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虽然也习惯于百度学习法,bilibili学习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思考过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学习方式到底造成了什么冲击,带来了什么样质的变化。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经常会表达的一个观点,看了一遍甚至好多遍都记不住,很有挫败感。另外我还有一个算是强迫症的习惯,一本书、一个视频不从头到尾看完心里就会觉得不完整。这个可能是读书考试的时候总觉得如果跳过的章节被考的概率更大。但是现在知识获得太简单了,完全不需要去记忆知识面对闭卷考试。大脑只记忆关键信息,具体方案步骤随时可查。合理利用时间,利用渠道,利用互联网比死抠几个知识点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
2.联机学习
我们先看常规的学习模式:"学习——思考———学习",只靠自我就能实现一个学习的闭环。而联机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分享和交流,平时工作时我们也经常进行技术分享、读书分享、业务分享。作者把这种学习模式很形象的总结为联机学习(很洋气)。联机学习模式: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萃取知识晶体;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晶体;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晶体;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通过联机学习,和同行的人交流,用答案换答案,用知识换知识。比如,现在很多知识付费课程,刚开始时,老师也并不牛逼,但几期以后,你发现他越来越牛逼。坚持交换知识块,联机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实现快速成长。输出倒逼输入,把知识分享出去。最近在看大数据框架,我在和同事分享的时候又把这种模式描述为"分布式学习"(也很洋气)。每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各自负责一块任务,然后把总结的精华分享大家,等于正在用20%的时间换取80%的知识,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当然比较难的一点,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厉害,自己知识有限。能力不足,不好意思分享,也没有什么可分享的。我们可以学习下"楼梯理论",楼梯理论是这样的:生活就像一个楼梯,你目前在21楼,还有人只在10楼呢。这是你就比10楼的人有经验,你就可以教他如何从10楼爬到21楼。同样的道理,假设此刻你在2楼,但总有人还在1楼站着呢,你可以教他们如何爬到2楼。如果我们能想清楚分享知识的原因和目的 这些问题就好解决了。
3.杠杆
书里面讲到一个经历,我理解为一个正反馈机制。为什么现在出现和作者那一波一样高质量 带有新东方标签的讲师,按照书中说的教师之轮的模型,比当时哪波人更优秀人肯定大有人在,但是现在确实很难再去复制,因为这不是单靠个人努力,运气可以达到的高度。因为公司这是战略决策,公司资源会更多的更优秀的老师,因为老师上课多,课会上来越好,口碑和知名度越高,用户会反过推动公司给到这些老师更多的资源,优秀的讲师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思考想法。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反馈机制。
简单来看就是 相对来说优秀的讲师在公司和用户的推动下,变成了一个绝对优秀的讲师。把分析维度上升,真正推动这一切是时代。有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在火箭上的人不论是做着俯卧撑,还是躺着都会达到很高的高度 。时代来临,利用时代的杠杆,实现自我跃迁。再说到,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 举个例子,我是18年初找工作 ,两年后的现在同样水平的我再来找一份数据工作真的就很难了。因为时代的红利慢慢消失。再比如,如果我们只是做着bi的工作,没有或者不能形成一套完整数据体系方案,目前可能没什么问题看不出来什么差距,但是哪怕只是一点差异,以后会被无限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