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中国式教育”,大伙想到的往往是“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每当听起身边的亲戚朋友提到这件事情,也不外乎是”现在的小孩课业压力太大“,”作业太多,太难“等等之类的回答。但是“填鸭式”的中式教育真的这么不合理吗?在阿宅看来,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首先,中国的学校之所以选择“填鸭式教育”的原因,其一是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中国的老师根本顾不过来,因此这种“短平快”的方式看起来蛮横无理,但是却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因为人口基数大,通过应试教育培养人才的机率就会有所提升。而其二,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转型,其中包括中国。通过应试教育,城市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也可以增加人才的比例。
而“应试教育”一般是中小学的课题,“中国式教育”当中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人们热论的焦点。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把“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作比较,觉得“中式教育”是“严进宽出”,而“西式教育“是”宽进严出“。大部分家长的意见是更加赞成“西式教育”。他们觉得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样子,上学的时候可以好好玩,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培养技能,然后更好地步入社会。说起这个问题,阿宅觉得根基没有打好的话,冒冒失失地进入大学也许不是好事。
另外这里阿宅也想问一个问题:您或者您的小孩是想要学习能力强还是动手能力好呢?如果是让阿宅选择的话,阿宅很贪心,想要两者都要。问题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可以实现这件事情吗?先不论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至少中式教育是可以实现的。因为现在大家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可以负担得起课余技能的培养。除了这一点,也是由于中国的家长更愿意培养孩子的课余技能。大家可以想象,在学校,老师敦促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孩子回到家里,家长敦促孩子培养动手能力和课余技能。
这个时候又有人会提意见了,这样不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往死里整吗?过劳死了怎么办?确实这样做,孩子的负担会增大,但是说句实话,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变得更加独立,更加优秀,家长还是会这样做。但是家长也不是盲目地给孩子报培训班,而是主要看孩子的兴趣点,并且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对于学生这边,对他们课余技能的培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扬长避短。特别是当他们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这项课余技能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这项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看出他的兴趣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人生目标做准备。另外,培养孩子的课余技能能够让他们学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因此,阿宅觉得,在更好的教育模式出现之前,“中国式教育”确实是有八分适合中国的教育,因为从目的性来看,中国的教育模式确实达到了它的目的——尽可能地培养人才和控制城乡之间的人口数量。而从方式上来看,它也确实做到了人人平等和义务教育。再结合近两年中国的发展和突破,从结果上看,中国式教育确实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模式,至少在我们本土上是成功的。
另外阿宅再说个题外话,多年以前阿宅曾经妄想过一所奇葩的学校——硬币式学校。这所学校就像公交车,入场时投个硬币就能够进去上课,并且没有时间和年龄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人可以一起上课,如果你睡晚了,也不会被扣学分。如果你需要毕业证,那么不管你有没有来上课,只要你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考试,就能够拿到毕业证书。那有人会问,如果有人考试作弊怎么办?阿宅的回答是骗取来的证书是掩盖不了自己的实际能力的,也是骗不了你未来的老板的。还有,这所硬币式学校的前台会专门负责帮助你选择课程。这取决于你的理想职业。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理想职业是会计,那么你平时的重点课程可能是数理化,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是财会专业,并且会提醒你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如果你的理想职业是翻译,那么你平时的重点课程可能是外语和写作,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是外语翻译,并且会提醒你考取翻译证书。即使学生不能够完全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有个大致的方向总不至于走太多弯路。
也许阿宅这样的幻想不太切合实际,但是阿宅真心觉得有些时候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有空的时候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生活也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