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之都兰一中》

      西宁距离都兰大约400多公里,日程按排我们一天要赶到,因为中途还要在茶卡参观游览盐湖占用一部分时间。所以,筹备组的同学要求大家早点走。乘车集合地点还是在西门外的西门体育场。

      高原的清晨,7点多钟,天还未大亮,空气中带有丝丝地凉意。原本以为清凉的夏都西宁,临近中午和下午之时,万里无云的高原,在太阳赤热的炙烤下也是酷热难耐。乘着现在凉快,石老师和同学们陆续如约地來到了集合地点。

晨曦微露,即将都兰之行。

      筹备组的同学们正在往车上装载路上吃的小零食。炒花生、瓜子、矿泉水和宴席上喝的白酒。同时,考虑到石老师的年事已高,高原氧气稀簿,细心的筹备组的同学还特意为她准备了一罐氧气。等一切装载停当,东方的天际处露出了一片鱼肚白,晨曦之中,中巴车驶出西宁市,沿高速公路穿过层层遂道一路向西急驶。

      为了调节漫长路途中的沉默气氛,王剑明和邵兰青同学相继利用车上的音响设备和同学们勾通互动着。车出小高陵,负责此次聚会摄影的邵兰青接过话筒做起了我们的义务导游,他介绍说:同学们,再往前走就到达日月山了。日月山,它是咱们青海省农牧业的分界线,大家可以往车窗外看,现在,在内地,小麦早已经收割完毕,而在青海,由于纬度高的原因,小麦正处在灌浆后进入到成熟期。目前,咱们的车辆还是行驶在东部农业区,路上沒有大群的牛羊。等过了日月山,那就进入纯牧业区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没有了庄稼,有的只是成群的牛羊。

草原中,放牧着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羊。


      青海,也是咱们中国的四大牧区之一。说话间,中巴车已來到日月山的附近,邵兰青再次指着车窗外继续引导大家说:由于修了高速公路,我们这次只能远看"日月山”了。他继而又问同学们说:大家都是老青海人了,为什么这个山叫"日月山”,“日月山”上有个什么建筑?一个问答题将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來了。作为老青海,每次下西宁,当时的老青藏公路就从“日月山”脚下经过,对于邵兰青提出的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同学们,女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山上修建的那个亭子叫"日月亭”!邵兰青笑而回答说:大家回答正确,“日月山”是因唐朝的文成公主去西藏和亲思念家乡时摔碎了"日月宝镜”而得名的。这时,同学们的思緒也随着兰青的娓娓道来,一幅磅礴的唐番和亲巨幅历史画卷慢慢地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

        唐朝,为了和边陲的西藏永世修好,稳定边疆,当吋的唐朝皇帝将自己的义女文成公主远嫁给吐番王国的松赞干布。为了和亲,我们仿佛看到西去茫茫的草原和大漠之中,一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带着陪嫁的全部能工巧匠、各种书籍和种子迤逦跋涉在青藏高原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文成公主为了绝决再回唐朝的决心,当行进到青海境内的一个小山上时,她让侍女最后一次拿出父皇赐予她的日月宝镜。少女忧郁的脸上,杏眼微闭,泪水涟涟,任凭梨花带雨的泪珠儿在脸颊上流淌。此时,她记起了父皇和母后的嘱咐,"孩儿,每当你想家的时候,就拿出这日月宝镜面对长安的方向一照,你就可以看到父皇和母后了”。此时,文成公主拿起“日月宝镜”照了长安,拜别了父母。最后又照了照自己如花似玉的娇好容貌,为了大唐的千秋基业,为了边疆稳固。她知道,此一番和亲,自己恐将再终生难回长安啦!此刻,随着故事的情节,同学们是乎都能体谅到在封建社会底层一个弱女子別无选择的心声,只听,"砰”地一声“日月宝镜”被文成公主摔碎在日月山的岩山上,紧接着,大帐內传來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哭声包容了她太多太多的內涵。苍天,为之动容,穹顶之下乌云堆集,大雨倾盆,(这也就是后來当地百姓说的"泪飞顿似倾盆雨”)。之说。

穹顶之下,苍天也为之动容,洒下一束佛光。

      大地,也为之动情。全青海境内的河水都东流一去奔大海,唯有临近小山附近这条承载着文成公主太多眼泪的大河,改道陪她西行向西流,人们把这条唯一向西流的河叫做“倒淌河”,这也就是后來"倒淌河”河名的由來。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的西行和亲,又将海拨3000多米的小山,铭名为"日月山”,并在山上建一亭谓之"日月亭”以示纪念!

