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入学,在北京一所211大学读书,读的算是个夕阳行业的专业吧。被专业老师连坑带骗哄到大四也没转专业,恨自己太傻太天真......
纠结再三没有考研而是跑出来实习找工作,起初也很挣扎,要么公司拿实习生当苦力要么人根本不要你,比较幸运的是去年11月底进入了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的创新项目组。
就这样迎来了人生的一处转折吧,项目跟理财有关又偏内容创业,所以本身组里就有很多这方面的牛人,再加上想做这份工作就必须要对掌握足够的相关知识,于是恶补了很多P2P、基金、保险等等相关的知识,对财商教育有了自己的里理解。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在这个年纪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能够预见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影响会很大。
好了,回头再来说说存钱这回事。没有入职之前本人一直是个月光光,每月肯定要光两次,一次是花光家里给的预算生活费,第二次花光二次补给......消费最多在买衣服和鞋子,再然后是吃饭。
每月生活费2500,其实如果普通消费1500足够了,还能剩1000提升生活质量。可奈何天生剁手党,见到合适衣服和鞋心理就痒,所以基本每月开销都在3500以上......
入职以后实习工资开到手大概有2400左右,想完全用工资覆盖开销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还没有理财意识只觉得又多了一笔钱可以买衣服。。。(看着自己衣柜里那些东西真想返回去剁了自己的手/(ㄒoㄒ)/~~)
之后的一段时间在同事们和老大的教导和熏陶下......我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节点就是在读《富爸爸穷爸爸》的时候。当时乍一听这名字感觉自己进了传销组织 (= 。=),不过耐心读完了自己还是发生了一点小转变。这本书核心理念就不多讲了,其实也很简单,谈一个有趣的点,作者清岐认为普通人生活中买房、买车(包括全款和贷款),都可以理解为一种负债。(这里说的买房是满足居住需求的这样一种行为,投资房产另当别论了) 这种理念展开谈也是个有趣的话题,有空可以聊聊,这里不多说了。这个想法启发了我,或者说我被洗脑了......从那起,我也被植入了一个理念,买买买这种欲望也是一种负债。
就这样我的消费观真的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走心”变成了现在“走钱包”,不理智的消费是种负债,于是每次消费前都会问自己,我买这个的目的是什么,花这些钱值还是不值。
煮个栗子,约妹子去吃西餐的时候我会想,
“这顿饭什么目的?”
“当然是要妹子开心!”
“扇你一大嘴巴,到底什么目的?”
“好吧,想做她男朋友。。。”
好了,这钱花多少都值......
所以你看,理智的消费观不是一定要省钱,而是优化你的消费结构,钱都花在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地方。
再回来继续说存钱的事,有了合理消费意识,我自然剩下了一笔钱,这样每个月只拿父母预算的2500做生活费,剩下的工资2400基本全都被用来尝试学习使用不同投资工具。
哦对了,期间家里看我消费意识偏于理性、又开始学起来理财,还给了我2W.....(感动哭了)初期有了一小笔本金作用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2W本金我用作投资P2P(这里不推荐大家随便投P2P,风险高,普通投资人未经过学习驾驭不了),每月工资全部用来做现金管理(买货币基金,也会配一些P2P活期--同样不推荐初学者买,还有一些短期产品),当然偶尔也会撸些羊毛。
这样每个月都有一小笔理财收益,这笔收益我会单独规划起来,比方第一个月理财收益100块,我就会拿这100去覆盖掉某一块生活支出,比方说充公交卡。就这样慢慢积累,我的可投资金额越来越多,生活需要的成本被收益覆盖掉的也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blingbling~ 没费多大功夫存够了自己的第一个1W,当然了这1W离不开父母的赞助,不过仔细想想,除了生活费也确实没再多花他们一分钱了~~
经历大概就是这样,理财的初期关键在于培养意识,优化消费习惯,学习锻炼投资能力,等到完成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才能有机会施展拳脚~~~
这篇日记也算是回答好多小伙伴们问我的问题,
“ 我有2000块怎么理财?”
“我有1W块咱们理财?”
“我有XXXX块想买股票?”
理财区别于投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习惯和理念,他的最终目的即提高生活幸福感。
所以,当我们再谈理财的时候,一定想要搞清楚,我们谈的是什么。
最后,第一篇日记,希望能帮到小伙伴们,同时也欢迎小伙伴们私信我交流,对于实战性的内容我今后也会不断体验然后总结干货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