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到了宝钗过生日。这次生日过得颇有动静,既聚餐,又听戏,并且还是贾母倡议并捐资二十两,让王熙凤安排吃酒听戏。这样看来,实在是挺隆重的。
这就引起一些读者的不平了,薛宝钗这生日的规格是不是比黛玉的要高啊?贾府(包括贾母)对黛玉不够好啊!
那么,到底是不是把薛宝钗看得比黛玉重要呢?我们结合原文看一看。
一看贾母为什么要出资给薛宝钗过生日。
我们知道,王熙凤过生日的时候,贾母也是带头拿出银子来的,尽管只有二十两,不可能撑起整个生日,正如王熙凤所说,“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只不过是为了表示对“寿星”的重视而已。
而这次给宝钗过生日,按书所述,贾母考虑到了三点:
一是薛宝钗今年十五岁了,“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据资料,“将笄之年”指的是古时十四岁的女子。到十五岁了,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所以按说宝钗十五岁了该是“及笄”而非“将笄”,可能十五是虚岁吧,实际是十四岁。不过这不重要,关键在于这是宝钗人生的重要跨越。
二是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和平”的性格。
三是这是宝钗来到京后的“第一个生辰”。
由以上三点,贾母认为今年给薛宝钗过好这个生日很重要,得热闹热闹才行。所以她主动提出要像给王熙凤过生日一样,象征性地出资二十两,要王熙凤好好操办,还特别强调除了酒席,还要安排听戏。
二看王熙凤与贾琏关于安排生日活动的对话。
王熙凤从老太太那边领命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不过因为这个生日的规格和要求有所不同,她还是要跟贾琏商量一下。
正如贾琏所说,凤姐“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还会搞不定宝钗这个生日吗?
那么王熙凤是多此一举吗?其实不是,她并非为怎么安排吃酒听戏为难,甚至也不是为这生日“既不大又不小”不好办为难,而是为“平衡”问题为难。
与谁平衡?这就关系到林黛玉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贾府并非不重视林黛玉。怎么说呢,请往下看。
按贾琏的意思,就这么办:
“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他的意思,重视薛宝钗的生日,按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比例”办就行了,也就是说,以林黛玉生日的标准给薛宝钗过生日。
要知道,这次安排宝钗的生日,是要表现贾府对她的重视的,而贾琏以黛玉生日的标准来对应宝钗生日的标准,正好表明贾府对黛玉的生日一直是重视的,只不过书中没有直接写黛玉过生日的情形而已。
而王熙凤之所以还要与贾琏商量,是因为她考虑到了贾母所强调的“将笄”的重要;她其实是要告诉贾琏一声,由于这个生日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要在参照林黛玉生日标准的基础上,多增些东西。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熙凤做事情是很自主的,只不过偶尔地也会尊重一下贾琏,让他体验体验当家人的感觉。
可以想见,当黛玉(我想也包括其他姐妹)到了宝钗的年龄,贾府还是会给她(们)一样的待遇的。
三看贾母是不是把宝钗看得比黛玉重。
其实贾母之所以给宝钗安排一个非同以往的生日会,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点,还因为薛家是亲戚,特别是王夫人的姐妹,自然要表现得特别重视。
而黛玉,虽然也是客,甚至在她心里觉得自己还不如宝钗有依靠,但是在贾府上下,特别是贾母、王熙凤等人看来,她事实上已经是贾家的小姐,与“三春”是一样的。
就以宝钗生日为例吧,书中说:
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这“自己人”中,就包括黛玉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这样的,长辈们对自己的家的人,总不会比对客人更客气的;同样是小朋友弄坏了东西做错了事,是自家的孩子还是亲戚,待遇是不一样的,但往往只有因此而挨了骂的那个才是自己人,或者说,是最像自己人的客人。
综上,我觉得,从给薛宝钗过生日这一事情来看,并非贾府(贾母)待她好于林黛玉。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这样的故事,在《红楼梦》里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会迟!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