一条大河向西流的倒淌河收费站。

      哭罢心中的郁闷,文成公主命人再起鸾驾,长长的和亲队伍继续跋山涉水。而今,跨越近千年历史的我们,在对故事主人公的无限感慨中收起了画圈,也追随着文成公主心目中的那片佛国净土继续西行。

      车窗外,远山成岭,侧看成峰。和南方秀丽挺拔圆润的大山相比,西部的山则透着雄伟和浑厚,裸露的山岩筋骨毕现,显得更加刚毅与冷酷。要是把北方和南方的山有的一比的话,南方的山树木葱笼,云雾缭绕,象一位躲在朦胧纱里风姿绰约的少女,而西北的崇山峻岭则是雄姿壮美的俊少年。

        经验告诉我们,在大漠中行走,假如你看到远方绿树成荫,湖水涟涟。那一般是海市蜃楼赐予人们的幻化。假如天际处葱笼的绿色随着行进的速度一直不变,那绝对是生活在大漠之中居民的村庄了。车子近了,我们看到高速公路边懒散的黄牛悠闲地啃食沟渠里的青草。树木掩影下的农舍以及农舍周边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绿格莹莹的麦浪给这灰色砂砾的大漠增加了无限的生气。

蓝蓝地天空,莱花儿黃,游人在花中倘佯。

      同学们逐渐从兰青凄美悲壮又带有地名介绍的故事中走了出來。剑明同学又用另一种方法调剂大家的情绪,每人一歌。坐在前排的张文伟同学一曲《青藏高原》唱得同学们触景生情,心潮澎湃!由于是心临高原其境,所以也更能引起大家内心的共鸣。“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却的眷恋”。文伟那悠扬的歌声也确实唱出了我们这次母校行的心声。        紧接着,话筒又传到了刘晓且和她一行广东朋友的手中,四个人又用粵语将《上海滩》的经典歌曲演唱了一遍,南方粤味的语言把大家逗笑了,王剑明则给同学们演唱了一首《高原蓝》"人都说高原高,人都说高原蓝,高原上的那一眼汪泉,她就是阿妹的双眼”。剑明抒情地吟唱,歌声唱的全车同学们的心都年轻了许多,心儿都唱飞了。唯一随车跟随我们去都兰魏凤菊的小外孙女,也童声稚嫩地给这些姥姥,姥爷们唱了一首儿歌。

高原上那一汪泉,她宛如阿妹清澈的双眼。

      约12点,茶卡镇遥望可及,谁知道好事多磨,汽车跑着跑着突然熄火停了下來,怎么打火都打不着。我想,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最好注解。没办法。全体男士被要求下去推车,车门一打开,一股闷湿的热浪顿时噎得人们喘不过气來。大家在骄阳下汗流夹背的推啊推!几经几个來回,车终于打着火了,司机解释说,是电瓶里的电,被车内空调消耗过大亏电了。

烈日下所有男士推车,女士可以免此劳苦。

    戈壁, 远方山坡上用石头镶嵌的巨型大字“天空之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一一茶卡盐湖到了,它就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清澈的湖水在白色盐晶的衬托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光镜。把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倒映出來。让你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到了。

        盐湖的大型综合停车场上,停满了來自西北各地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自驾游的小轿车。一见旅游车驶來,3~4个售卖塑料鞋套的商贩 马上将车门围住,他们绝不放过每一辆车停的机会。个体商贩向你喋喋不休地兜售,一双要价20元的塑料袋材质做成的,一次性所谓的防水鞋。大讲什么盐能腐蚀你的鞋子,还可下湖使用不蛰皮肤等等好处。由于有的同学來过盐湖,知道他们言过其实,告戒我们不要和他们搭讪,听信他们的鼓惑,建议我们不要买,只管跟随大部队走就行了,我们径直來到游览入口处。

天空之镜,据说可以透澈净化人生的灵魂。

      茶卡盐湖的旅游景点,熙熙攘攘。通往湖中的大道上滿是旅游观光的人海,纵观景区的设计全部是体现最大人性化的理念,诸如登高远望的铁塔,可以用电梯把你提升到几十米高空,让你一揽无余地俯瞰“天空之镜”的湖光山色。一应俱全的饮食,冷饮可以让你尽享高原特色美餐。茶卡的羊只,只要打造成曾经给皇帝进贡过的"贡羊”,马上一只羊的价格便身价百增,用盐或昆仑玉做成的工艺品,各种高原药材、甚至连带爱犬旅游的"托犬中心"都考虑到了,他可减少你进湖游览时的忧心。反正商家瞅准了游人口袋里的钱,为的就是让你舒服地,体面地,心甘情愿地掏出兜里的每一分钱。

        在青海乃至全国的景点游,我感触和体会最深的是青海门源百里油菜花海,乌兰县的茶卡盐湖,这两个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包装了门源的百里花海景区和天空之镜的盐湖景区,其创意设计者可谓才智过人,在没有开辟成旅游景区前,油菜籽的亩产量和盐湖的盐产量还是那么多。可是现在思路一变天地宽,开发了旅游产业的两地,在原來收益不变的基础上,又额外地增收了旅游门票,以茶卡盐湖为例,一张门票70元,景区小火车单程50元,景区每天都有近万人旅游观光,这个收入可是不得了。旅游门票的收入肯定超过了油菜籽和盐产值的收入。而且还不象其它人工种植打造的景区有季节之分。旅游,还带动了周边人就业的机会,因为景区商业网点林立,整个茶卡镇修建了许多家集吃住游为一体的“民宿”,为了对付湖区太阳薰烤和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景区的服务人员,不分男女,全是身着“蜘蛛俠”服装将脸部遮盖起来,他们用这种装束应对强烈的紫外线!

