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劝某人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时候太难了,明明看着别人行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依然是不听劝,问怎么办呢?
周老师给出了明确的回复,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因为你自认为是在帮助别人,然而在他人的眼里,你只不过是夸夸其谈的知识搬运者,道理一大箩筐,成天说这个好,那个好,就是没见有什么变化,一看就是眼高手低的家伙。真所谓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目前状态的最好体现。你想影响他人变好,首先自己得是那个更好的人。
当然,如果我们是被劝的那一方呢?我们也许也会这样想。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太多了。理论上,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但是我们没时间去思考每个信息或者没法判断是否有价值,所以对价值概率更低的信息会自动忽略,而把关注放在更有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上。而牛人嘴里说出来的是被实践验证过的,而一般人说的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依据,
所以,无论如何,更好的策略是埋头努力,默默改变。直到有一天,即使你不说话,也有人会主动征求你的意见。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为了留住他的另一半或者是喜欢的人,不断的示好或者付出,更有甚者巴结讨好,忍气吞声,有的人省吃俭用,有的人包揽家务,有的人放弃梦想,有的人远离朋友……他们以为付出自己的所有就能感到对方,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他们是越是付出越被动,越付出越心累。那么,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对方呢?此次此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维护自己的形象,增加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智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爱好,结交理想的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就可以始终向别人传达自己的魅力和自信,让喜欢的人主动靠近。
还有一些人会遇到父母、同学、领导、同事对自己不够尊重,要么轻视自己,要么取笑,要么捉弄自己,这背后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对方的素质和修养不够;从长期来看,是自身的能力和表现还不够好。因为外界如何给你反馈,根源在于自身长期的综合表现。
在遭遇他人不友好的对待时,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对方注意并改变,但是别忘了,他们都是自己的镜子。与其要求对方改变,不如让自己真正成为心中期待的那个人,那个人强大、友好、睿智、有担当,是你自己遇到后也会心生欢喜或敬仰,愿意主动靠近的人。
正如书友所说,想遇到什么样的人就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期待别人的救赎和感染,要学会自己刮骨疗毒、脱胎换骨。
所以作者分享了特雷西在2014年2月的TED演讲中提出的一个思考角度:在和别人结婚之前,不妨先和自己“结一次婚”。这个假设留给各位书友来思考。
分享了影响、吸引和成为,那劝说、付出和要求是不是就不能用呢,作者说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二元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视情而定:在该劝说的时候极力劝说,在该付出的时候尽情付出,在该要求的时候勇敢要求,同时不要忘记立足长远,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可影响、能吸引”的人。
正如查理·芒格说的,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留给大家思考题,你会和与你一样的人结婚吗?
更多的读书分享请做客曼曼细语读书圈https://t.zsxq.com/Aq3Nz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