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感性”的人,看重感情,尊重感觉。
这些年,慢慢感悟到,人没有完全的理性或感性,每个人总是理性中带有感性,感性中不乏理性,一条从左边理性到右边感性的连续谱上,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
然而,看完《思考,快与慢》后,我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这是一本烧脑而难懂的学术性书籍,是经典中的经典,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研读,作为一名肤浅的读者,我仍然觉得被它震撼。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和思考,太过于复杂,对事物的判断又怎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来简单概括呢?
一、我们的直觉有时会骗人,有时又准确得可怕。
举例:两条一样长的直线,一条的两端箭头朝内,一条的两端箭头朝外,视觉上我们会认为箭头朝外的那条更长;
消防队长在一间房子灭火,毫无征兆,他突然有一种感觉,随即带领他的队员一起离开了房间,然后,房间倒塌了。
二、成功的企业故事往往会夸大领导人的作用,事实上,公司成功和执行总裁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30,也就是说,至少还有70%是由其它因素决定的。
三、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例如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与投资收益的关联值平均仅为0.01,换句话说,就是零——这是书中的原话。
四、很多人都会事后诸葛亮,问题是,世界那么复杂,预测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并不靠谱。(当然,有些预测还是可以通过算法来预测的。)
五、分析数据很残酷,但我们总有一种感觉,自己会是特别的那一个。比如,一个偏僻的旅馆,已经换了几个老板,仍会有人转手过来,因为他相信自己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旅馆起死回生;离婚率已经很高了,但还是要结婚,因为,我相信,自己就是不离婚的那一个。
六、光环效应,启发性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等等效应,让我们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或是正确的。
七、峰终定律更是让体验的过程变得微不足道,因为我们更在意体验的强度。中国人有句话,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我很疑惑,不笑的那些时间就应该忽略吗?
八、生活满意度: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会聚焦错觉,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中了大奖的人,一年后他并不觉得比以前心情更好,而半身瘫痪者大多数时候和正常人的心情也是相似的。
九、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分配好你的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
乔布斯曾经说过——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是跟随内心的直觉和勇气,这往往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