人员走失后,部分同学在用盐巴的雕塑的塑象前合影。

      在盐湖广场,王剑明让大家集合,强调了游览纪律和参观后的集合地点,要求大家统一行动,免得掉队。但是,实际操作起來,远必想象的要复杂,男的要照相,女同学要摆拍,走着走着,同学们都走散了。我和刁国臣往湖中央走,极目所见之处的湖里,彩衫点点,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我俩也不知道我们是走在了队伍的前面了,还是掉队了。在漫无目标的边走边等待中,老刁拿着他20元买來下水的塑料袋鞋,(其实真用不上)向路人兜售,无人要买,减价卖给路边售饮料的,还价只是给一瓶矿泉水,可想而知这双塑料袋鞋的暴利。返回途中,见到了石老师和一些同学们。我们聚在一起不多时,利用手机告诉所在方位后,同学们陆续赶来集合了。由于离剪票的出口还有4~5公里,张文伟和石老师坐景区小火车走了。

      如今的  茶卡镇,也正向城市化的布局迈进,大小街道及国道全由信号灯控制,各处摄象头在忠实地执行着赋予它的任务,镇中心的大街上,道路中间隔离带也种上了耐盐碱,耐严寒別有特色的植物一一高原红柳。

        在去都兰的车上,大家诉说着自己在盐湖的见闻,女同学擦了防晒霜和用纱巾遮挡了身体暴露出来的部分还好一些。男同学则惨了,尤其是广东來来的朋友,他们沒有高原防晒意识,使用防护设备,整个身体全都暴露在炽热向阳光下,脸部均被敷上一层高原红,嘴唇都干裂了。

每天游人如织的茶卡盐湖。

      乘同学们热情高涨,主持人邵兰青引导让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茶卡的由来和典故。同学们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绘着自己所知道的茶卡的知识。

    原來,在远古时期,青海、西藏广袤地土地上是一片汪洋大海,古称喜玛拉雅海,后來,由于喜玛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古喜玛拉雅海退缩了,它给我们现在留下了星罗棋布大 小不一的高原湖泊和众多的贝壳梁。青海湖以及茶卡盐湖便是古喜玛拉雅海的遗存,由于地表水携带有大量的盐分,所以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加之高原太阳的蒸发,据说,茶卡盐湖盐的储藏量足够全世界人口吃上近百年。盐,从古代起,便是当时的统治者统购统销的特殊商品。在历代的商品贸易中,据学者考察"丝绸之路”共有两条。一条是北线甘肃的河西走廊,另一条则是南线走茶卡经都兰然后路过诺木洪,汇集在格尔木一带进新疆然后到达波斯一些国家进行货物交易。这就为什么有都兰热水的古墓葬群,有诺木洪的古大城找到了注解!因为那里据说曾是一个国家。再说茶卡地名的由來,汇总同学们的发言。茶卡这个地方,原是茶叶与盐巴的集散地,一条茶马古道联通了内地与边疆的商品交易,在这条商贸的古道上,内地的马帮为藏区牧民驮来了他们所需的“伏茶砖”,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盐巴也由马帮回程时驮回。当时的统治者设卡对茶、盐收费,久而久之,人家便对这收费的卡口称为茶卡,它也演变成如今的茶卡镇。至于笞案对错已经无所考证,这只是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一种理解而已。

内地天已黑了,而青海的8点则是夕阳伴晚霞的时光。

      晚8点,都兰县到了,新修的高速公路绕过了夏日哈镇,径直來到县城都兰第一中学一栋名叫“紫光阁”的宾馆住下,由于一路颠簸和劳累,担任摄影兼义务导游的邵兰青累倒了,他用上了给石老师准备的氧气瓶,氧气瓶被大家抬进了房间,兰青本人则被同学和司机搀扶着进到卧室休息。他自嘲地说:给石老师预备的氧气,老师没用上,倒象给我准备似的。女同学们在下车后见到了现居住在都兰女儿家,帮助女儿带孩子汪梅芳同学,她已经在宾馆前等候多时了,石老师和同学们手拉手与分别近半个世纪的汪梅芳亲切地交谈着。

在宾馆等候多时的汪梅芳和部分女同学合影。(左数五)

      清晨的都兰,一辆响着音乐的洒水车在给县城的道路上洒水,环卫工人在打扫清扫车清扫不到的卫生死角。吃过早饭,筹备组的同学王剑明告诉大家参观母校注意的事项,他说:前一阵经王宏伟社长与都兰县委宣传部和县电视台联系。他们也非常重视这次石老师带队的母校行,县委已派专人负责接待,同时,都兰县电视台也有摄影记者全程跟踪拍摄,准备晚上在《都兰新闻》中播放。

