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是沟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状态,它直接直接决定了你沟通的效果如何,我们都想在沟通过程中达到双赢的状态,你可以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进而影响到对方的行为,而对方又不想被你直接说服,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共鸣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沟通的顺畅和说服的顺利进行。
某位大神说过:人都是活在感觉之中,任何感觉都是以表现为基础,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期望对方有多么强的逻辑能力,你给对方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而你给对方的感觉则都体现在你的行为之中,虽然有点绕,说的简单点就是,你觉得你爱你老婆重要还是你老婆觉得你爱她重要?你就是能上天,为了你老婆做各种事,你老婆感觉不到还是白搭,你老婆还是会每天问你爱不爱她,中枪的男同胞可以先哭一会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心术不正的男同志可以忽悠更多的小姑娘的事实。简单直接粗暴,你让她感觉到就好了,不用真的那么做。
这不是教你去哄骗小姑娘,不过连小姑娘都哄不了还谈什么沟通,小姑娘号称是在感情之下智商最低的一部分人,因此,哄得住小姑娘并不是你沟通技巧多强,而是你的对象有多弱,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的沟通对象往往是极具头脑的人物,如果达成共鸣,实现自己的沟通目的才是我们需要努力地方向。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说话,80%的内容是与事实无关的,我们大部分只是在表达情绪,情绪之言,多是心里不痛快,事情不会让人产生情绪,导致我们情绪化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和你过不去,别人压根就没有你想的那么关注你,和自己过不去的,永远是你自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解释我们的愤怒的情绪的来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你与对方产生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感受上放下情绪,进而接受与你的双向沟通,下面谈谈与对方产生共鸣的几点建议:
1、 如果对方不担心自己说的内容难以理解,就不一定要产生共鸣,首先你要观察对方在表达的时候,侧重点在哪,如果对方并不纠结于自己表达的内容难以理解,就不一定非得要与你产生共鸣,众人皆知的道理即使表达了共鸣也不会引起对方的好感,想想吧,你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我还和你沟通个啥劲,这是大家沟通的基础,在基础层面你表达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只会让人觉得你不是真傻就是装傻,举个例子,原来包子和馒头不是一个东西,感谢你的慷慨分享。有没有想踹他的感觉?这分明是在戏弄本人。
2、 共鸣的目的是表达理解,而非表达认同,这个比较好理解,当对方表达观点的时候,是希望你可以完全理解,能可以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不管是兴奋还是痛苦,你都要表达出你的感同身受,你是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如果可以用语言再描述一遍就更完美了,这个过程表达了什么信号呢?首先是你对对方的尊重,你完全理解了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你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悲伤或者兴奋,最后,对方对你能分享到他的感受,准确体会自己而会感激你。他根本就不需要你发表什么,如果你真要改变对方的观点和态度,那也得完成共鸣的前提下再去引导对方找出自己观点或者思想中的漏洞,才有可能改变对方。
3、 共鸣不能是简单的“对对,我理解你”一句话,仅靠语言对方很难体会到你对他的理解。这里面的技巧就多了,当对方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可以加强你对对方的理解,如果可以换一种形式或者场景,把对方的观点在你的生活场景中描述出来,一定会得到对方更准确的肯定,这种理解的程度会让对方立刻感受到你的理解,会立刻对你产生更多的认同感而感到欣慰。
4、 在表达共鸣的时候一定不要长篇大论的说自己的故事,这会让对方感觉你把焦点都转移到了你自己的身上,而非是他,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只是在表达自己,而非对他产生共鸣,甚至你的表达会让对方感到尴尬,进而让对方不愿意与你进行沟通,因为你没有理解对方,没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进而就会拒绝与你产生更深的沟通,更无从谈起说服。
我们与对方产生共鸣的目的还是要实现沟通的顺畅,在沟通之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而不是证明对与错,即便是无法达成共识,最起码也能了解到对方的想法和立场,也方便你以后与人相处,那些在沟通中去争辩对错的人还没走出应试教育的思维逻辑,我们要明白沟通的含义,不仅是表和达,更重要的是倾听和理解,只有在认知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正确的使用沟通的工具。每个人都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被自己给说服的,从来都不是其他人能够说服的。
说服的逻辑就是:你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引导对方按照正确的思维逻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逻辑,找出原有逻辑的漏洞,进而在新建立的思维逻辑下改变之前的观点,你看,说服的关键在于对方而非说服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掌握再多的技巧也无法提升自己的说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