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堂日话】160121
每日一话,是为日话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凡事过犹不及,动机不纯的过度用力都会招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养孩子尤其如此。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家长其实很知道溺爱的坏处,但他们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自己热血沸腾的内心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待到被孩子气的死去活来黯然神伤时才悔恨当初没把孩子教育好,可这潜移默化的危害已经积重难返,成为多少家庭难以启齿的噩梦。这种难言之苦又能给谁说呢,自己造的孽自己受,牙打碎了往肚里咽,如果想要这种危害不再贻害后人,那就赶紧清醒,狠下心来让孩子从溺爱的深井里浮出水面,让他真实独立的去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不属于某个人的世界。
前一阵读了刚开始在中国畅销的育儿书《孩子:挑战》,这本被誉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的书其实八十多年前就已经在美国出版发行,怪不得咱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小少爷小公子。这本书是翻译过来的,但译者甄颖据说是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多年的经验使得译文通俗易懂而且字字句句都直指人心,让错过这段关键时期教育的家长和即将或正在经历这个时期的家长们感同身受,无微不至的例子贯穿全文,就是特别欢迎你对号入座,开方抓药,治病救人。但坦白讲,外国人为了把一件事说明白难免絮絮叨叨,不像国人那样寥寥几句点到为止,剩下的你自己去琢磨吧。所以,窃以为书在前几章说明影响孩子心理的五个点后又开始在后面不厌其烦地一一详述虽然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但总觉得头重脚轻,越看越无味。以上只是拙见,不足道也。还是说说优点,对书中重点提到的孩子在家庭里的位置感很是赞同,这直接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权力之争,过度关注等等。我在书中做了旁批,就想说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感就像当今人流行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与生俱来的,它不是谁年龄大力量强就赐予给相对弱势一方的,如果克服不了这种自以为是的等级观念那无论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存在感都是一种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的假象。家长用自己暂时的权力让孩子就范,以为赢得了这场战争,而孩子用哭闹拒绝等非正常言行捍卫自己的权力,双方在喋喋不休的争吵中发展成长畸形的家庭关系,由此埋下的祸根必然会在未来全部爆发。还有过度关注这个难题,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仿佛你不哭就要被饿死似的,这种家长孩子都默认的观点在无数家庭里被无限放大,从吃饭到生活到学习再到日后的工作嫁娶,这种不公平的付出和给予模式让一张白纸变成了褶皱不堪的废纸。无论家长或是孩子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就会造成这样因过度关注带来的苦果,一个人习惯了付出他会习以为常,一个人习惯了享受他会变本加厉,这样,矛盾随时隐藏,灾祸必然来临。要让一个人从心里面认识自己、敬畏他人,那就得放开手让他去看清人和事的真相,就得让他知道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获得最踏实的成果,到那时,就不会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因为人人都彼此尊重,人人都在社会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大家或团结协作,或拆台作局,各显神通,谁都不会因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无所适从。再回到这本书的书名,孩子:挑战。挑战,才是最真实的世界。挑战,无处不在。
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