      在催人奋进的《运动员进行曲》中,新修的都兰县第一中学的大门外,早已挤满手持哈达的校长和教务处的老师们,在浓浓热烈地氛围中,同学们被作为贵客依礼接待敬献哈达。学校的电视屏幕滾动着《热烈欢迎老校友回访母校》的字幕,在石老师提议下,全体师生在教学楼的屏幕下合影留念。

同学们在教学楼前合影。

      感受着母校给予的温暖。校长冯双红首先给石老师献上代表友好、纯洁的哈达,其后,同学们鱼贯而进,我们接受都兰一中老师们敬献的哈达后道一声“扎西德乐"。相互祝福,紧接着,现任校长冯双红和负责接待的老师,带领我们这些“老校友”步行來到学校的荣誉室的大厅。讲解员给我们讲解着都兰一中的过去与演变。她说,都兰一中的成立是在50年代未期。进入60年代的后期,为解决牧区孩子上学不便,从当时校址在西宁的公安中学整体又撤來一些农场的同学。他们是在72年的高中毕业,这一届学生应是都兰一中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

      随着讲解员缓缓的步阀,我的思绪早已闪回到过去。70年代初期的都兰县掩映在一片荒原中,以老县委为轴心,过马路向南依次是都兰一中,农水站,都兰兵站,都兰县人民医院和县委招待所。再就是百货公司,电影院。穿过后街,有新华书店,蔬菜公司,都兰小学,税务局、照象馆,交通旅社,交通管理站和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等部门。南边的远处是修造厂,面粉厂,电厂和地质队。一条肩负国防和居民生活为一身的青藏公路南北穿城而过。一座大门的铁架子上书都兰一中,那便是我们的校区。进的大门后,一座毛主席去安源的照壁,遮住了一座大礼堂,道路的东西两侧是,东边几排是女生宿舍,女生宿舍的前面是多排教室。道路西侧是校医务室,男生宿舍,教师办公室,伙房,水房和一个一亩大小的大水坑,(后填平了)一个简易的自來水房(用汽油桶焊接的装上水当自來水用)再往前便是几排教室和操场。当时的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厂矿,农村和县机关以及察汉乌苏镇,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劳改系统的,诺木洪,香日德和查查香卡农场。当时,年令大的不过17岁,小的可能14~15岁的一批少男少女。由于当时的农场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匮乏,他们不得不离别父母,到200多公里的都兰县集体求学。 

    当时的青藏公路,掛着军牌的军用车队一队一队地向西藏输送着各种战备物资。因为边境刚爆发了一场中印战争,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都兰县的经济也靠青藏公路运输,那时是计划经济,青藏公路,她象连接母婴的脐带一样给我们输送着给养,一切物资调配全凭各级政府统计上报与计划。所以居民供应之外的副食品,也只能由自己想办法。我们学生是每月定量32斤,除2斤大米和几斤青稞面外,全部是细粮面粉,据说女生的口粮比我们少几斤。县上说是有一个蔬菜公司,简单的柜台上,永远是自产或是从各农场拉來的洋芋和白箩卜,甘兰菜。学校的大伙房,每天几乎是一程不变的洋芋,甘蓝和白萝卜组成的饭菜,几年的学生生涯,几乎鲜有新鲜蔬菜可吃,至今有印象能记起來的是,一次芹菜炒肉,一次是鸡蛋炒韭菜,鸡蛋是一个一个煎着卖的,好象是一毛钱一个,平时遇星期天能改善一次生活,大米饭二两一份,萝卜炖羊肉3毛钱一份,学校管理员买羊肉也是买三等羊或遇到了暴风雪死后的等外羊,一毛钱一斤,便宜实惠拉到学校最受欢迎。在当时低工资的情况下,一个住校学生一个月少则7~8元,多则15元便可以生活,伙食费每月基本固定不变,多余的也就是一点洗漱用品,在那物资馈乏凭票供应的年代,买布要布票,吃饭要粮票,买日常生活用品要有工业券。所以,你即使有钱也没地方消费。一到星期天不上课,男生最大的愿望是到交通旅社,喝一碗2分钱的稀稀的大米稀饭,一个馍,花6毛钱买上半斤酱牛肉,別的同学是否买过我不知道,反正我吃过一次,还花1元多买过一瓶果酱。在简书中,为什么多依我的语气述舒呢,我认为,在都兰一中的几年里,我的学弟学妹所经历所看见的,都是我也亲身经历或看见的,我的所见所闻也可代表当时学弟学妹的眼见耳闻。

