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穿新衣,戴新帽,吃香的,喝辣的,谁给我们带来了这些享受,谁是“功臣”?——我们要感他们的恩!
翻开儿时过年的记忆,三个仪式让我体味到了,我们庄稼人知恩图报的实诚和一往情深!
我们家乡,过年其实是从十月初一开始的。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中秋节是没有十月初一过得隆重热闹的,因为家家买不起月饼,中秋节就只好故意忽略,当平常日子过了。但十月初一舂粑粑,却是家家户户都参与的,因为苞谷、稻米刚上市,不需要钱买,家家都舂得起。
我们家因吃饭人口多,磨面舂米的量大,精通木匠和石匠的父亲,把碓磨都置办齐全了。临近年关,到我们家推磨舂碓的邻居要排队。尤其是十月初一舂粑粑,和腊月二十九做豆腐,那场面真叫火爆,都是头几天,就忙着把原材料往我们家搬了。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爸爸还专门请师傅造了双眼灶、买了大锅、换了大水缸……舂粑粑的仪式是很讲究的,每年第一碓窝粑粑舂好出窝后,任何人都不能馋嘴先吃,要由家里的长者扭一团粑粑先喂牛,并裹一团粑粑在牛角上,这个仪式有两层寓意,一是感谢老牛一年的辛苦劳作,能吃上粑粑它劳苦功高;二是祝愿来年也能五谷丰登,粑粑常吃常有。
杀年猪时,祭祀的仪式也不能少,先是接旺子的时候,要拿三张纸钱在刀口处揾成血钱;等把猪毛脱光洗净,准备开破的时候,要把猪扶了趴在屠宰桌上,使之正对自己家大门,头朝外,专门拔一棵白菜、一棵大蒜来给猪含在嘴里,放一点酒曲、盐巴在猪的肩部,再把血钱在猪面前烧了,同样也是两层含义:一是敬天地祖宗,二是感谢“老猪”一年来肯吃肯长,寄望来年能喂出更大更肥的年猪来。
每年吃年夜饭之前,除了先烧纸敬天地祖宗外,还有一件事不能少,喂有狗的人家,必须让狗最先享受美味佳肴——要专门把各种好菜好饭拈一点,放到一个盆里,给狗先吃,感谢它,一年到头看家护院,保全家平安,平常却只能吃点残羹冷炙和剩菜剩饭,这一顿,它必须优先。
时至今日,由于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土地没有了,牛自然也不喂了;没土地就没粮食,猪也养不起了;唯有狗的地位提高了,不再看家护院,成宠物了,天天都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待遇了。
已多年没见过这些仪式了,眼见着将要失传!也许在年轻一代的眼里,这都是陋习,失传也罢!可在我的心里,总觉得它是一种传统文化,值得怀念!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