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柯和自己一个高中同学瑶相识了。
大学一毕业,他们不仅拿到了毕业证,还领了结婚证。毕业即分手的大有人在,毕业即结婚的却是凤毛鳞角。四年的大学时光,他们是在周遭一片艳羡声中甜蜜着的。
婚后,他们很快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儿子的加入让一个原本就幸福的家更是锦上添花。
两个人的干劲儿更足了。瑶是干销售的,随着经验的丰富和人脉的积累,收入水涨船高,少则7000—8000,多则10000多,这样的工资在一个西北小镇绝对是金领了。然而,柯的收入却还在4000—5000之间徘徊不前。
瑶挣的多了,花钱也开始大方起来。平均一年换一部苹果手机,从网上各种买买买,还隔三差五地去做美容。柯有些看不惯,刚开始是劝她省着点花,毕竟现在还没买房子,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二胎也提上了计划。后来,柯看着妻子并不听他的劝,心里满是怨言。瑶去做美容时,他说咱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里的人,赶那个时髦干啥;瑶换手机时,他强烈谴责:手机这东西,能用就行了,你省下那点钱干啥不好;瑶从网上买东西时,他不高兴道:你看你买的那些东西,有多少是实用的。他对妻子的大手大脚满腹牢骚,他的家人更是看不下去。
大概就是从瑶的工资涨了后,他们的消费观开始大相径庭。瑶觉得女人就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喜欢什么只要是自己能负担的起就买回来,生活的品质很重要,将钱花在让自己开心的东西上。柯的想法则不同,从小习惯了节俭,手里有了钱便想着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很多东西只要不是必需品就没必要买,能省则省,要开源更要节流。
为此,他们常常争吵,甜蜜变成了回忆。瑶觉得挣钱就是为了享受生活,老公却总是横加阻拦,况且这钱还是自己辛苦挣来的,不是手心朝上要来的。柯则认为过日子就该省着花,因为挣钱不容易。他们各执一词,谁也不想听对方的。
近来,瑶在同事的建议下办了一张健身卡。当柯知道瑶的健身卡是三年期的时,两人又吵了起来。
“你要想去健身,去一次交一次钱不就行了嘛,一次就办三年的,你能保证三年都去吗?你这不是跟钱过不去是什么?”柯忍无可忍。
“我这不也是图省钱才办三年期的嘛,时间越长越划算,再说了办长期的可以激励自己,如果像你说的去一次交一次钱就很容易放弃,人都是有惰性的。”瑶很是委屈。
吵过后,柯也没着了,任由妻子去。
有一天晚上,柯在家里等到10:30了,妻子才回来。他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遂问妻子晚回的原因。瑶的脸上掠过一丝紧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去健身了啊。”
柯明白妻子并没有说实话,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来。健身房每天都是9点下班,而且距离自己家步行5分钟即到。妻子晚回来足足一个半小时,那这段时间里她究竟去了哪儿?柯琢磨了一晚上没睡好觉。
第二天,柯早早起床了,他想到了车里的行车记录仪或许能帮他解开迷团。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记录仪里果真传出了妻子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原来,妻子在健身房认识了这个男人,两人很快擦出了火花。晚回的那天,妻子承认,他们车震了,但却是仅有的一次。
柯震惊而痛苦。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道”如果放在感情里,该是追求,价值观,认识,态度,这些如果出入太大,很容易分道扬镳。因为相互理解不了各自的世界,也不认可对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不同注定了生活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注定了所选择的路不同,最后往往导致路不通。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包罗万象的,诸如爱情观,亲情观,友情观,消费观,育儿观,事业观,家庭观,婚姻观,人际观……,两个人一旦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就不同,为人做事也不同,生活理念和习惯也将不同。如果不能在磨合中求同存异,弥合分歧,价值观趋近于一致,矛盾便会慢慢滋生,久了,会变得不可调和。最后,要么忍,过着鸡犬不宁的日子,要么滚,重新开始未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