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讲话十句有七八句离不开一个“中”字。别人和你商量一件事,一个“中”字表示同意,瞬间拉近了距离;老板请你评价小店的饭菜,一个“中”字表示味道不错,这也是对饭菜口味最大的认同;做事达到预期时,一个“中了”表示火候已到,大功告成……“中”几乎是中原方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汉字。在中原,“中”即是“好”、“行”、“得劲”的意思,讲话频繁说“中”,充分说明了河南人干脆、好爽、直来直去的性格。
河南人说“中”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有人说,在仓颉造字之前河南人就爱说“中”。“中”字中间以扁口,扁口也即是撇嘴的意思。撇嘴,大家都知道,内心不满呗。但是在口上加一竖,则有否定之否定的味道,意思是“啥都别说了,行,行,行”。这是对“中”最字面最直观的解释。
在古代,中如“中原”、“中土”却表示方位的意思。不偏、不斜,正中间,刚刚好。历史上,河南尤其是洛阳、登封一代属于“天地之中”的位置。大河之南,天地之中,是为河南。河南就是中国的意思。在古代,国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域称呼。因此,“中国”在古代就是指河南中原一带的区域。“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此时“中国”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为什么称这一带为中国呢?盖因这里的人们天天说“中”。
河南自古就是名副其实的地理中心,也是母亲河黄河的主要流经地,孕育了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统治者之所以青睐河南,除了得“天地之中”的位置考虑,还有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一万多年前,安阳小南海、二里头、裴李岗龙山等文化,就已经辐射全国;
从3000多年前的夏商,到700多年前的宋金,大部分时间里,河南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二十四史中立传的人物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人就占了912人;
……
其实,除了以上解释,在哲学的定义里,“中”还有“中庸之道”的意思。河南人性格中的低调、谦和恰恰是这方面的重要表现。一个“中”字不仅是河南得地理之利的生动体现,也是对河南厚重历史的高度概括,更是解读中华文化的重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