边输氧边跟车为同学服务的邵兰青同学。

      讲解员又将我们一行人领到一中的荣誉大厅,她向老校友介绍70年代的都兰一中在德、智、体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她说,在那个特殊的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在当时中苏边境紧张的的特殊时期,我们的老校友们,他们在当时的文化大革命动荡时期,是停课闹革命还是复课安心学习的两难中艰难择诀。但形势不是全体都兰一中师生所能左右的,新疆边境上,苏联策反我们的牧民,用武装直升飞机向他们的国家一侧驱赶我们的牛羊。为了战争,边境已向内地大批疏散转移群众,在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地大背景下,我记得我们在课堂上简单地学习了诸如“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战时用的俄语。同时,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教导下,我们也拿起洋镐、铁锹在教室前面的空地上,挖出了自认为足够躲避防空用的堑壕和“猫儿洞"。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挖得战壕和仅能容身的“猫儿洞”是那样幼稚的小儿科。但在当时,我们是认真的,而且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劳动成果,那绝对是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堡垒!导游又引导大家向前走,随着缓缓的步伐,在一排刊板上,我们见到了近半个世纪石嘉林和她志同道合的韩模初老师,当年,年轻的两位老师结成伉俪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无怨无悔的教书育人。这要是搁现在的环境中,宣传机器的喉舌不知该如何长篇累牍地大肆赞美了,但在当时,都兰一中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认为这是应该的,本职工作理应如此,沒有到艰苦地方“镀金”这一说。

    随着导游的讲解,画面又切回到两副刊板上,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十六字方针。八个同学抬着两块标语牌经过了主席台。展厅的刊板上一个个男女运动员稚嫩的面孔微笑着也向我走来了,他们是初高中各个年级的王剑明,刘玲,李朝军,宁占发、田农、王黎明、马春虎、王振山、李永和、邵兰青、王康健、王宏伟、杨光、缪善良、侯爱民、王进敏等等。这是一个体育群体,他们脚蹬钉子跑鞋,在当时都兰一中最先进,最前卫的炭渣跑道上纵横驰骋创造了当时的百米短跑记录。每当一年一度的全校体育运动会开始的时候,那便是我们全体师生的盛会,终不忘,催人奋进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来了,扩音器里传來了主播人员调兵遣将和报告成绩的声音。在代表各年级导牌下的入场仪式上,各年级运动健儿接受主席台老师们的检阅!他们身穿让人羡慕的短裤背心,白底红字的号牌是那样地红艳夺目,唐殿豪老师的“各就位,预备”!“啪”的一声发令枪响,运动健儿勇往直前的镜头在我脑海里恍如昨日,

刊板中的运动员。你也在其中吗?

      篮球队则代表都兰一中到州县,厂矿,机关进行友谊比赛。虽然那时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但,篮球队的同学们还是争前恐后打球,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当然也忘不了当时的学妹毛成华在体育比赛时,一只红十字药箱揹在肩上,穿梭服务于人群中,给受伤的运动员抹碘酒,红药水或擦“松节油”。我们一些沒有运动技能和比赛无关的闲散同学,只能依这痛那痒痒办法向她讨要几粒含碘片”吃吃。嗓子眼虽然很辛辣,可是精神很受鼓舞。跳高,跳远,单双杠,铁饼,铅球,标枪,手榴弹,排球,篮球,400米接力赛让我们看的心动不己,眼花缭乱!在我们毕业时,当时的校长和班主任及副科老师送给我们留念的一只带盖的搪瓷茶缸,智慧的老师谕意深刻地在每个人名字中取一个字,凑成了勉励我们的一句词即“从豪志,成永芳”。他们分别是:曲志兴校长,唐殿豪、秦成林、王永录、陈从善、谢益芳老师。随着几十年工作的辗转,茶杯是不存在了,可是这6字箴言到现在还是勉励着我们一生的座佑铭。有时,每每回忆起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我都会很动情,激动不已,眼里也会噙滿了眼泪,仿佛看到谢老师又一次來到我们的宿舍检查我们的起居,看到她又一次挟起一床急需晾晒的被褥搭在了家属区小院的铁丝上。

      当时在全校同学中形成了一股体育热,为的就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时刻准备打仗”。有的同学在锻炼"铁人三项”,更多的同学则是在晚自习结束后,围着学校操场跑N圈完成《都兰一北京》2000多公里的象征跑,为了增加自己长跑的耐力,我们班田农同学还专门做了一副沙裹腿,每边约4斤绑在左右腿上奔跑!

在一中的塑胶跑道上,女同学感受一下新跑道。

      而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也给厂矿牧区,机关州县演出树写浓抹重彩的一笔。学校的演职及编导老师和同学,在那个时期,用现在用语形容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班级,就可以排演一个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或《沙家浜》。而且大部分演员都是本年级的同学。李玉和的扮演者刘勇,李奶奶的扮演者李桂玲,李铁梅的扮演者张玉萍,鸠山的扮演者缪善良,王连举的扮演者候爱民,郭建光的扮演者王康健,沙奶奶的扮演者党玉社、日本宪兵的扮演者那景芳等等。这些当年的校花、班花、靓仔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姣美的颜容,用他们唱腔和看电影拷贝自悟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当年李铁梅的扮演者张玉萍和同学们合影。(右二)

