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似乎和人的善恶关系不大,而更和人的智慧有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其说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如说是一种主观信念。人世间善者厄运,恶者好运的例子多不胜数。然而,正由于是信仰,所以不需要客观实证,而更需要坚守,以鼓励自己和他人继续行善制恶。
一个人的世俗的成功,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天生能力,家境,社会地位,历史的偶然性(或者说“运气”),等等。把才气说成运气,是谦虚,把运气看成才气,是浮躁。
观点是思想的结晶。思想则是一条流动的河,无限地变化着。由此,观点也是无限变化的。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的人,是从不捍卫自己的任何观点的(除了非常基本的道德准则以外)。非但如此,他们还总是欢迎挑战,在新的观点中,在一个接一个的辩论中论证,调整甚至否定自己的观点。
捍卫(几乎)任何一种思想或观念,都是头脑僵化和封闭的表现。思想及观念应该是“生来”被探讨的(从而得到改进),而非被捍卫的。
因一个人对辩论(辩论,而非谩骂)的喜好而认为其好胜,那是思想僵化的人对善于思考的人的误判。事实上,恰恰是好多害怕失败的人,才不敢于辩论,以沉默死守自己的陈旧观念。也往往是这样的人,最害怕异端,最排斥新思想。
任何从“立场” – 种族,国家,个人利益,等等 – 出发的思考,都是“主观”的思考,结论必然是主观的。这样的思考绝非理性。一个人是否具备理性,或者说是否具备客观的思维方式,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在思考问题时站在自身 – 即个人立场 – 之外。
信仰以“人”为中心,是主观的;理性(或者说“科学”)以“真实”为中心,是客观的。懂得二者的不同,就不会在信仰中求真,不会在科学中求善。混淆二者的人,则陷入无休止的宗教科学之争,且永无结果。
信仰只能成为我们从善的行为向导,而非求索真理的指南。个人的思考是否客观真实,就在于其看问题的角度是否是在自己“立场”或“信仰”之外。由此,当一个人从自己的信仰立场出发看外界时,他/她已经和真实(真理)背道而此了;而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时,此人的信仰其实已经不坚定了。
一个坚守真实的人将注定孤独,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把建立在虚幻 – 甚至虚假 – 之上的信仰或观念当成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