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笑来老师的这篇文章,第一次囫囵吞枣的,有些晕,只知道有道理,后面做复利表格,做是做了,但没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说的是对的。
当说到碰到犹豫不决的时候的原因,笑来老师用投资需要投多长时间的问题来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用统计中的复利、时间的收益表的不同情况的推算
采用计算的方式,然后做了一个两个维度的表格,统计了不同年份、不同年复利的各种收益数据。
当本金一次缴清时,公式:b3=b2*(1+b)。想收入六倍总收益,在年复利率10%的情况下,需要20年;年复利率35%的情况下,只需要7年。如果想得到年复利率35%,这个是需要较强的投资能力的。因此,能力越高的,收益也就越高。由此可知理财能力可以缩短投资的时间。
换一种方式:当同样为一个单位的本金,每年添加一个单位的本金,公式就变成:B3=B2*(1+B1)+1,看表格可得出,在10%的年复利率下,在第5年,可以获得六倍的总收益。大量减少投资的时间,于是得出用策略可以增加投资收益。同样是六倍的收益,这需要每年有固定的本金存入。所以从这个策略来说,想要更丰厚的收益,就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策略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
如果有时不得不从投资里取出,比如每年支出比率超出年复利率,则总金额会负增长。当年复利率为10的时候,每年支出本金的20%,那么到第八年账户将为零,即使年复利率为35,6倍的总收益率还要10年。
总结起来
1.能力越强的,收益越多,对于想要收益额度,所需的时间越少;
2.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投入越多,想要过的越多的收益,所需的时间也越少。
3.稳定收入来源可以加快投资的时间
对于后面的思考题,我开始是没有想法,但是当我看了笑友的评论,其中有谈到,对一个问题,思考的越深,像复利率,摄取的资源也越多;在学习习惯上,如果不能一次投入太多耐心,可以多次投入耐心,这也有助于耐心的提高;
同是一年的时间,年纪越大的,相对于自己年岁比例小,越觉得时间短,投入得也容易越多,年纪小,相对于自己的岁数越大,越觉得时间长,投入也会相对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工具克服时间对我们视野的局限,不会只看近几年时间,用工具看长远的发展。
年复利率为10和15时,前5、6年,收益相差不大,但当到第11年的时候,收益相差了一倍,可见即使少量的积累,经过一段时间,会让我们的收益成数倍的变化。
然后这让我想起做过的职业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通过数据化分析出我适合的职业。这需要先整理出各个维度来分析,比如说找出自己喜欢的职业,搜集这些职业相关所需能力和技能,我是什么样的职业表现,我喜欢什么样的 表现,我擅长什么样的,得出自己是喜欢与什么打交道,得出自己是喜欢与人,物,理念打交道,,务实,找到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拥有的品质、自己的技能,然后这让我想起做过的职业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通过量化分析出个人适合的职业。像其中的一个找适合职业的过程,先把自己喜欢的品质和能力,放在一个表里,1、喜欢的程度级;2、熟练掌握的程度级,然后对几十种或上百种能力进行比较归类,放到四个象限区域里,得出: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区域的技能,这些技能有适合的工作;自己喜欢但不擅长的技能,对应未来适合的职位,是潜力的区域;自己不喜欢且不擅长的,相关的职位需要进行规避;自己不喜欢但擅长的,可以作为一个资本,用来作为后备。再对适合的职业又喜欢的职业进行比较,比较的依据就是自己的价值观,再做一个表,先对价值观排序,排个重要级,1、2、3.……9,再问自己哪些职业对于各个价值观又有多大的比重,重要级与比重相乘,就是一个这个职业对于价值观的权重,再把这个职业的所有的价值观相加,就是这个职业有多适合自己的分数,然后与其他职业相比,分数越高的越排前面。然后了解这些职业中需要的能力,那些够了,就现在可以做,哪些没够,就看怎么锻炼。
这里面有量化的过程,还有找到适合相关职业信息和相应的技能,大概能用一个维度了解自己纠结的因素的程度,时间,利率,喜欢,适应情况等因素,然后用相乘或是相加比率什么方式组合他们之间的影响方式,可以摆脱纠结不确定的状态吧。
这里面有量化的过程,可以试着把不确定的问题用这样的表格确定吧,摆脱纠结不确定的状态吧。职业规划里还要对自己了解,了解职业,也是用工具……要多了解,多借助于这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