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一段诡辩: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退休年龄放在50、55、60?
关于35,我认同且赞同。
35岁,就是本科毕业12年,2年用来摸方向,5年扎根,再5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35岁,那时自己的父母60左右,应该还没那么多病痛,还能游山玩水,能受得了飞行十几个小时去对面半球,也能扛得住在异国小镇骑马坐象。
35岁,收取那12年的果实,以此去创业。成功了,能顾老人一世,能护配偶余生,能给子女最健康的成长环境。失败了,重新再来也不会太晚。
35岁,如果结婚了。
结的早的,子女已懂事,自己可以多投入创业之中,给子女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的晚的,刚有子女,创业初期的疲累会因小孩第一声称呼、第一步行走、第一次奔跑向你而瞬间消散;
还有一种,没结婚的,可以抛弃职场中刻意伪装的铠甲,自己一个人一边追求事业一遍寻觅爱人。或者时机刚好,觅一人同舟共济、约一生举案齐眉。
或者还有离异的,刚好沉淀下来,把婚姻状况和工作一起换掉,辞旧换新,尝试涅槃重生。
我这个人...很不羁。刚入大学就定义自己的大学是“为自己的人生打工奋斗前最后的四年假期”;刚步入银行工作就想好“三年之内还是柜员就主动辞职”。
金融行业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干了五年差一点,很开心很满足的一次工作经历。那时候政府新闻天天“五年计划”,我也随大流把我人生的工作规划定做“每五年挪一个地方”。当时心里这么想的时候觉得自己脑洞一如既往的大。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喜欢到自恋。
真的还是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别做小绵羊比较好。我们这一代,一半人奋勇向前哪怕头破血流也要争出个什么,一半人继续着小绵羊式的包办工作包办婚姻。那么等到我们的下一代,成功率大的必然是敢想敢做的那一半人的子女。
上一段的前提大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说我们眼高手低也好、不切实际也好,真的没多少人喜欢朝九晚五的公司或政府生活,没有人喜欢“工作=工资+退休金”的模式。- 点到为止,承认与否,看自己。
我可以接受上一辈人插手我的学习、工作、婚姻。但我不会让他们决策我的选择。这不是不忠不孝,这是大义大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关于自己的部分都是独立的,我不会按照上一代人谱写的剧本去活,我也不会为我的下一代绞尽脑汁去写什么剧本。
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剧情:浪漫、激动、惊喜、痛苦...但人生不需要剧本。若是事先有剧本,岂不是很无趣?
至于我,这第二个5年计划,不畏惧、不彷徨、努力闯、平常心,便是我要的、也是我一直在做的。
总有个人会穿过人潮拥抱你。在那之前,请学会好好拥抱自己。这样,哪怕此生不巧无人拥抱,也不会太落魄。
加油,期待35岁的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