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寺印象
有次查阅资料的时候读到昆明市区现存有几处古塔,除了众所周知著名古塔的东寺塔与西寺塔之外,还有一处就是五华山上的大德寺双塔了,大德寺曾经是昆明市区内著名古刹之一,不过现在只有双塔遗存。虽然知道寺庙在历次战火和动乱中毁坏严重,但我一直很想去实地看看,看看那两尊屹立了500多年的佛塔。
周六去红会医院看病,看完医生正好临近中午了,就索性在医院旁边的节孝巷吃了碗牛肉面,然后就可以顺节孝巷往西前去华山东路平政街去探访一下大德寺双塔。
塔(Pagoda)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但是随着佛教传入古代中国,窣堵坡这种外来建筑形式与中国本土的楼阁建筑形式结合后,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交融之后发展形成了在佛教中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塔”这种东方传统建筑。塔根据形式又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现存的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一个和宗教有关,一个与人文风景有关。
节孝巷不长,大概也就200多米,东西走向,东头接青年路,一路顺应山势爬升之后西头连接华山东路。小巷子最宽的地方就4-5米,窄的位置估计只有3米。慢慢爬坡,发现沿途还残留着几栋老房子。居然还有典型的一颗印民宅被保留在昆明最繁华的闹市一隅。巷子中段有一所修葺过的青瓦白墙的一层四合小院,门口贴着文保标识,原来这里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开放日是周一周三,准备下次找个机会进去看一看。
穿过节孝巷来到华山东路,因为在路边是看不到大德寺的,所以借助百度地图我边走边找才找到了隐藏在一片老住宅区里的大德寺双塔。那是一片90年代初期的住宅区,门口没有任何标识,进入住宅区你才能看见住宅楼的空地中间有两个包着围网的古塔。据说是因为周围建筑地基开挖等原因,塔身出现倾斜了所以在加固,不过双塔这样包裹在绿色的围网里有四五年了,也不见有人修缮,只是用脚手架包围起来,挂上绿色围网而已,脚手架也是锈迹斑斑,一看就是很久没有开工过的样子。
史料记载昆明大德寺始建于金代,原名“极乐宫”,在元朝大德年间大修并更名大德寺。到明成化己丑年(1469年),何永清于殿前建左右两尊浮屠,即大德寺双塔。大德寺双塔建成至今已经五百余年,塔的形制仿小雁塔,是13层密檐实心砖砌方塔,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并嵌有碑记。两塔高21米,东西相距27米。塔身本色为浅米黄色,因为历经沧桑,雨水侵袭,所以塔身留有很多斑驳的黑色印记。虽然围挡起来了,但透过缝隙还是可以看出古塔质朴庄严的本色,层层紧密的叠涩砖砌显示出古代匠人修造时的用心和虔诚。两个塔的须弥座很有特点,与此前我见过的类似密檐实心砖砌方塔都不太一样。整个塔的造型简洁大方,自然庄重,朴实无华。
古代的昆明城北边有大德寺双塔与城南的东寺塔与西寺塔双塔遥遥相望。四尊古塔都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征。据记载大德寺双塔下曾经有大、小绿水河,双塔与水相映生辉,有“绿映双塔”之誉,书中云“双塔云中,一楼天际”,明清时更是被誉为昆明十景之一,可惜楼(松子楼)已毁坏无踪,只有双塔依然矗立。清人朱筱园曾在《双塔寺》诗云“古寺嵌螺峰,出奇五华外。干霄两浮图,俯受乱山拜。城市几劫灰,矗立终不坏”。
不过目前的“保护”现状让人堪忧。隐藏在住宅区的两尊古塔和残败的周围环境,让人有些感伤。很多东西就是这样被遗忘掉,然后毁掉的。5年前曾经有个名叫东盟图书城的楼盘据说要修整开发大德寺,形成市民公园,大张旗鼓的开工仪式结束后,已经鸦雀无声的沉积了快7年没在动过工。部分拆迁之后的空地变成临时停车场,残垣断壁,冷清破败,只有角落里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树还透露着勃勃生机。
看着这两尊在围网下默然矗立的古塔,忽然觉得若古塔有灵,估计在它们眼中这500多年的历史更迭,兴衰荣辱都是过眼云烟吧。只希望两尊古塔经过维修能长久屹立下去,真正的可以“城市几劫灰,矗立终不坏”。而不是变成只存在照片里或者画里供人回味和凭吊的遗迹。
回家之后我参照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双塔没有被围挡之前的照片绘制了一张双塔的钢笔画,至少在画里双塔依旧保有“双塔云中,一楼天际”的样子。
Ps:大德寺双塔位于昆明五华山东路畜牧站宿舍区里。1983年3月28日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据说大德寺所在的祖遍山,曾经是景致极幽奇之地。山上曾经是古柏森森,翠荫蔽日,登临其上,可看昆明古城城郭千家,山林秀色,滇池碧波,一览无余。明清两代是当时昆明市区较大的佛寺之一。寺西有个盐龙祠,寺祠相连,前来烧香拜佛者及游览观光者终年不息,是当时香火甚旺的古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