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门
转眼又到一年的春节,河南老家的风俗是春节前腊月底上坟祭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刚开始的几年里,腊月里母亲还带着我们给父亲祭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有很长时间里没有在腊月里祭拜过了,依着老家的的风俗,在十字口烧纸祭拜,以表纪念。直到前年,二哥从老家来,年前专门和我一起上塬到给父亲坟上祭拜,这才开始每年去坟上祭拜的传统。
这一次提前几日给孩子们讲了这个事情,讲了这个传统的礼节,孩子也很高兴愿意来。早上从家里出发,外甥和外甥女也愿意来,相约一起去给他们爷爷祭拜。孩子们在这个季节没上过冬季的高原,
从家里到墓地,路上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路上和孩子们讨论起生死之事。稚嫩的脸上被问及此事,从未想过,也未面对过,无法回答我的问题。见孩子没有办法回答,就转聊起国学,谈起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三个孩子是懂非懂,一脸懵逼。平时学习只说儒家为国学,几篇经典之作熟读的啪啪,对老庄真正的国学接触较少,在车上简单的介绍,鼓盆而歌,人鱼对话,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等典故。问及如果以后遇到之类似问题如何选择时,是愿意相濡以沫困顿而死还是相忘于江湖的活着。三个孩子面面相觑,思索沉默,不知如何作答。
想到前年也是此时踏雪拜祭父亲。那是大雪之后,开车差不多1小时,下过雪,小路没法进去,把车停到3公里外的大路上,和二哥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在寒塬的土路上,脚下的积雪吱吱作响,太阳无光,天地皆白。二哥是个沉默的人,多年在外打工养成了少语的习惯,只有面部的表情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情。走在雪后的塬上,不时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父亲带全家回老家过年的往事,回想起了二哥当年结婚时的情景,回想起当年一起去中岳庙少林寺的情景,回忆起父亲生病后的点点滴滴,往事如电影般不经意的勾起记忆深处的画面。边走边聊,一路走来也不觉得冷了,在空旷的塬上,除了偶尔的风声,只剩下千年的孤寂故事。
今冬无雪,塬上麦苗已经返青,路上无风,路边荒草中的迎春花已偷偷露出点绿。沿着高干渠的土路,路的两侧都是一个个的坟头,荒芜的土塬坟头比以前多了许多。兵荒马乱的年月,从河南逃荒出来的老乡们,一旦在外去世,都是希望老乡把自己的骨灰带回老家,埋入祖坟,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和自己的故土,和自己的祖先紧紧在一起。生不能尽孝,死要和自己的祖先在一起。终归这些愿望不能实现,无奈的说一句,哪里黄土不埋人,只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灵魂寄予清风带回故乡。
三十多年过去了,远处的汉帝陵依然想当年那样矗立在那,千年已过,逝者如斯。
三炷香,
三杯酒,
三支烟。
袅袅的青烟中,三叩首,愿父亲泉下有知,佑护家人平安。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从父亲在面前突然地病逝,到五六年后姨奶奶的生命在握紧手中驾鹤西游。一路走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逝去。从茫然慌张到平静的接受,从悲伤欲绝到无语怀念,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活着就珍惜眼前,逝去就放手,放下。生死无法决定,如何面对生死还是可以选择。
精神出世,行为入世。心在远方,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