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阳光,穿透云层,但依然抵不住寒风的刺骨。全国大范围的降温,也波及到了我们这处于乌蒙山区的小城。
课间操场上,也只有几个不怕冻的皮孩子,在投篮运球,肆意的笑闹着。鼻尖冻的红红,耳朵也冻的红红。碰到老师经过时,还不忘露个笑脸,打个招呼。
太阳从云层后,努力的探出了头,瞧瞧这风华正茂的少年们,似乎也在享受他们的欢笑。铃声响起后,一阵嘈杂,四面八方的孩子们回到了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
外面天寒地冻,教室里也冷的够呛。没有空调,没有暖气,连个暖手的都没有。孩子们一边小声嘟囔着“好冷,好冷哦”,一边搓手跺脚呵着气。很应景的,我今天准备给孩子们上【卖炭翁】。没有照之前想好的设计,我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首诗,抛出了第一个问题,看看到底是谁比较冷?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三分钟后,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各自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想尽理由说服同伴。不一会儿,就有孩子举手发言了。一孩子一本正经的说“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尺多厚的雪,天不见亮就驾着炭车出发了,地面上还有着车轮辗过冰面的痕迹。”调皮大王发言了“至少零下二十多°哟”。他同桌也抢答了“可怜身上衣正单”,“穿的衣裳肯定没有我们的厚,冻成了狗”……还有孩子在不断想象当时的画面,这会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诗歌了,已经融入了当时当地了。
窗外的冷风,呼呼啦啦的吹了进来,大家不自然的打起了寒战,不过比起卖炭翁来暖和多了。继续相遇卖炭翁,大冷天的遭遇了什么。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思考了不到一分钟,孩子们就动起来了。刚才还直搓手的L同学,迅速的说他遇到了“晓驾炭车”“泥中歇”“牛困人饥”,最后还被夺取了这车炭。观察的非常仔细,也总结的很到位。给了这位同学一赞许的眼神,我们进入了下一个问题。
“怎样的卖炭翁遇上了什么样的宫使?”
这个环节,孩子们从肖像外貌,动作心理。纷纷找到了相应的句子,还分析了各自的形象。在三三两两的发言之后,孩子们都看到了卖炭翁的惨,纷纷表示了对老翁的同情,也看到了现实的残酷。诗歌的主题,不再是我的引导,而是孩子们真实的体会领悟!
没有任何朗读的指导,孩子们最后的朗读声情并茂,可圈可点。在这天寒地冻里,相遇卖炭翁。我想,孩子们应该会记得住这个可怜的老翁吧!也会记住写出如此好诗的白居易!