很羡慕扮演李玉和的刘勇在70年代初,就能到理发馆用那时很罕见的电吹风吹一个剧情需要的大背头,很欣赏亭亭玉立的张玉萍同学扮演的小铁梅,一袭红围巾,象一片云霞在校园的雪地里跃动着,她是那样的红艳。一句“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那字正腔圆的京味是乎还飘荡在一中的大礼堂中!还有那舞蹈演员田农、尚杭宁、刘晓且、何建平、魏风菊、王秀兰、牛青春、李海梅、李芬娟、王进敏、马春虎、邵兰青等等。(有的已记不起,请提供演员同学的姓名可添加)。学校、厂矿、农村处处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

      每到冬季,都兰的雪下的格外的大,北风裹协着雪花也就格外的冷,连大地都冻的裂开了口子,人们都说是滴水成冰确实如此。而这个季节也是驻守在西藏的边防战士退伍转业的季节,学校东边的都兰兵站已经容纳不下上线的汽车连队,和下线退的伍老兵的车队。而拥军爱民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学校的操扬上停满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依法”军车,军车显得很笨重、很高大。据说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缴获印度的战利品为我所用。各班级接到班主任老师的通知后,纷纷给亲人解放军腾驻宿的教室,在搬桌椅杂品的行列中,我们看到了赵建青,牛树清,翟永平,锁镇,樊风梅,张晓香,左福荣、張国经、邢巧霞,龙玉兰,刘玲,戴荣芳、蒋宝枝,李忠帮,黄铁建、刘兆康、简海荣、牟敦才、刘元凯、曹建中等同学的身影。慰问亲人解放军也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冬天拉开了序幕,“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小分队这时下部队搞联欢演出,《洗衣歌》最能表现军民之间深厚感情,鱼水情的情深意长,而且曲调欢快热烈,乐曲优美,加上女演员载歌载舞婀娜的舞姿、牛青春演的小卓嘎的风趣活泼、炊事班老班长唱腔也最受战士们的欢迎,《洗衣歌》这是一个演出保留节目逢场必演,经久不衰。她反映了汉藏的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事迹。场外,学校还利用星期天组织女同学到兵站义务劳动,男同学打扫卫生,女同学则给战士们洗军装。军队和学校的“拥政爱民,拥军爱民”那就是一个翻版的《洗衣歌》的场面。换回来的是,兵站解放军赠送给学校几坛子腌辣椒和腌糖蒜让大家改善生活。

部分宣传队人员和石老师合影。

      在那激情似火的年代,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我们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学工、学农、学军活动。

      都兰电厂、面粉厂是我们学工锻炼的基地,每当学工开始,我们便打起背包就出发,要求吃住都要在学工的单位,电厂不给你任何报酬,吃住全是自己的,单位只是给你提供一块住宿的床板。在学工期间,我吃到了用蒸屉清蒸的很好吃的青海湟鱼,见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一头被人们绊倒在地,待杀的牦牛那无助的眼神里流出的眼泪。在刚到青海的3年中,第一次露天在电厂西边的排水坑里和同学们洗了个凉水澡。

      到电厂学习,主要是学习烧锅炉,掌握蒸汽压力表,拆修机器,学校平整操场后需要碳渣,我们学工的电厂正好碳渣堆集如小山。于是,学校拖拉机、架子车一齐上。几天中,都兰一中有了全天候的碳渣跑道,有了黑黑的跑道,同学们再也不怕大雨泥泞和冰雪融化了。

        在面粉厂学工的同学,女同学学习如何磨面看守磨面机或记帐出入库的一些较轻的活,男同学则干些扛面粉袋码大垛的一些重体力劳动。现在想來太不合理了,可是在那个年代,自带粮票,不要工资,那是接受工人阶级领导的必修课,大环境如此,谁也没有维权意识,大家也不曾想到这一点。只是某一天的中午吃午饭的时候,一声通知,面粉厂跑水了,同学们放下手中的饭盒,快步向学校南边的面粉厂跑去。只见已经磨好成品的面粉库里地下有积水,同学们二话不说加入了抢搬面粉袋的行列,一袋袋未湿的面粉通过跳板又一层层码到新库房里。

      学农,我们是通过这些途径,学校征用了一块莱地在校园的东面,现在想是雇佣了一位老乡负责种莱,起初,我们学生帮助建干打垒的房子和翻菜地平整莱畦子。还有就是学校组织的劳动,如,为了解决大头莱、萝卜的保鲜问题挖伙房后面的菜窖,我们年级带着帐蓬到都兰县南边的“官家崖河”挖水电站地基,河道里全是鹅卵石,我们用最简陋的工具洋镐、铁锹和架子车在斜坡上人力将挖出来的砂石运出去。当时都兰电厂是火力供电,根据夏冬季的日落时间调整用电时间,那时候,不论你在干啥,只要灯泡闪灭三下是提醒你要拉闸了,等再闪时灯泡再也不亮了,一天的供电时间也就结束了。学农最直接,也最符合学农要求的是秋收的8月份到“察汉乌苏”公社的乡村割麦子,毛成华记忆最深地是到热水公社的村子里帮老乡收麦子,吃住在老乡家。体力劳动很重,绝没有现在摆拍上镜头的造型,那是实打实要完成规定的割麦任务的,否则,那就是你资产阶级娇小姐的作风没有得到改造,不能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那是要上纲上线的。当时和刘玲分一个老乡家里,老乡待她们很不错,期间,宰了一只羊灌血肠招待她俩,她俩硬着头皮尝了尝还有鮮血肠子,那场面至今回忆起来还让人望而生畏。其它的学农劳动挖学校厕所,冰天雪地山一样的粪堆坚硬无比,洋镐下去只是一点白色印迹。全体同学没有一个退缩地,屎尿的渣子经常嘣到同学的嘴里,他们吐出來以后接着干,在当时的宣传“沒有屎尿臭,那來的五谷香”口号鼓舞下,任巧云同学早早的加入了党组织。

