄学,居然有人能用如此简洁明快的方式进行科普,我不禁暗暗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虽然理科书没读过几本,但从每年给小侄子买六一礼物的过程中也深知,当今的科普文章,大抵都是歪果仁的天下,别的领域不说,光以天文学而论,各图书网站的产品,基本都是西蒙·纽康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一本如此品质出色的国货可供选择,必须得说实在是很难得的。
随便选一段书中内容给大家看一下:据后世学者充分的考据,牛顿是这样分配他一生的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研究《圣经》的年代学,三分之一用来研究炼究炼金术,剩余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顺便研究一下物理、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也说这叫我们这些凡人情何以堪啊!看着这些内容,你能想象这是一本讲天文学的高冷书籍吗,可事实是它还真的是。这样一本文笔如此有趣,内容如此给力的天文学科普书,让人怎能不爱读?
说了这么多天文学,再说回现实世界来。在日复一日与工作与同事的重复撕*中,我们需要的,不光是好好吃一顿,美美睡一觉,还要有心灵的救赎。
说这个不是讲大道理,而是从作者自身经历有感而发的,延展一点说,如果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这本书的意义还可算做一本励志书籍。
毕竟,以古往今来无数有过类似被屈含冤经历人士的表现看,在遭遇过现实的打击后,基本只有三条路会走,一是痛饮狂歌空度日,日复一日的残害身体,折磨自己。二是搞行为艺术,或者每天对空手书“咄咄怪事”,或者最常见那种变身人肉复读机,如祥林嫂一般到处诉说自己的辛苦委屈,最后令每个人信息过载,接受无能。
不不不,我说的绝不是给自己戴高帽的顾雏军,人家是喊来一堆记者开了新闻发布会的。以上两种“伤己”“伤人”的应对模式,基本占据了“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所选方式的90%之多。那么剩下那不到10%呢,是从地上爬起来,继续走自己的路,乐观而坚强的活下去,接着努力奋斗去。
相较前两条道路的简单易行,这条路走的越发艰难,要不断应付自己内心小我的挑拨与挑战。所以,这条路向来也没有几个人会选,但是很难得的,作者选择了这条路,认真的生活,认真的写科普。就像作者在书中讲到伽利略的经历时说的:我个人非常赞同伽利略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更重要,有了生命,就还能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至于真理,可以交由时间去裁判。初读至此时,只觉得作者说的着实不错,且因着自家观念与作者暗合而窃喜不已。因为主流方面一直对伽利略的苟且偷生颇有异意,但个人一向觉得,人最重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一直以为自家观点另类,原来还是有同道中人在的。
最后忍不住还有几句吐槽要讲,虽然因为此书内容的出色给了全五分好评,但还是有些缺憾在心中的。首先就是,作为一本讲尽2500年天文学发展史的科普书籍,不到200页的篇幅惜乎太少,看完书后令人大有意犹未尽之感,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其次很丢人的表示,身为一名文科生,虽然刷过每一季的《生活大爆炸》,但刚开始看书时对于书中提到的类似伽马射线暴、奥尔特星云等部分专业术语还是约略有些大吃一惊、理解无能,那个,如果再次重印时加些标注解释就更好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天文学理论基础为零的小白读者之见,只供一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