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ableFuture 的核心优势
- 无需手工维护线程,没有繁琐的手工维护线程的工作,给任务分配线程的工作也不需要 我们关注;
- 语义更清晰,例如 f3 = f1.thenCombine(f2, ()->{}) 能够清晰地表述“任务 3 要等待任务 1 和任务 2 都完成后才能开始”;
- 代码更简练并且专注于业务逻辑,几乎所有代码都是业务逻辑相关的。
创建 CompletableFuture 对象
// 使用默认线程池
static CompletableFuture<Void>
runAsync(Runnable runnable)
static <U> CompletableFuture<U>
supplyAsync(Supplier<U> supplier)
// 可以指定线程池
static CompletableFuture<Void>
runAsync(Runnable runnable, Executor executor)
static <U> CompletableFuture<U>
supplyAsync(Supplier<U> supplier, Executor executor)
创建 CompletableFuture 对象主要靠下面代码中展示的这 4 个静态方法,,我们先看前两个runAsync(Runnable runnable)和supplyAsync(Supplier<U> supplier),它们之间的区别是:Runnable 接口的 run() 方法没有返回值,而 Supplier 接口的 get() 方法是有返回值的。前两个方法和后两个方法的区别在于:后两个方法可以指定线程池参数。
默认情况下 CompletableFuture 会使用公共的 ForkJoinPool 线程池,这个线程池默认创建的线程数是 CPU 的核数(也可以通过 JVM option:-Djava.util.concurrent.ForkJoinPool.common.parallelism 来设置 ForkJoinPool 线程池的线程数)。如果所有 CompletableFuture 共享一个线程池,那么一旦有任务执行一些很慢的 I/O 操作,就会导致线程池中所有线程都阻塞在 I/O 操作上,从而造成线程饥饿,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所以,强烈建议你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创建不同的线程池,以避免互相干扰。
创建完 CompletableFuture 对象之后,会自动地异步执行 runnable.run() 方法或者 supplier.get() 方法,对于一个异步操作,你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异步操作什么时候结束,另一个是如何获取异步操作的执行结果。因为 CompletableFuture 类实现了 Future 接口,所以这两个问题你都可以通过 Future 接口来解决。另外,CompletableFuture 类还实现了 CompletionStage 接口,这个接口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在 1.8 版本里有 40 个方法,这些方法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如何理解 CompletionStage 接口
CompletionStage 接口描述了任务之间的串行关系、AND 聚合关系、OR 聚合关系以及异常处理。
1. 描述串行关系
CompletionStage 接口里面描述串行关系,主要是 thenApply、thenAccept、thenRun 和 thenCompose 这四个系列的接口。
thenApply 系列函数里参数 fn 的类型是接口 Function<T, R>,这个接口里与 CompletionStage 相关的方法是 R apply(T t),这个方法既能接收参数也支持返回值,所以 thenApply 系列方法返回的是CompletionStage<R>。
而 thenAccept 系列方法里参数 consumer 的类型是接口Consumer<T>,这个接口里与 CompletionStage 相关的方法是 void accept(T t),这个方法虽然支持参数,但却不支持回值,所以 thenAccept 系列方法返回的是CompletionStage<Void>。
thenRun 系列方法里 action 的参数是 Runnable,所以 action 既不能接收参数也不支持返回值,所以 thenRun 系列方法返回的也是CompletionStage<Void>。
这些方法里面 Async 代表的是异步执行 fn、consumer 或者 action。其中,需要你注意的是 thenCompose 系列方法,这个系列的方法会新创建出一个子流程,最终结果和 thenApply 系列是相同的。
2. 描述 AND 汇聚关系
CompletionStage 接口里面描述 AND 汇聚关系,主要是 thenCombine、thenAcceptBoth 和 runAfterBoth 系列的接口,这些接口的区别也是源自 fn、consumer、action 这三个核心参数不同。
3. 描述 OR 汇聚关系
CompletionStage 接口里面描述 OR 汇聚关系,主要是 applyToEither、acceptEither 和 runAfterEither 系列的接口,这些接口的区别也是源自 fn、consumer、action 这三个核心参数不同。
4. 异常处理
虽然上面我们提到的 fn、consumer、action 它们的核心方法都不允许抛出可检查异常,但是却无法限制它们抛出运行时异常。CompletionStage 接口给我们提供的方案非常简单,比 try{}catch{}还要简单,下面是相关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异常处理和串行操作是一样的,都支持链式编程方式。
CompletionStage exceptionally(fn);
CompletionStage<R> whenComplete(consumer);
CompletionStage<R> whenCompleteAsync(consumer);
CompletionStage<R> handle(fn);
CompletionStage<R> handleAsync(fn);
exceptionally() 的使用非常类似于 try{}catch{}中的 catch{},但是由于支持链式编程方式,所以相对更简单。既然有 try{}catch{},那就一定还有 try{}finally{},whenComplete() 和 handle() 系列方法就类似于 try{}finally{}中的 finally{},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 whenComplete() 中的回调函数 consumer 和 handle() 中的回调函数 fn。whenComplete() 和 handle() 的区别在于 whenComplete() 不支持返回结果,而 handle() 是支持返回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