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幸运藏在昨天的坚持里——题记
好多老师的读书笔记从传统的文字摘抄变成了思维导图的视图化笔记;有的老师花上四五个小时去做深度阅读;有的老师每天坚持阅读、写读书心得;有的读书专题都已经成功组队,非常佩服他们读书的勇气与坚持的毅力,我还得努力。
晚上9点半左右,处理好一天的事务之后,我开始了今天的阅读。
阅读书目:《教育常识》李政涛
阅读时长:一个半小时
阅读摘要:6.人在表演和观看中成长
7.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我读的章节不多,我希望能尽量读懂这些内容,以下是我读这两个章节内容的一些思考:
1.论表演的重要性
书中作者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
人类的表演需要与生俱来,表演自身就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仅是为了通过表演达到某种目的。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从口齿不清到刻意练习最后在大量的展示机会中提高的故事,来阐明表演的重要性。
我也反思我自己和我的学生,这里的“表演”,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展示。
在没有上互加网络课程之前,我们班的孩子,相比而言,更胆小、会紧张、怕出错、讨论也不是那么自如,可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上麦交流、展示作业、荣登榜单,孩子们在每一次小小的“表演”中,变得更自信了、小组讨论也能看到他们更多有趣的想法和创意,这和互加网络课程的鼓励和表扬是分不开的。
从前后对比,也能看出有表演机会和无表演机会的巨大差别。
2.“雕刻”和“唤醒”
书中有个苏格拉底和他父亲对话的片段。他父亲拿石狮子为例,他认为他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他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是在唤醒它!
这是一个颇具禅意的回答。
佩服苏格拉底的父亲在平常的雕刻中,有如此深刻的体悟。
在平常的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多去思考。
“雕刻”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唤醒”是给予适当的环境,让学生主动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成长模式,有时候,可能“雕刻”也有效果,但仍然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唤醒孩子们学习的因子,或者说做一个“扶树人”。
3.教育不等于培训
培训指向于技术、技能和技艺等一切与“技”相关的东西,一个人可以在培训的精雕细刻中使技术趋于圆熟状态,但可能与灵魂的培育没有任何关系,那种“没心”、“没肺”、“没灵魂”的技术人才,在任何时代都不罕见。教育必然含有培训的成分,它对于唤醒之人同样存有技能、技艺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但教育不能因此而缩减为等同于培训,他最终指向的是人格的培育、智慧的启迪等,它更应该是唤醒生命个体的潜能。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需要爱心,教育需要真心,教育需要用心,教育是有情感陪伴的那一部分体验,因此,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培训。
写在后面
【勇气读书会21天打卡】,今天是我的第5天,继续努力,坚持阅读!如果你读的也是《教育常识》,欢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