      学军,这是战争需要,时刻要准备打仗,操场上传來我们练拼剌刀的喊杀声,沟渠里有我们练瞄准的的身影,更有"三支两军”驻校军宣队教练发出的“卧姿装子弹”“匍匐”前进的实弹射击(记得每人3发子弹)磨坏了几条裤子全然不顾。拉练曾全班男女同学扛枪翻越东边的群山到达热水公社的热水村,70年代初,我们听老乡说就知道那里有一座古墓群,“九层妖塔”主墓我们只是爬上爬下沒觉有什么稀奇,但周边的小墓坑,现在知道是殉葬坑,我们拽看芨岌草下到土坑里玩过。记得还有一次全校大拉练,目标是近100公里的香日德镇。我们按学校要求打好行李,并装上几辆装行李的大卡车,全体师生徒步沿青藏公路向香日德进发,那时相当年轻,精力旺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一路上说说笑笑欣赏着沿途草原的风景也很有趣味,有的女同学体力可能差一点,走不动了,被搀扶上了收容车,不知为何,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走了5~60里路了,传令停止前进,排头变排尾,排尾成排头要求返回学校,时隔近半个世纪了,不知道拉练为什么取消了。

拉练去热水公社的途中74届同学合影。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被引导进现在学校的食堂,只见几排打饭口,整洁干净的餐桌,自來水洗碗池和专设的回民灶。讲解员指着黑板上一个星期的食谱告诉我们,为了学生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食堂一个星期饭菜的花样不相同,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就餐专辟了回民灶,这时,墙上的一条标语引起了晓且带来朋友的注意,大意是“你以为自己是知识青年啊就可以插队”。猛一看,挺扎眼,等和南方的朋友反复默念,其真正的韵味出来了,它是恢诣幽默让大家自觉遵守纪律不要插队的。问了跟随陪同的冯校长,果然如此,冯双红校长,诺木洪人,后证实是周惠老师的学生。

冯双红校长。(曾是周惠老师的学生)

      眼前的多功能食堂又使我的思绪回到了70年代我们上学时的食堂。同学们的碗筷都是放在大厅的碗架上的,没等下课便让同学提前占领打饭的两个窗口,我们班同学來的晚也不要紧,拿着碗可以直接加队到前窗口买饭,而其他年级的则对不起,乖乖地夹着碗排队打饭,为什么这么霸道,因为我们是高中毕业班,没人和我们一般见识,我们可以控制米票,将学校找零1斤和几两的米票控制绝大部分,使得食堂吃大米饭时找零找不开,学校卖饭菜票的管理员和我们男生商量,找我们的班主任这才解决吃米饭饭票找零的问题。那时,学校食堂也沒有回民灶,许多同学也违心地和我们一个锅里摸勺子,现在,他们也是各条战线上的栋梁。

学校食堂打饭窗口。

    为了控制早晨供应的热水充足且打开水或洗脸水不用排大队,我们贿赂当时烧水员工刘卫民,说是贿赂无非是帮他劈柴烧水,勤快地干活,把他干得活我们包了,换取他水房的钥匙,这样,我们冬季可以多用热、开水不用排队,如此,刘卫民方便,我们实惠!

      参观结束了。我们全体老校友被校方要求吃一顿饭以示欢迎。宴席按排都兰一酒店,席间,石老师代表同学们再三感谢都兰宣传部、都兰电视台及都兰一中在座的校长和老师,而冯校长和电视台的摄像则说:象这样大规模师生回访学校的也尚属首次,我们也感谢都兰一中毕业的老校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重返学校故地重游。

      为了答谢校方的盛情款待,广东来的朋友决定用做几个广东风味的拿手菜回请校方领导,她放弃了下午和我们一起去草原花海的机会和王寿魁同学一起去超市及市场釆购了几只活的跑山鸡菜蔬。晚宴上,让我们尝到了正宗粵菜味美的“手撕鸡”、“酿苦瓜”、“酿豆腐”、“鸡骨淮山汤”。

广东特色菜手撕鸡。

      都兰宣传部也邀请我们驱车20余公里畅游都兰的草原花海。只见高山之下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红白相间的“狼毒花”竞相绽放着。

再见了都兰的花海草原!

      第二天清晨,我们就要离开相伴了三天的母校都兰一中,一向刚中带柔的刘玲同学在车上无声地抽泣起来,她在同学微信群里说道:我含着热泪向我的母校告别,这一别将是无期的,再见了这曾经留下我的童年及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的母校。

        张文伟同学留言道:再见了都兰!再见了母校,我怀着一颗激动而又难忘的心情踏上了返程回家的路。

      樊风梅同学更是动情地在微信中留言。您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您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都兰一中,您是红蜡精神的最好诠释,桃李滿天下是对您最好的回报一一献给敬爱的石老师。献给我的母校都兰一中!

      7月的青藏高原,滿眼都是白云飘浮的蓝天。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和一路格桑花,还有远处那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山。回程的汽车是走青海湖北线经刚察去海晏,然后返回西宁,筹备组的带队同学要求,要走完一天的旅游路程。坨坨山海拔3700余米,山上经幡随风舞动,游客下车拍照留念。山下公路两旁一路花海伴随我们前行,浩瀚的青海湖,湖边的油菜花,蓝天上的白云,使我们真正领略到了“青青的山,蓝蓝的海,高天流云映花海”的壮丽景色。

无尽的各色花海,一路伴随在公路两侧。

        金银滩上,一顶顶帐篷矗立在牧草莹莹山花盛开的大草原上,随着王洛宾的经典名著《在那遥远的地方》吟唱,我仿佛看到了在那草原深处的山脚下,有一位牧羊姑娘微笑着向我们走來。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原子城,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无私和伟大,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研制了"二弹一星",使我们伟大地祖国庄严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拥有核武器,但,我们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在海晏县一个荒滩里面,据邵兰青,王剑明同学说牛树清同学在这里和他们的同事合作办农乐,等到了饭庄,被告知牛树清已经回西宁了,现在的董事长李忠亭是诺木洪的,74年曾和我一起去浩门农场青年队,据李忠亭介绍,他退休后又和朋友合伙搞的旅游餐饮业,现在江西沟有2000余亩土地,最多时养青雁1万余只,旅游高峰每天宰杀近百只青雁。

暮色中,有灵性的青雁群在头雁带领下自动回巢。

        在临近都兰旅程结束的聚会上,大家说起了清涩的少年犹如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两小无猜同窗共读4~5载从末敢大胆表露爱情,只是默默地在心里爱着对方。我们这一届也是啊,有好几对当时看好“有戏”的同学最终却沒能成眷属。不会表达,不愿表达,羞于传情,是当时男女青年谈恋爱的通病,那时的报纸、电影宣传的正面人物有配偶吗?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江水英、王成、王芳和《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他们有老公有媳妇吗?沒有。全沒有!他们全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难怪电影《金光大道》的男主人公名字就叫“高大泉”。这就耳闻目染地告诉我们,大胆表露爱情是羞耻的。在那个“禁欲”的年代,假如两情相爱了怎么办?那也应了俗语的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傻小子们在劳动中只有在女同学面前可劲地卖力表现,但,还是不如大胆表白"我爱你”!来的直接了当。因而错失了许多“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的无奈和感叹。又有多少“墙內开花,墙外香”。的女同学白白流失了,正如老狼《同桌的你》唱的那样,当年同桌的你,她们被別人盘起了长发,为别人穿了起嫁衣,成为別人的新娘。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据我所知,都兰一中同班同学喜结联理的,我们七三级同学庞兴龙,赵蓮贞夫妇是一对,再有就是学哥恋上了学妹或学姐爱上了学弟!好在清水沒流外界田,我想,我们这一代的遗憾在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可能永久不会复返了,现在有微信有手机啊。只要你敢大胆地把爱说出來!

祝七四届师生健康长寿,友谊永存!

      都兰,重返母校回访就要结束了。三天之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同学互助的友爱之情和大美青海之壮丽。40多年前,生活在这秀丽的画卷里面,我们从來沒有感受到她是如此地迷人。如今,再走近她时,她是那样的优美,她已经华丽蜕变地用我的拙笔如何描写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在这里,我想用一首《卓玛》的歌,她的歌词最能诠释我们各届都兰一中毕业的男女同学,赞美她们象格桑花儿一样扎根青藏高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给雪山,献给了养育我们的草原!

      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草原的花,草原的水,草原的姑娘,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啦。你象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你象春天飞舞的彩蝶,闪烁在那花丛中,

你像春天里的彩蝶,闪烁在那花丛中。

你象一杯甘甜的美酒,醉了太阳醉了月亮。你象一枝悠扬的牧歌,美了雪山,美了草原。啊!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你把歌声献给雪山,养育你的雪山,你把美丽献给草原,养育你的草原。

     

《碧海蓝天》青海湖畔,我有幸参加了七四届同学聚会

        七四届的同学,你们就是我心中永远的格桑花,永远美丽的卓玛,祝福你们,使我有幸参加了你们的聚会!

                                        2017年8月14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